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帝国元帅戈林,被俘后与法庭争论一个问题,未果,服毒自尽

赫尔曼·戈林是法西斯德国“响当当”的人物,他长期追随希特勒,深得希特勒的信任和赏识。

在德国纳粹党他的地位也是仅次于元首希特勒,1939年,希特勒亲自将他定为自己的接班人,1940年,又授予他“帝国元帅”的称号,可谓是权倾一时。

纳粹帝国元帅戈林,被俘后与法庭争论一个问题,未果,服毒自尽

在一战爆发之前,戈林掌管着德国的经济大权,他积极扩充军备,策划战争。

二战爆发后,戈林不仅亲自指挥空军作战,还制定了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政策,犯下了滔天罪行。

可是随着战争的深人,戈林指挥的空军作战不利,使德国丧失了制空权;再加上老对头鲍曼在希特勒面前不停地打他的小报告,1945年,失宠的戈林被希特勒以“叛国罪”的名义逮捕,投进了监狱。

二战结束德国战败之后,他又落到了美军手中。戈林被俘后,由于他的身份特殊,监狱采取了严密的看守措施。

当然,我们后来都知道,戈林最后是服毒自尽了,关于他的“毒”是怎么来的,这里就不再展开叙述了,而是我们要关注另一个点,那就是戈林的死法问题。

纳粹帝国元帅戈林,被俘后与法庭争论一个问题,未果,服毒自尽

其实戈林被俘期间,一直在于法庭争论说,自己能不能换种死法,不要上绞刑架,直接枪毙我。

大伙都知道,在欧洲,砍头、枪毙、绞死,是完全不同的死法。

  1. 绞死是给那些江洋大盗,也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预备的

  2. 砍头是最高贵的死法,你看那些上断头台的基本都是一些国王,

  3. 至于枪毙,那是军人该有的死法。

所以,最后戈林都在争论,自己怎么能和江洋大盗搞在一起呢,怎么也得整个枪毙吧。但是最后法庭没有同意,认为戈林就得绞死。因此呢,戈林最后灰头灰脸地回到牢房,拿出自己藏好的氰化银胶囊自杀了。

纳粹帝国元帅戈林,被俘后与法庭争论一个问题,未果,服毒自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