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为何"小小"县丞吉温能够侍奉在当朝右相身旁?

烟雨阙


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历史人物的刻画还是非常贴近唐朝时期的那段历史的,小小的新丰县丞

吉温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副县长,而当时的右相是李林甫(群臣之首),电视剧中不可能将二人的关系完全表达出来,但县丞跟随右相也传达了很多信息,说明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吉温后来的发展可以说让很多人目瞪口呆的!

吉温此人来历不凡,他的叔叔吉顼699年担任宰相,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曾经劝说武则天诛杀来俊臣等酷吏,后来又积极拥护大唐李氏皇族。(《长安十二时辰》吉温剧照,吉温确有其人,李林甫左膀右臂)

李林甫(林九郎原型)的“罗网”。

吉温虽然叔叔担任宰相,自己瘸没有得到好处,他也八面玲珑,擅长交际,结交阿谀奉承权贵,目的只有一个——做官。他结交了正得到唐玄宗宠信的太子文学薛嶷,希望他引荐自己做官,不过根据记载:

玄宗目之曰:“是一不良,我不用。”罢之。

唐玄宗非常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好人,不重用他,只给了新丰县丞这样的小职位。(《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剧照,原型是右相李林甫)

吉温于是投靠右相李林甫,借助李林甫继续向上攀登。当时的左相是李世民的曾孙李适之担任,兼任兵部尚书,他和李林甫争宠。李林甫为了扳倒他,打击李适之的下属,通过审讯下属,从而扳倒他的直接上级李适之。当时的京兆尹萧炅(李林甫的亲信)负责审讯,审问了很久没有结果,吉温出面,将犯人分开两拨,一拨假装用重刑拷打,哀嚎之声传到另一拨人耳中,就有人招供了。借此,李林甫扳倒了李适之,对吉温特别看重,成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林甫为了打击政敌,构陷他人,特别重用了罗希奭、吉温二人,他们两个都是酷吏,被称作李林甫的“罗网”罗钳吉网)。吉温不负李林甫所托,为李林甫尽心尽力办事,吉温的官路也一路畅通无阻,新丰县丞——万年尉——御史台主簿——殿中侍御史——京兆士曹参军——户部郎中兼侍御史,一步步走到了唐玄宗的核心管理层。

安禄山的副手。

吉温官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就被李林甫所限制了,如果官位再进一步,必须扳倒李林甫。吉温长袖善舞,他巴结正在受宠的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他清楚知道安禄山、杨国忠都希望做宰相,他也想做宰相,他给安禄山分析当时的朝廷状况,李林甫一定会阻止安禄山和他自己担任宰相职务的。于是安禄山和杨国忠诬陷李林甫造反,彻底扳倒了李林甫,吉温在其中的谋划不可小觑。(安禄山剧照)

李林甫倒台后,吉温和安禄山结成同盟与杨国忠对抗,最终杨国忠担任了宰相,为了安抚安禄山,唐玄宗加封他为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也忘不了吉温,表奏吉温为河东节度副使,掌管节度使境内营田、采访、监察、留后等事务。

吉温后来调任长安,长安中所有的政治动向他都汇报给安禄山,成为了安禄山在朝廷中的“暗桩”。作为安禄山的派系主要成员,杨国忠肯定不放过他,吉温以前用在别人身上的构陷招数全被杨国忠用上了。755年8月,吉温死于狱中,11月,安禄山反叛。

安禄山洛阳称帝后,特地找来了吉温10岁的儿子,任命他为河南府参军,赐予了不少赏赐,这也证明吉温和安禄山还是铁杆同盟关系。


穿越再现彼岸


吉温历史上真有其人,被列在《新唐书·酷吏》传中,他是吉顼的侄子,吉顼699年担任过宰相,为人两面三刀,劝说过武则天诛杀来俊臣等酷吏,后来又积极拥护李唐皇族;吉温虽然叔叔曾经是宰相,但由于自己是瘸腿没有沾到光,没捞到好处;只能独辟蹊径靠自己了,为了升迁,他对权贵阿谀奉承,摇尾乞怜;加上油嘴滑舌,八面玲珑,擅长交际的本事,后来也在唐朝的历史的舞台上昙花一现过。


