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故事:相知生死不棄,相逢不泯恩仇

北洋故事:相知生死不棄,相逢不泯恩仇

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戰爭落下了帷幕。直係軍閥,曹錕被馮玉祥軟禁,曹銳因害怕馮玉祥的欺壓,吞鴉片自殺身亡。吳佩孚,在戰爭的前線依然穩坐釣魚臺。或許在他的內心裡,對於戰爭的翻盤還有著一絲期許。

不過,強弩之末,面對著馮玉祥和奉軍兩路的夾攻,吳佩孚早已束手無策。

之前,日本方面曾向吳佩孚透露:張宗昌一心要活捉吳佩孚。如果吳大帥需要,日本可以向其提供保護。這是北洋內鬥中的一個特點:一旦戰爭失敗,失敗者躲入外國租借地,也便性命無憂,勝者也不會過分追究敗者的罪責,畢竟都是北洋同袍。

但是吳佩孚一口回絕了:誰要我上租借,我便要誰腦袋。的確,吳佩孚的人生信條便是不積金錢,不進租借。這一點,實讓人敬佩。

可面對著被俘虜的危機,吳佩孚又該去哪呢?他的部下為他準備了一艘軍艦,以期先逃離天津這個主戰場,剩下之事,來日方長。

吳佩孚的軍艦在大海中漂泊。山東方面,已公然宣稱,拒絕吳佩孚在山東沿海登岸,因此吳佩孚只得繼續南行,最終吳佩孚於漢口登陸。湖北是軍閥蕭耀南的地盤,蕭曾是吳的部下,因此收留吳也有部分人情在。

但是,出於政治考慮,蕭並不希望吳佩孚長遠的呆在湖北,隨即向吳進行暗示。吳佩孚也是個爽快人,既然人家不歡迎,那麼幹脆就回自己的地盤:洛陽。可今非昔比,洛陽已經不是他吳佩孚的地盤了,因此吳佩孚很快便被人趕了出來。

不過段祺瑞身邊的人都在勸段祺瑞,如果段吳聯手,那麼對於平衡馮玉祥和張作霖有益處。

北洋故事:相知生死不棄,相逢不泯恩仇

於是段祺瑞開始進行聯吳事宜。但出乎段祺瑞意料的是,吳佩孚居然一口回絕了段祺瑞,表示自己“不能背曹(錕)而結段,寧為玉碎不望瓦全”。既然吳佩孚如此不識抬舉,那就新賬老賬一起算吧。

此時的吳佩孚已然安逸的呆在了河南與湖北交界的雞公山上。向外界表示不再過問政事。但是,即便如此他的對手也沒有放過他,他的部下蕭耀南表示:如果吳佩孚想出洋,那麼他會提供經費資助。

吳佩孚見老部下如此,那乾脆就離開雞公山吧,省的給別人添麻煩。

吳佩孚自戰敗半年以來,自天津至武漢再至河南,可以說跑遍了小半個中國,但卻獨找不到自己的棲身之處,不禁讓人唏噓,昔日的“中國最強者”,緣何會落到如此地步。

雖說如此,但吳佩孚還是要去湖北,或者說借道湖北才能去更南邊的地方。蕭耀南不得已,也只能依了吳佩孚,送了吳佩孚一艘船,讓他在船上漂泊吧。

可話是這麼說,但船究竟能漂到哪去。誰心裡也沒底,四川楊森表示歡迎吳佩孚。可四川不是楊森的天下。貴州那邊倒也歡迎,可是貴州水路不通,不能到達。向東,是北洋政府管轄的地方,只要去了,可能就會被抓到北京。

吳佩孚也心自感嘆:天下之大,卻獨容不下他吳佩孚。

也就在此時,湖南趙恆惕向吳佩孚發來電報:湘為舊遊之地,盍興乎來,願掃榻以待。

吳佩孚自己都想不到,當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是湖南,是趙恆惕收留了他。這兩個名字給他留下的意義實在太重了。

想當年,吳佩孚身在湖南,僅僅是一個師長。便叫板北洋首領段祺瑞,從此青雲直上。也是在湖南,吳佩孚統一中國的夢想,被趙恆惕粉碎。吳佩孚一心要武力統一中國,已然打進了湖南,卻被湖南督軍趙恆惕,硬是打著“自治”的旗號,把吳佩孚趕出了湖南。

如今,自己的這位老對手卻掃榻相迎,不知是真是假,已然孑然一身,那乾脆就去看個究竟。

北洋故事:相知生死不棄,相逢不泯恩仇

吳佩孚初抵嶽州,趙恆惕便派自己的親信相迎。但吳佩孚出於警惕,還是沒有下船登岸。不過在趙恆惕的屢次勸說之下,吳佩孚登上了湖南的土地。

終於不必再擔心北京方面的通緝。一路走來,人情冷暖,吳佩孚也算是見識了。次年,吳佩孚54歲大壽,雖然風光不再,但過得也算熱鬧。趙恆惕還送了吳佩孚一副壽聯

平生優樂關天下

此日神仙醉岳陽

吳佩孚也是大醉的一場,殊為難得。不過,趙恆惕雖然對吳佩孚禮遇有加,但對於吳佩孚的政治話題並不感冒,吳佩孚提出的一些主張也被趙恆惕拋之腦後。

之所以會如此,源自於趙恆惕並不是要利用吳佩孚來抗衡北洋。而僅僅是把吳當做多年的朋友與對手,在道義上講,吳在困厄之時,理應對其伸出援手。

若為相知,生死不棄;相逢一笑,自然不泯恩仇。正如趙恆惕在歡迎吳佩孚入湘的電報所言:國內互爭,皆緣政治偶異,並無恩怨可言。子玉果已解除兵柄,不妨故地優遊,何必迫之僑寓租借。

也如吳佩孚看到這份電報之後,發自內心所說的那句:炎午(趙恆惕字炎午)真夠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