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总有人说,盲人有着更好的听觉、嗅觉。

这可不是乱说的,多项研究支持了这类说法。

解释起来也不复杂:长期视觉剥夺导致大脑皮层的输入减少,从而发生可塑性变化,重组大脑皮层的功能分配,使其他感官变得敏感。

那如果将五感都限制住,大脑又会发生什么呢?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老鼠,大脑发育状况不同

这个设想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做出尝试。

1954年,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实验室中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过程很简单,受聘大学生只需在一间特制的房间内,躺在舒适的床上,尽量限制其五感,便能每天得到20美金(按物价换算,大致相当于2008年的96美元)。

是不是觉得,一个靠睡觉就能日入数百元的实验,绝对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你又贪小便宜了。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实验房间简图,左侧墙面为观察窗

多数受试者连第三天都撑不到,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可不仅仅是单调乏味的环境。

限制性的设施会让你的感官降至最低:

需要带上会让视觉模糊的塑料眼镜,减少图形视觉;

再戴上限制触觉的纸板制手套、袖套,减少受试者的行动;

加强室内隔音减少听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单调的嗡嗡声;

唯一值得夸赞的是,床铺舒适,而且人有三急时,也能在另一个房间解决。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类似图中的设备

受试者们初初来到虽然有些紧张,但也不是无所事事。

他们一般思考学期论文,又或是大睡特睡,不过这样也坚持不到三天。

提前离开的人大都感到焦躁不安,而且注意力涣散、思维受干扰,无法像常人一样地思考。

智力测试成绩从入住前的平均水平,直降至非常不理想的程度。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生理上,他们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测试过程中,就有人感到恶心反胃。

结束测试后,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发现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现象。

这种情况在测试后还能维持两到三天。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同年,美国的一组剥夺实验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这类实验给受试者带来了伤害,也因此受到人们的抨击。

但实验结果却是非常诱人的,结果表示有机体的心理形成,完全依赖于其所处环境。

被试对于实验环境表现出意外的反应,便是其离不开环境的证明。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我们从未摆脱过身边的环境。

从我们牙牙学语,就受到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让我们不费劲就能学会地方方言,另一方面也剥夺了我们对其他语言的听觉经验。

我们还会接触见识各种事物,这些环境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观的同时,也给予我们大脑刺激,形成了不同的神经网络。

即使是宅在家中的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保持着脑皮层的“健康”。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新生儿神经连接逐渐完善

而感觉剥夺会使皮下中枢产生寻求新异刺激的冲动,这种冲动却无法得到满足。

在大鼠实验中发现,被感觉剥夺的大鼠大脑皮层密度缩小,胆碱酯酶活动降低。

现在的研究认为,感觉剥夺会让膝状体细胞组织功能破坏和萎缩,而膝状体细胞缺失导致突触连接失调。

来自生理层面的破坏,使我们感觉、认知趋于失调。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历史上就不乏感觉剥夺的实例。

17世纪的饥饿刑,所使用的面具就无意中碰触了感觉剥夺。

这种面具只在嘴边留下一道缝,犯人会感受到饥饿,同时也会因为感官受阻而感到恐惧。

在监狱中,单人单间的关押也没让人感到享受。

反倒是囚犯因为欠缺人际沟通,逐渐变得神经质,早些时候韩国政要在牢中发疯,就可能是这个原因。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饥饿刑用面具

早期的潜水服同样犯了这个错误。

为了抵抗水下的压强,铁块将整个人都包裹住。

但这样的服装正如一间“房子”,反倒促使潜水员产生负面情绪。

一旦产生意识障碍,感知会受到极大冲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在记录中,还有的潜水员在返回水面后精神失常。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这些例子都能说明,刺激缺乏的环境会使人产生抗拒反应。

我们会主动寻求刺激,来满足身体对刺激的需要。

一些研究中,将网络成瘾、药物成瘾与感觉寻求行为相联系。

对于现代生活中能够更快给出更高频刺激的网络、药物,人们享受这种刺激模式,以致产生依赖。

感觉寻求的说法,也是现行的一种成瘾解释。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感觉剥夺的研究,也并非只揭示了坏处:

在拷讯方面,感觉剥夺能使嫌犯逐渐失去判断力,更容易达到审讯目的。

为了防止深海恐惧,现在的潜水服能让潜水员感到放松。

而在监狱中,单独关押也有了更详细的规定,单次时长有了限制。

只是单独关押依然可怕,一名被单独隔离的罪犯回忆起:他会反复想象一个画面,以此度过煎熬的时间,但到了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了消耗时间去想象,还是因为疯了。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甚至还有将感觉剥夺视作一种外语教学手段。

具体的方式,是对受试者进行感觉剥夺,使他们在感觉剥夺状态下强行进行外语交流。

现有数据显示,实验结果有些可笑,受试者们确实掌握了“外语”。

但往往掌握的是一种受试者们自己摸索出来的语言,更像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一部分实验发现,感觉剥夺的最初60~90分钟内,被试者反倒是放松的。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肌电图和肾上腺活动等监控参数,都证明了这一点。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一些研究的截图

这种人为控制环境因素的方式,有助于让患者放松并表达自我。

对如孤独症一类的心理疾病,有着一定的疗效。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1977年,第一个漂浮仪被发明出来,漂浮疗法首被应用。

漂浮仪是一个密闭隔音的小舱,患者从舱口进出,舱内盛有漂浮液,温度适宜。

患者漂浮在其中时,身体只会感觉到水,没有光线也没有多余的声音,就连重量都感觉不到。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那个年代,人体神秘现象的研究正大肆崛起。

就好像镭产品的兴盛一般,顿时受到了追捧。

产品样式各异,至于实际效果就不敢恭维了。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集中精神之会谈罩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加强体验之吸烟罩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五感增幅之神奇房间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姑娘自制牌桌“兴奋器”

市场对于感觉剥夺的热情,最终因为销售不佳逐渐消散。

但感觉剥夺的研究,真正的用处不该是之前提到那些“高大上”的运用。

反倒是和“无聊到炸”、“抽个烟压压惊”这些生活场景息息相关,可以说值得当作一种常识普及。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2014年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新闻里提到。

两名男童因为不愿做早操,被老师关进了小黑屋关禁闭,结果其中一名孩子因此患上癫痫症。

对于我们而言,这无非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体罚。

但这种“体罚”,是一个思想成熟的大学生尚且不能坚持的。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因为早期的感觉剥夺实验有着许多缺陷。

被试者参加实验的动机,或是实验员自身的态度,都会影响着实验的结果。

因此在2008年BBC地平线栏目中,再度进行一次感觉剥夺实验。

这次没有限制双手,只是一个普通的房间,但受试者却感到同样的恐惧。

在英国一档名为《In Solitary》的节目中,进行了一次密室独处实验。

参与者能够随意携带三样东西入场,尚且有半数无法坚持到第五天。

关小黑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得要高深

谁能想到,我们就连身处无人之境,都要面对来自于自身的威胁。

彻底隔离, BBC地平线.

于翔, 自然感觉刺激对脑发育的影响.

张雪媛.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中枢可塑性改变[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

Michael Swan, Cahterine Walter著. 感觉剥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ELT Journal.(余震球译)

高晓华, 杨伊生. 感觉寻求与几种行为关系的述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葛明贵. 感觉剥夺实验研究述评. 安徽师大学报.

苏英, 胡佩诚. 漂浮疗法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