曾经,他通过巴结太子文学薛嶷,受到唐玄宗接见,早期的玄宗很英明,一看就知道他不是好东西,只给了新丰县丞这样的职位;吉温转身投向了右相李林甫(文官之首),企图籍李林甫向上爬,李林甫也正当用人之际,原来左相兼任兵部尚书的李适之,正和李林甫在玄宗面前争宠;李林甫为搞掉李适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先审讯下属,有证据后再扳倒上级李适之。


当时负责审讯的是京兆尹萧炅(李林甫心腹),审问了很久没有结果,吉温来了,他天生就是当酷吏的料,懂得攻心政策,善于给犯人制造痛苦,他将囚犯分成两拨,分别关押,一拨用重刑拷打,使凄厉的哀嚎之声传到另一拨人耳中,意志薄弱者就招供了;如此大功告成,李林甫搞掉了李适之。


自此李林甫对吉温刮目相看,视为左膀右臂,吉温也投李林甫所好,为他做尽坏事;右相李林甫吉温的官路畅通无阻,甚至青云直上,由新丰县丞(副县长)一步步步升到户部郎中兼侍御史,迈进了唐中央的政治管理高层。


李林甫开始限制吉温上升之路了,因为吉温政绩已威胁到自己右相职位;吉温辩风识向、长袖善舞,他讨好皇正身边的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三人。他知道安禄山、杨国忠同自己一样想当宰相;他给安禄山作过鞭辟入里的分析:认为李林甫是安禄山和自己担任宰相职务障碍,安禄山心有灵犀和杨国忠联手捏造李林甫造反,彻底搞掉了李林甫。


李林甫身败名裂,吉温与安禄山结盟共同对付杨国忠,但杨有堂妹对玄宗的枕头风,玄宗还是任用杨担任了宰相,同时为了稳定安禄山,唐玄宗加封他为河东节度使,使安禄山而经营河北的机会,积蓄了实力,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安禄山吉温功不可磨,要求吉温为河东节度副使,成为自己的助手。



吉温后来调任长安,成为安禄山的奸细,中央的政治动向他都详细通报给安禄山;而作为安禄山的派系的骨干,吉温早引起了杨国忠的高度警觉和反感,而吉温以前构陷、诬蔑、捏造的招数杨国忠都用来对付吉温,致使这个丧心病狂的跳梁小丑锒铛入狱,公元755年8月,吉温死于牢狱中,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同年11月,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


希望星晨58298869


《长安十二时辰》这一部剧中右相林九郎身边有一个小人物,帮着林九郎走差,类似管家似的,这个人叫吉温,新丰县县丞。大家印象最深的估计就是那一段他特别想吃肉,结果林九郎偏让他出去办事,机智的他用肉说事,这个桥断让很多人印象深刻。最后林九郎看出情况,临走让他带上这盘肉。

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叫吉温的人,他也真的当过新丰县县丞,而且也在林九郎(李林甫)身边做事。这个人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出息,似乎是一个走差的角色,无足轻重。但是在历史上,这个人的来历不凡,份量还是挺重的,一个狠角色,最后还算计过李林甫。

首先他家世不凡,他母亲是百济义慈王的曾孙女,他又是唐朝宰相吉顼的侄子。吉顼是武则天的心腹,任宰相后被武氏族人讨厌陷害而死。

因为人脉在,当时的薛嶷举荐他,因此他有机会见到唐玄宗,结果唐玄宗不知道为什么,给出一个结论。

上召见,顾嶷曰:“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一》

为什么唐玄宗会如此反应呢?是长相不好?还是当时的行为不佳?还是唐玄宗会看相?这里的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既然皇帝开口了,认定他就是一个不良人,吉温想出任高官的路算断了。但我要当官这个念头始终很强烈,他就另寻高枝。但这里不得不佩服此时唐玄宗的眼力,他的确不是好人。

