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當一些繪畫技法都練習的比較熟悉之後,比如素描,結構,人體,透視,色彩。

那麼千篇一律的沒有方向的練習已經不能夠滿足繪畫的再提升了。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大家第一次畫畫是為了什麼呢?

有可能是為了美術高考;可能是為了給家人畫一張漂亮的肖像畫;可能只是單純的喜歡鉛筆在紙上留下痕跡的感覺 。

但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當我們拿起筆的時候,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完成好筆下這一幅畫 。

但是往往很多次的繪畫下來,發現自己的技術都並沒有很大的提升,到了一個瓶頸期,這時候應該如何改變?

我認為,應該先靜下心來仔細的想想,自己真的把該掌握的技法都熟練了嗎?

如果熟練了,那就試試停下來吧,去感受一下畫畫之外的事情。

畫畫不只是在執筆的時候,人這一生都在作畫,筆墨痕跡有恰到好處的時候也會有錯誤的時候,絢麗多彩或是平淡閒適的一生也僅僅取決於我們自己選擇落下的每一筆。

很多人畫好面臨只有一個問題——空洞。

沒錯,就是空洞。

畫中能看到畫的技法,或許也能夠看到畫家慷慨激昂的情緒,但依舊是空洞的,因為這幅畫裡面沒有任何故事。

只有一步一步去經歷,才能畫出生動感人的作品。

人生如此多彩,不經歷,又能如何落筆

先推薦一個女畫家——李曉林,微博名@Caroline

被稱為中國最美插畫師的她,當然不僅僅是人美而已。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她筆下作品是很令人驚歎的,明明不是水墨,卻又處處透露出中國畫獨有的韻味,暖色調又更讓人感到親近,畫面生動而不失高雅。

吃食引人饞蟲,更勾人回憶。

“24張節氣美食圖,曉林整整花了兩年。常常為了一個節氣美食,花半個月的時間去查古籍。走南闖北,訪問民間老師傅和宮廷御廚。
為了真正體會到小暑天的糯米藕,曉林和丈夫相輝親自去郊外挖藕。37°的高溫天,藕池猶如一池燒開的鍋。帶上一頂草帽,曉林親自下田。

汗水中挖起一根根蓮藕,清洗乾淨,做成桂花糯米藕。這一口的清香,是躬行踐履後,小暑的味道。”

這便是為何如此動人了。會花時間,花精力,謙虛的帶著求教的心態,去了解深藏在畫面背後的東西。有些東西真的是經歷後才會明白含義。於此之前,不過猜測與妄想。
文化,味道,故事,以及愛,一切準備就緒,你才會流淌出最美又最恰當的色彩。

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古人說的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因為文字畢竟是有侷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感悟與心得完全通過書本傳輸。繪畫也同樣如此,線條與色彩也是不夠完全的,感官五識繪畫僅佔視覺一種。

筆下的世界,一筆一畫都是自己去掌控,去構建,從無到有,從一到全。

白石老人也有一個故事,

"有一次,徐悲鴻在家裡設宴,專門招待齊白石、張大千二人。那一天,由廖靜文夫人親自下廚,熱情款待,菜做得很對老人口味,齊白石吃得很高興。於是飯後,齊白石乘興揮毫,就用墨,畫了三片荷葉,另又著色用赭紅畫了兩朵荷花,送給廖靜文,以示答謝。張大千隨之也應廖請,欲在此圖上補畫幾隻小蝦,在荷下水中嬉戲。但張大千畫著畫著,忽覺得有人在暗暗拉他衣袖,回頭一看,見是齊白石。齊白石將張大千拉至一邊,輕聲說道:“大千先生,蝦身只有六節喲!不論大小,其身子只有六節,不能多畫,也不能少畫。張大千仔細一看,原來自己剛才畫得忘情,只顧追求美了,而忽略了生活的真實,蝦身的節數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儘管他這時還搞不清楚蝦身究竟有多少節,但他相信齊白石說得沒有錯,於是在畫上又多畫了些水紋與水草,把節數不準確的蝦身遮蓋了起來。


回到旅館,張大千立即請人買來活蝦,倒在盆中仔細觀察,並親手將蝦捉起來詳細數節,果然是不論大小,蝦身通通只有六節。張大千非常佩服,想起剛才的情景,不禁是又慚愧來又感激。"

所以神韻不是天生的。。。齊白石養蝦,置於畫案,每日觀察,方能將蝦畫的活靈活現。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繪畫不僅僅是執筆之間

畫源於生活,也歸於生活。

畫畫,不只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