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千年过眼云烟历史沧桑的芒砀山

芒砀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代表,自古为华夏名山,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

据《砀山县志》记载,永城芒砀山是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芒砀山巡视,蚩尤曾在此活动。

西周至春秋时期,芒砀山属宋国领土,相传宋僖公葬于僖山。孔子“去曹适宋”,恰好经过芒砀山避雨,留下了世界唯一一座用“孔夫子”命名的山峰——夫子山。《神仙传》、《太平广记》与《永城县志》记载战国时墨子曾隐居在芒砀山北周狄山。

风雨千年过眼云烟历史沧桑的芒砀山

秦始皇置砀郡,治砀县,位于今芒砀山麓,至今有砀郡遗址。“秦始皇望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斩白蛇起义。“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橺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 [19]

刘邦率兵与秦军在芒砀山大战三日,收复砀城。而陈胜起义之后却被车夫庄贾杀害,被埋葬于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 ,该处存有陈胜的墓冢跟郭沫若手书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正是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刘邦受命西进,轻取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并建立大汉王朝。

风雨千年过眼云烟历史沧桑的芒砀山

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在此建汉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梁孝王刘武曾在芒砀山左右筑东苑,包括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等风景,

梁国诸侯王更是把芒砀山视为最终归宿。

王莽时期,渤海太守蒋诩隐居于鱼山。东汉末年,曹操设“摸金校尉”及“发丘将军”盗取及发掘永城芒砀山山上的汉梁王墓群72船宝物。

刘备、张飞等曾与曹操争夺徐州,张飞败走后据守芒砀山,并筑寨拒曹,至今山寨仍存有两余米的石墙。汉末高人申屠蟠隐居于此。

唐代,薛仁贵“一马扑到黑风口,三箭射下凤凰城”,留下砀城神奇的传世故事。唐咸通年间庞勋芒砀山西出袭宋州,与唐室士兵战于磨山之上。 高适、李白、杜甫畅游芒砀山,传下千古诗篇。

风雨千年过眼云烟历史沧桑的芒砀山

宋代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水浒传》有篇目曰:“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梅尧臣途径永城专门到芒砀山游。

明代,祝枝山留下《歌风台》诗篇;李自成据芒砀山抗衡明军。

太平天国时期,张乐行领导的捻军攻下永城县后,“芒砀农民蜂拥入捻,军势倍增”。

《山海经》记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

《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厌(压)之。 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巖石之闲。”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葬砀,谥为隐王”。

《列仙传》:“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人涓子、主柱隐芒砀山得道”

《汉书》新注中说“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

《说文》解“砀,文石也。从石,昜声。

风雨千年过眼云烟历史沧桑的芒砀山

《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

《后汉书·申屠蟠传》: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太平广记》: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芒砀二县之间,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者涓子、主柱,并隐于砀山得道。汉高祖隐之,即于是处也”,“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王莽之节砀县也。山有梁孝王墓…获水又东,谷水注之,上承砀陂,陂中有香城…赵人有琴高者…果乘赤鲤鱼出…山有陈胜墓……”。

李白《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高适《宋中十首》:“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

韩愈《苦寒》诗:“芒砀大包内,生类恐尽歼。

李贺《舞曲歌辞·公莫舞歌》:“芒砀云瑞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朱温:“芒砀苍苍,育我之乡,无时或忘,还我故乡!”

梅尧臣《望芒砀山》:“回头问榜子,前巘是芒砀。”

风雨千年过眼云烟历史沧桑的芒砀山

《水浒传》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帜纵横游四方。”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祝枝山:《歌风台》:“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