这个高枝就是李林甫,《长安十二时辰》中描述的正是被唐玄宗下结论之后的事情,他跟着李林甫混了。

他是通过萧炅的关系搭上李林甫这条线,送了一个人情给萧炅,萧炅任京兆尹,吉温弄了个万年尉。当然吉温还有一条线,那就是与高力士关系很好,但皇帝不用,有什么办法呢?后来因为被萧炅派去审案,结果他用酷刑很快就搞定,这样才获得李林甫的真正重视。被重视之后他说出一句话:若遇知己, 南山白额虎不足缚

如果不联系背景,这句话挺好,但联系背景,怎么看都觉得恶心,小人嘴脸,这就是吉温。他以严酷称世,与另一人合称“罗钳吉网”。所以千万不要被《长安十二时辰》中那鹌鹑样子欺骗,这绝对是一个辣手之人。

他的手段并非只有严酷审案,他还有其他手段。

杨贵妃得势,杨国忠通过李林甫的提拔也渐渐得势,他就倒向杨国忠,与杨国忠密谋打击李林甫。他有恩杨贵妃,因为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吵架,被唐玄宗赶出去后,吉温就进言。

户部郎中吉温因宦官言于上曰:“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二》

最后唐玄宗醒悟,就接杨贵妃回来,所以杨贵妃承他的情。

不但如此,他还联手安禄山,与安禄山结为兄弟,将安禄山视为大哥。这两人有什么共同的利益呢?

因为当时这两个人的野心都很大,但李林甫对他们稍有压制,所以吉温就与安禄山达成协议。由安禄山出面推荐吉温出任宰相,然后吉温再通过掌握的权力将安禄山安排到要职,最终达到排挤李林甫的目的。

此时离唐玄宗认定吉温就是不良人已过去多年,唐玄宗早忘记这个结论了,所以不良人的魔咒就不见了。他居然派吉温与安禄山达班子,安禄山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他任副职。

他离任回京任御史中丞,安禄山的儿子亲自送行。从此之后,吉温就成了安家的眼线,朝中一举一动,他都会马上通报。

故朝廷动静辄报,不淹宿而知——《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四 》

吉温也慢慢受到唐玄宗的重视,唐玄宗正准备要重要他,但这个时候杨国忠跳出来反对。

时吉温得幸,帝欲用之。温为安禄山所厚,国忠惧其进,沮止之。——《新唐书.列传·卷四十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此时唐玄宗身边有三个红人,高力士,杨国忠,安禄山。高力士居中,但杨国忠,安禄山势成水火。吉温帮的是安禄山,自然成了打击的对象,不是反对吉温,而是反对安禄山。

最后在杨国忠的全力打击之下,吉温死在狱中。

吉温死后五个月,安禄山造反,唐朝安史之乱开启,长安的繁华走向历史。

如果当年唐玄宗听从张九龄的建议杀掉安禄山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如果吉温不作安禄山的眼线,或许安史之乱会推迟,或者消失。

但历史没有如果,大唐就此走向了没落,因为吉温之死与安禄山起兵时间很近,所以坊间也有传言称安禄山想为吉温报仇。

但安禄山的确视吉温为兄弟。因为吉温死后,安禄山起势之后就找到他十岁的孩子。

求温子,方十岁,授河南参军以报之——《新唐书.列传·卷四十三》

唐玄宗说的没错,这个就是一个不良人,一个标准的小人,从审讯起家,最后死在狱中,哪里起来就在哪里跌倒。吉温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做好人,一开始就是一个小人,到落幕的时候还是小人。

这是一个从不悔过,从不觉得自己做错的小人,他眼中只有权势,只有往上爬的欲望,至于其他,包括国家安危他根本看不到,这就是一只仓鼠。唐朝之不幸。

他的故事没有任何借鉴价值,唯一值得反思的就是一个家庭出身这么好的人,应该是一个贵族,家庭教育应该比较好才对,为什么还只一心往上爬,他的家庭教育百分百出问题了。可惜吉温受的家庭教育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虽然他最终爬到高位,但对于长达几百年的唐史来说,这点高位不足以让他在史书上留下更多的记录,因为这就是一个小人。


刚刚好八卦


仅从剧中看,吉温能随侍宰相左右不是没道理的!

