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文:分湖痛失善书人丨尔雅斋

分湖痛失善书人

黎川一鹤驾仙巡,留得题裙与率真。

满树桐花啼杜宇,分湖痛失善书人。

2015年,我曾访朱漱新老先生,成一文,重新翻出,恍若眼前。

苏州人文:分湖痛失善书人丨尔雅斋

《写出一片归真、平和气象》

乙未端午,得空去黎里拜访朱漱新老丈,这是积了一年多的心愿。去年初夏,国华兄带来二幅扇面,展开,即被苍老平和之气所折服,国华说这是他们黎里一位九十六岁的老人所写,便萌生一睹其风骨的念头,国华几经联系,得以实现。

朱老丈的儿朱伯章,有一面之交,知道伯章兄喜好书法,师承苏州书家谭以文。但从未听他说起从父亲处学过写字,带了一点疑惑,由国华带着,见到伯章,一起来到朱老丈家。

苏州人文:分湖痛失善书人丨尔雅斋

这是幢老式的公房,伯章住二楼,他父亲住三楼。见到朱老丈,九十七岁的老人,神清气爽。虽无儒雅之相,倒是一股老梅铁骨之气。除耳稍背外,眼目清亮,思维仍捷,说话乐哈哈笑开口。居室简陋,客厅作了书写之地,一小方台,铺着毡毯,便是书桌。简单聊了几句,一口浓重的淮安口音。

朱老丈祖籍淮安,这是韩信、枚乘的故里。后在上海读书工作,文革期间举家下放到了安徽泾县,至今泾县还有不少老友。这泾县山里农村一耽就是二十七年。一九八四年随儿伯章落户黎里。朱老丈说,他写字是从七十岁开始的,比伯章写字还晚,借用伯章的帖,用伯章写过字的边角纸。伯章补充道,他父亲写字一直是喜欢的,在山里农村,生产队的标语一直都是他写的,用大笔在墙上悬空而作。还说他父亲喜欢读古书,能唱诗经,背唐诗。

苏州人文:分湖痛失善书人丨尔雅斋

问起如何练习写字,朱老丈说:觉得空了,就想写字,开始都在报纸上写。最初临了柳公权,后写颜真卿写了几年,便写十七帖、王羲之的圣教序,又往上去,写隶书,主要临了曹全碑,也临过一段魏碑。我这都是瞎写写,写得不好。

书法,基本的线条掌握后,追求的便是整幅书法的气致,也就是所谓的气息。而这种气致里,平和,天真是最上乘的。这有关人的学养、见识、抱负,更在于对世间、对万物、对天地的感悟。也只有在无欲无求时,才能达到一片纯净的天地。这种气致,在智永的千字文里,在黄庭坚的发愿帖里,在弘一法师出家后书法里,能感受得到。如今在朱老丈的字里,丝丝而来,如闷热烦躁后的一杯清泉,夏暑中沐一阵清风。这是洪泽湖的清流、泾县的青山秀色、黎里的古桥碧水,在一个老人心头的凝聚,是诗经、唐诗的基因,是日出月升的平和景象。

苏州人文:分湖痛失善书人丨尔雅斋

苏州书坛在九月,将为老人举办个人书展。为一个无名无位的书法人,举办个人展,是绝无仅有的。这将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个人书法展,书坛确实需要吹吹清风,让真正的书法展现给喜欢传统文化的人们。

注:文中配图由作者郑一冰先生提供

苏州人文:分湖痛失善书人丨尔雅斋

友情提示: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