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园艺|有庭有院,是浸润在血脉深处的向往 古已有之!

家庭园艺|有庭有院,是浸润在血脉深处的向往 古已有之!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对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最直观的改变毫无疑问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当被问及“哪里是家庭活动发生的场所”,大抵十有八九的人会回答客厅。

如今,以庭院为核心的居住建筑越来越少,以集合公共空间形式出现的较多,即便有些住宅有单独的庭院,也只是依附于住宅、处于空间的边缘地带。

然而,自古以来的中国家庭,其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往往和庭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家庭园艺|有庭有院,是浸润在血脉深处的向往 古已有之!

从汉字的构造和组合上就可见一般:户内有豕谓之“家”,家有一庭谓之“家庭”。庭院这一生活形态,一直是中国人割舍不断且难以释怀的一个情结。冯唐曾这样描述心目中的理想房子:

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

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花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自家的果子长得再难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时打理再烦,每年花树开花的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开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

家庭园艺|有庭有院,是浸润在血脉深处的向往 古已有之!

中国人的庭院里,是有着琴棋书画诗酒茶的。

家庭园艺|有庭有院,是浸润在血脉深处的向往 古已有之!

元宵节的赏灯,七夕节的乞巧,月亮正圆,言笑晏晏。

家庭园艺|有庭有院,是浸润在血脉深处的向往 古已有之!

哪怕农家小院,也装着“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诗意。

家庭园艺|有庭有院,是浸润在血脉深处的向往 古已有之!

现代生活的发展,使得现代意义上的庭院空间和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院落空间构成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文化特质已经深深融进了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拥有一个庭院仍旧是中国人坚如磐石的向往。

春天在花树下饮茶,夏天在绿荫下午睡,秋天爬树摘果子,冬天扫雪酝佳酿。孩子在庭院里蹒跚学步,伉俪在小池边凝眸相望,老人在廊檐下看合家欢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