首先,吉温虽小,但是家世不烦,叔叔吉顼曾经做过武则天的宰相!

其次,吉温善于揣摩右相心思,而且能领会右相指示。

比如剧中,在得知城中有伏火雷后,右骁卫甘守诚要派兵护送右相离开,吉温明确点出,外面哪有府里安全?

吉温的个人能力很强

情报搜集能力。许多情报在吉温搜集到之后,会加以整体汇总报到右相这里,且不改自己下结论的,绝不下结论。

沟通能力。吉温在与右相的沟通中,一直很明确自己的从属地位,既不表现的太聪明,也不表现的太傻,提问、回应都恰到好处,很能诱导右相的表达欲望。

在右相和吉温关于人才那段对话,结论都是右相下的,吉温其实是在一步步引导右相,回应、反问、疑惑等表现都很到位。

这样的人谁不喜欢用呢?


小小芷菲


《长安十二时辰》是亲王马伯庸的作品,以剧情来看,故事背景设定为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上元节,此时正是唐朝的鼎盛期,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11年。

右相“林九郎”的原型是著名的口蜜腹剑李林甫,以中书令拜相,天宝年间改称右相。吉温是玄宗天宝年间有名的酷吏,为权相李林甫的左膀右臂,时人称其与李林甫的另一心腹罗希奭为罗钳吉网。

唐代长安郭城以朱雀大街为界,西为长安县、东为万年县。新丰县与长安城的附郭长安县、万年县一样,是隶属于京兆府管辖的22县之一,只是新丰县不在长安城内。

剧中的新丰县丞吉温官职虽不高,但却是权相李林甫的幕僚,股肱之臣,因其依附权相,仕途顺利,一路做到御史中丞(实际上的最高监察官),后被贬岭南,与安禄山关系密切,以至于笑谈安禄山叛变是为了替吉温报仇。


温子玄英


《长安十二时辰》中县丞吉温的历史原型就是唐朝著名酷吏“吉温”。

提到吉温,就必须从他的家庭先说起:

吉温被列在《新唐书·酷吏》传,是原丞相吉顼的侄子,是货真价实的富二代,从小就接触官场,人情通达;性格阴狠果断。

根据新唐书记载:天宝初,为新丰丞。而天宝初年,正是《长安十二时辰》所在的时间段所载。新丰县,位于长安临潼,县治在现西安临潼区。

吉温后来投靠李林甫,参与陷害李适之,用酷刑逼供,由此深获李林甫的信任,被李林甫引为心腹。

新唐书记载:“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

所以说虽然吉温是一个小小的县丞,但家世显赫、阴狠果决,深得李林甫信任,所以可以侍奉在右相身边。


茯苓君


看了《长安十二时辰》的朋友,我想大多对吉温这个右相身边的小跟班不陌生,因为他出场率实在太高,几乎有右相林九郎的地方,就有他。但我们回归现实,就可能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吉温,他在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在唐朝也不过是一个八品官员,为何却能够侍奉在当朝右相身旁?


自然是他得到了得到当时大唐帝国权势最大宰相的垂青,那他又为何能够得到垂青呢?要知道在当时愿意成为权势显赫一时的宰相“林九郎”(原型是口蜜腹剑李林甫)的爪牙和座上宾的高官显贵的人数绝对是不少的,那看上去极为微不足道的八品县丞“吉温”,他到底为何能让右相林九郎对他如此器重呢?

