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上衡中,是为了他的孩子不上衡中

让孩子上衡中,是为了他的孩子不上衡中

01

不想总是写衡水中学,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

因为我看到一位愤怒的网友,在文章下面给我的留言:

吹衡中之前首先搞清楚一件事, 教育到底是育人还是育机器、工具?有钱人家到底是抢破头把孩子送去美国读书还是争着把自己孩子送衡中?

下面附了一篇介绍美国高中教育的文章链接,题目是《美国与中国教育的差距》。

文章称,中国跟美国在教育上的差距,始于高中,到了大学,更加大踏步地拉开距离。

美国的高中生可以到大学上课,拿大学的学分;可以到科研机构,跟科学家一起做研究。

美国高中的配置跟设备,很可能连中国的大学都望尘莫及。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那么多,为什么美国是世界科技龙头,为什么美国那么发达。

……

02

这样的教育模式,难怪有钱人向往。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其实我们国内顶尖的中学,也是实行这样的教育模式,比如著名的人大附中,学校有上百个社团,有150多门选修课,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等领域。

在那里,学生可以学习十余种语言,还有 18 门学科用英语教学,由外教任教。

学生还可以提前修读微积分等大学课程,学校也会请大学的教授过来讲课。

有报道中曾提到,人大附中学生可以自己做课题研究,一位同学的指导老师是中科院微生物药物学研究组副研究员,那位同学在人大附中的生物老师,也是一名博士,中科院的研究员是他的同学。

显然,美国高中也罢,人大附中也罢,都是素质教育的范本,远胜衡水中学式的应试教育。

03

不过,我们的孩子去不了美国读书,也上不了人大附中。

不是我们不想去,而是人家不要。

如果美国高中和人大附中向所有孩子敞开大门,那么谁让孩子去衡中上学谁就是傻子。

但问题是,那些学校都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高到绝大多数人都进不去。

在这种情况下,你和我说那些学校有多么好,衡中有多么不好有什么意义?这和“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有钱人当然可以抢破脑袋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但如果我们没钱,如果我们的孩子参加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而且他还没有地域优势户口优势,上衡中已经是最优的选择。

04

值得强调的是,笔者从来没有“吹衡中”,笔者也从不认为衡中是中国教育的理想模式。

笔者只是客观描述自己看到的衡中,认为衡中正好把应试教育做到了极致,又恰恰符合大多数中低层家庭的期待。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曾介绍,让孩子去衡水上三年学,并不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体验。

付出高额的学费就不说了,单单是每两三星期驱车往衡水跑一趟,就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要知道,在交通安全形势并不乐观的当下,外地的家长往衡中跑几十次、行程几万里,不但要付出太多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也是在拿生命拼孩子的前途啊!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找到一个自己经济上能承受,而且孩子能轻轻松松上学就有一个好的前途的学校,我们何必要花着钱冒着生命危险跑那么远!

但国内除了那几座大都市里的那几所著名高中,大多数都是像衡中一样实行准军事化的管理,大家最多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

我们选择应试教育,其实也是不得已。

05

谁都不傻,那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家都懂。

但现在人们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资源。

美国的高中咱就不说了,还是说人大附中。

2016年人大附中新招聘的教师,985硕士起步,博士占60%,其中20%是海归。

这样的师资力量,恐怕就算是档次低点的大学都比不上。

看看地图就知道,人大附中的周边,有太多知名的高校。

孩子们想搞点课题,他们的老师、家长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指导,也有足够的社会关系可以请来名师。

其他省份呢?比如衡水中学所在的河北,只有一所211学校——河北工业大学——地址还在天津!

我们的孩子也想从高中就玩儿高大上的课题,但跟谁玩儿?怎么玩儿?

地区差、资源差造成的不平等,才是我们当前教育领域最大的不平等。

一味地批评应试教育,批评家长的短视,这真的不客观。

专家们不能让自己孩子出国读书了,却来忽悠我们的孩子不用好好学习。

06

谁也不否认素质教育的好,但那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实现,难以一蹴而就。

更重要的是,教育大环境仅凭个体的努力无法改变。

而在教育大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幸手里没钱,不幸没有生在大都市,那么只有先拼命学习,考个好大学,努力改变自己,好让自己的下一代有机会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真的,我们之所以让孩子上衡中,只是为了他的孩子不用上衡中。

我期待看到衡中及衡中式教育没落的那一天,但我希望那是因为已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平等,而不是在“有识之士”的忽悠之下,中下层家庭的孩子放弃了拼搏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