有着崇高地位的林九郎,自然不会养闲人,吉温能得其器重,当然是因为这个人有能力,有过人之处了。


当然,其实《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在很多方面都非常考究,它里面的设计一般都是符合大唐当时实际情况的,十分注重细节,而在人物安排方面的细节处更显得专业无比,每个重要出场人物也一般都是有原型的。这个吉温同样是如此,他也是有历史原型的,此人在历史上就是李林甫的心腹爱将吉温(没有化名),吉温出现在右相身边,自然也是出于尊重历史的体现。


而且在历史上他并不是一直只是小小的县丞,他是一个相当不一般的人物,由最早的一个小县丞,逐渐一路高升到河东节度副使(值得一提的是安禄山是河东节度使),当然这在电视剧没有提到他的高升路。


吉温,别看他只有区区的新丰县丞这种八品末流官位,但他的手段毒辣水平却非常高超,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主角曾在长安有过“五尊阎罗”的称呼,原因主角也交代过,是因为他“张小敬”能够洞察人性,明白人心,而且擅长“来氏八法”(武周朝来俊臣开创的酷刑)等刑讯手段。而历史上的新丰县丞八品小官吉温这厮,刑讯手段却不比电视剧里面的“五尊阎罗”手段差多少。


这一点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在电视剧里面,我们都认为这个“吉温”看上去就显得能力不足。实际上,历史上的他,正是依赖自己这种超强的业务能力,才得以获取那无数高官显贵都求不到的宰相座上宾和心腹爱将的宠幸。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看看吉温的业务能力与能耐。


初露锋芒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出现的左相李适之(与吉温一样没有化名),他在真实历史上,也是李林甫的头号政敌,但是这个左相李适之的把柄很难抓到。历史上的李林甫则千方百计的从这个左相李适之一党的人身上入手,诬陷了左相李适之的一大批下属官僚,打算从他们嘴里问出关于左相李适之的问题,但是那些个下属官僚们嘴很硬,被拿到京兆府后,面对当时的京兆府的长官,丝毫不惧,问了半天依旧没有效果。

但这个时候,已经成为李林甫手下爪牙,但还不是心腹的新丰县丞,也就是这个八品小官吉温,主动请缨帮助刑讯。当时不少人都嘲笑他不知死活,人家京兆府的手段都弄不开他们的嘴,你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丞能干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这里要说的是,他们都小瞧了吉温这厮的能力。

其实当时的李林甫也本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个主动投靠自己的名门之后(吉温的叔叔是武周朝的宰相)从新丰县丞调到万年县担任县尉,方便吉温刑讯。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吉温的强大的心理干预和酷刑辅助之下,很快,所有人就都开口了,这让奸相李林甫大为震惊。


罗钳吉网


吉温的成功审讯,使得李林甫得了一桩大好处——直接使得左相李适之黯然下台,奸相李林甫完成了相权独揽。而吉温这么一个小人,就通过这一“大功”被奸相李林甫所喜爱。


当然,本着投桃报李的褒奖作用,李林甫对吉温自然是开始加以重用,将吉温这个曾经被皇帝唐玄宗单看面相就一口就断言为是个人渣中的人渣(吉温曾经希望通过举荐收到皇帝重用,没想到皇帝一看他的脸就厌恶)短时间里面迅速从八品小官升到七品殿中侍御史的职位上。

成为殿中侍御史后的吉温,并没有忘记自己之所以被重用且引为心腹的原因,于是利用殿中侍御史可以风闻奏失的职能范围,疯狂的乱咬忠良,各种构陷之下,使得两京几乎人人自危。


攀咬他人而上位的奸贼吉温,仕途不断的青云直上,他用无数无辜人的鲜血给自己浇筑了一条不断向上的道路,最后一路升到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的显赫要害职位上,时人将他与另一个李林甫的心腹走狗合称之为“罗钳吉网”(“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被称为吉网主要是因为这厮一旦攀咬起来,往往会连累一大堆人,当然按照吉温这个奸贼自己的说法,这就叫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野心渐攀


当然,吉温这厮的野心其实一点也不比奸相李林甫要小,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比李林甫的野心更大,奸相李林甫死后,这厮在看到朝政日益衰败的时候,敏锐的察觉到了皇帝对已死的李林甫的态度逐渐出现不满,于是与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合谋,在批斗已逝的奸相李林甫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杨国忠诬告李林甫谋反,最后死去的李林甫不得安生,被抄没家产,子孙为奴)。

杨国忠这位新的帝国奸相,比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更加奸诈和无能,杨国忠的上位很快就让吉温感到不安,因为他发现杨国忠这厮欲壑难填且刻薄寡恩,比李林甫更加难以讨好,于是善于给自己打算的吉温选择与正受到李隆基圣宠的边将安禄山合谋。


安禄山与杨国忠速来不和,因此与吉温一拍即合,很快就组成了一对新的政治拍档,这对政治上的新拍档在长安里应外合,吉温帮助安禄山在京城营造安禄山的势力,而安禄山通过节度使的权衡来增加吉温的分量。


在这场狼狈为奸的合作里面,吉温继续青云直上,借着安禄山的东风,吉温这个当年的八品县丞最后居然官拜河东节度副使,意欲剑指宰相之位,说不尽的风光与惬意。

总结


在历史上,吉温这个人有能力,又善于审时度势,攀附权贵,所以得以一路高升。但是,他在站的最高峰的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宰相杨国忠也是其中之一。


毕竟他与安禄山狼狈为奸,而安禄山可是杨国忠死敌。后来,杨国忠与和吉温站一队的安禄山矛盾越来越激化(本质上是为了相权,唐朝之前有出将入相的传统,但是杨国忠不愿意安禄山做宰相 ),加上吉温的一些所作所为也逐渐触怒了杨国忠,所以杨国忠就开始对付吉温。


吉温这么多年的锋芒毕露,自然也有不少黑料。于是杨国忠花尽心思找到了他不少行贿的黑料,吉温于是被贬官,之后被投入大狱之中拷打致死。


吉温,这个历史上都出了名的酷吏,虽然靠着攀势成长为重臣,但却是靠着善刑罚起家的,最终居然被人戏剧化的用刑拷打致死,令人唏嘘。


夏目历史君


如果熟悉成语“罗钳吉网”并知道其典故的话,那么,对于小县丞吉温敢和当朝右相、大唐玄宗朝二把手、中国历史上排名前三的著名奸相李林甫站在一起,就不会感到任何奇怪了。

一、罗钳吉网

所谓“罗钳吉网”,说的是唐代两个著名酷吏,“罗”是罗希奭,“吉”就是吉温。如果还是感到陌生的话,那么再类比一下,此二人在中国酷吏史上足可比肩汉武帝时期的郅都、张汤和武则天时期的周兴、来俊臣。对于这两个人,无论什么案子,也不管你是什么人:小吏、州官、六部尚书,还是当朝宰相(李适之)甚至东宫太子(李亨),只要撞在他们手上,轻则刮皮、重则丢命,如果能弃官保命、全身而退,那就属于祖坟冒烟、佛祖显灵。所以,玄宗朝后期,大唐官场、民间无不谈“吉”色变。而他们之所以在历史上没有郅、张、周、来等人出名,是因为“酷吏政治”在这一时期不是主旋律,才导致他们被选择性“埋没”。


不仅如此,这两个人还是李林甫的忠实走狗和铁血打手。“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资治通鉴》)。如果说李林甫是一只蝎子,那么吉温就是他的毒尾;如果李林甫是一只黄蜂,那么吉温就是他的尾后针。整个大唐天宝年间,李林甫纵横官场、独相十九年、打遍朝堂无敌手,所依仗的除了“口蜜腹剑”的谋略外,就是吉温这些个马前卒了。

二、吉温其人

中国人注重“门风”,即所谓“家学渊源”,这个词如果可以用于贬义的话,用在吉温身上倒非常合适,因为这个吉温,是武则天时期著名酷吏吉顼的亲侄子。他不仅继承了叔父心狠手辣、阴险狡诈的性子,“性阴诡,果于事(《新唐书》)”,而且长得也不咋地,至少奸相外露。因为很早就曾有人把他推荐给李隆基,李隆基亲自面试,却在几句话后就否定了,说:“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资治通鉴》)。但是,吉温却没有因此自暴自弃,甚至若无其事地说:“若遇知己,南山白额兽不足缚也!”(《旧唐书》)


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玄宗朝进入天宝时期后,天下太平,内外无事,朝堂上的政治斗争开始日趋激烈。政治斗争就是“整人”,整人就需要工具,在和平年代郁郁不得志的吉温立即有了用武之地,而他的“伯乐”正是奸相李林甫。二人从此风云际会,掀起了天宝年间最大的一段政治腥风血雨。

三、三起大案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拿了相应的薪水,就得干相应的工作,这样的员工领导喜欢。如果拿了一份薪水,却干了双份甚至多份的工作,这样的员工就属于金牌员工了。

吉温就是这样。

李林甫一欣赏,吉温就得志。一得志就继承和发扬酷吏只认主人不认官职的“疯狗”传统,大棒一挥,什么封疆大吏、什么尚书宰相,就连太子也敢试一把。其中,三起由李林甫主导和炮制的政治冤案奠定了吉温第一打手的地位。

第一起,兵部“窝案”。何为“窝案”,简单说就是集体犯罪。李隆基天宝四年五月,兵部忽然被人控告集体受贿,李隆基震怒,六十多个官员立即被缉拿归案,并要求三司会审。实实在在说,受贿肯定有,但集体受贿就值得商榷,没错,这件事情的背后主使就是李林甫,而目标则是他的竞争对手、同为宰相兼兵部尚书的李适之。面对子虚乌有的指控,兵部官员当然不承认,案子暂时陷入僵局。但李林甫不慌,因为他有吉温。果不其然,吉温出面牛刀小试,也没怎么着,就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其中两个人用了大刑,然后兵部官员集体崩溃,案子结了。最终结果是李适之辞职,并在不久后被逼自尽。



第二起,杨慎矜案。这一起案子最能体现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李林甫的性格特征,因为杨慎矜曾一直是他的铁杆跟班和政治盟友,但是一旦对李林甫形成威胁,也逃不过被拿掉的命运。杨慎矜,隋炀帝杨广的玄孙(后来正是这一身份成了他的“索命符”),他的突出才能是懂财政,是一个桑弘羊和杨炎(两税法)式的人物。他在政治斗争领域的“突出贡献”则是在整李适之、韦坚、皇甫惟明、王琚以及太子李亨的过程中为李林甫出了大力气。但是,就是这么一只忠狗,在因为能搂钱受到李隆基宠信、可能和李林甫抢饭碗时,也被李林甫所猜忌并动了杀机。这也怪杨慎矜自己,他因为迷信,和一个叫史敬忠的江湖术士交往甚密,被李林甫以结交术士、暗应图谶、妄图复辟(隋王朝)为由下入大狱并满门抄斩。在这一案件中,最后拿到关键证人证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吉温,正是他通过和术士史敬忠的“世交”关系,才用欺骗手段打破了杨慎矜的最后防线。这起案子影响极大,因为它直接造就了另外一个会“搂钱”人的上位,而这个人又改变了大唐的国势,他就是杨国忠。



第三起,扳太子案。这一事件让人想起汉武帝时期的邪人江充,在李林甫的授意下,吉温也充当了这么一个角色,区别是他没有成功。太子李亨和李林甫不睦,这一点世人皆知,因为最初李林甫想拥立李瑁(杨玉环的丈夫)。后来李亨上位后,李林甫如芒在背如梗在喉,千方百计想除之而后快。毫无意外,吉温还是急先锋,先后两次罗织罪名构陷太子李亨。第一次是以太子、外戚(韦坚)、边将(皇甫惟明)相互勾结,意图代玄宗自立为借口,第二次是以“石堡城之战”为借口,诬陷名将王忠嗣想拥立太子即位。这两次,李亨可以说都是险过剃头,幸运的是,李隆基虽然年老昏聩,但是,年逾七旬、经历过“一日杀三子”的他已经不想再折腾了,只是清理了一下外围,而对李亨则未做任何追究,吉温等人为数不多地“失了手”。



看到这里,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吉温这么一个县长助理级别的芝麻小官,能站在李林甫的跟前了——因为这是一条恶狗,他时刻准备着主人的一声断喝,就立即跳出来“咬人”。


彼岸历史


还没看过,不清楚。建议梳理一下人物关系看看。


真诚地看着你


因为吉温的扮演者就是本剧的编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