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怀念农村的小吃是什么?

胡麦宝宝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孩子,虽然小时候没有很多的零花钱,但是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有很多根本就不需要花钱买。下面跟我一起来看一看有哪些好吃的吧!

1,烤玉米。我们这里玉米成熟在8月下旬,这个时候恰巧还没开学,嫩玉米成熟以后,会和几个小伙伴去地里偷玉米拿到那些还没把房子盖好的地基里去烤,为什么要去偷玉米,不是自己家没有玉米地,是离自己家的玉米地太远,所以都是在村子临近的玉米地掰几穗玉米。其实很多时候,烤的玉米半生不熟,但是最重要的是那个感觉。现在也能在大街小巷买到烤玉米,卖的烤玉米远比我们自己烤的好,但是却没有自己烤的那个味道。除了烤玉米,还会烤地瓜、烤花生等等。


2,烧麦子。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也没有那么多钱给我们让我们买吃的,所以一般都是吃地里成熟的庄稼。小麦不要太成熟,在灌完浆以后,小麦摸上去有点硬度以后,采一把小麦在做饭烧火时拜托爷爷奶奶给烧熟,烧好的小麦黑黢黢的,每次吃完烤麦子,嘴上手上全成黑色的了。


3,摘野果吃。在农村能吃的东西太多了,很多都是野生,用现在的话说绝对的天然无公害。常见的野果子有龙葵、野枸杞、土桃、杜梨、桑葚、山楂等等。

4,上小学以后,每天家里都会给两毛钱,逢集就会给五毛,平时给两毛夏天买冰棍,还得买一毛钱一根的,剩下的一毛买唐僧肉、无花果、跳跳糖等等一毛钱一袋的。逢集的时候会用五毛钱买炸串、冰淇淋、棉花糖等比较贵的小吃。



5,最后一个,也是再也吃不到的美味,奶奶做的手擀面。以前吃面条都是奶奶亲手擀的面条,因为手擀面都是用玉米面来做补面,所以每次煮完面以后,面汤都会特别浓。等岁数越来越大,想吃奶奶亲手擀的面条了,奶奶却老了。这应该是最怀念却再也吃不到的美味了。


悠悠乡村路

小时候我们总能在农村集市上吃到各种小吃,其实这些也算是我们日常所吃的零食,不过儿时的回忆让我们长大了也觉得是非常值得怀念的一件事情。舌尖妹是南方人,在南方农村集市上据说这7种小吃能让人看到就想流口水,有没有你所怀恋的呢?

1、红薯干

切片过水后再拿去太阳底下晒,做好之后超级有嚼劲又甜,城里买不到的滋味。

2、炸丸子

春节时分才干吃得上的菜,每次每端上桌都去厨房里面先偷吃两个。

3、麻花

麻花可是非常好吃的呢,麻花可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小吃呢,油炸出来的麻花吃起来是非常香酥的呢,还有甜甜的味道呢,舌尖妹是非常喜欢吃的呢,而且麻花是放很久都是不会变软的呢,还是那样脆脆的。

4、艾草粑粑

很多地方都有,做法也基本一样。

5、米锅巴

城里的孩子肯定吃不到,乡村的土灶铁锅才干做出来的米锅巴,上学时都是边走边啃。

6、烤地瓜

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那样的生活条件,或许每天的一日三餐都只能吃地瓜,当然每天吃很快就会吃腻那是必须的。然而那个时候地瓜自家地里很多种植的,吃得都不想吃了,但是现在却能在集市上卖高价,人们也都很爱吃。

7、萝卜糕

很多地方的小吃,做法不一样。南方地区一般是咸的。

《舌尖计》专业创造有价值的美味视频教程,同广大网友一同领略不同美食风采,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美食体验哦。


舌尖计

山农是重庆人,重庆的五大特色就是:1、重庆美女,辣妹子辣。2,重庆火锅,甲天下。3,爬坡上坎,山路十八弯。4,棒棒来了,跑得快。5,雾都夜话,美如画。

重庆人喜欢吃,小吃更是丰富多彩,酸辣粉、重庆小面、锅贴、老麻抄手、凉面、豆腐脑、磁器口麻花、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等等,这些都是让重庆的“好吃狗”们,满足了味觉、视觉、大饱口福的好东西。好吃的东西太多,山农在这就不一一给大家详细介绍了,针对题目中的最怀念的农村小吃,山农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1,糍粑。小时候每年端午节时,远方的家人们都会回来相聚。然后大人们都会一起围着一个特质石材凹槽冲打糍粑。糍粑一般是纯糯米做的,也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打糍粑很费力力气,但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不过大人们都不让我们碰。我们只要站着一边加油一边看着散粒的糯米变成糯米团。做好之后,趁热来一勺,拌着糖放进嘴里,感觉柔软细腻,极具粘性与嚼劲,味道好极了。现在想吃糍粑就只能去超市买已经干硬的糍粑团了,而且只能煎、炸,在也找不回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


2,绞丝糖。也就是搅搅糖,一种主要以白糖为原料制成糖类食品。搅搅糖以麦芽糖做出来的最正宗。小时候在学校旁边有很多买这个的小贩,开始是1角钱两个。后来慢慢的变成1角钱一个,5角钱一个。每次买来都是一点一点的舔,生怕一下子吃完了,一个绞丝糖要吃一个小时,才有满足感。现在有钱了,可以多买几个随便吃了,可惜又吃不到了。

3,

麻辣串。一根根竹签串着豆腐皮,土豆,藕之类的素菜,放进满是辣椒油的桶里,拿出来后。干干净净的素菜上,被红油包裹着,看到油不停的往下滴,赶紧咬一口。太棒了,又辣又香,好吃顶呱呱。

时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改变,吃好的、穿好的,大家过得丰富多彩。但是山农有时感觉心缺空虚了,现在的人们追求的都是利益为先,亲人、朋友、同事,都可能会因为利益而变得陌生。社会的改变,经常让我怀恋小时候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粹。

寻找小时候的美味,也是怀恋过往的一个方式,你们有这样的想法吗?


山农村民笑哈哈

你最怀念农村的小吃是什么?

说起农村小吃,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家乡的“野生青核桃煮鸡蛋”!


茶叶煮鸡蛋、五香鸡蛋、卤鸡蛋我们听得多、见得多,也吃得多了。但用青核桃煮的鸡蛋,可能知道的人还真不太多,而大山里的农家人喜欢就地取材,用最生态的食材做最美味养生的小吃。


每年的七月左右,在我的家乡山坡上和箐旁沟边,随处可见野生的铁核桃树,粗壮高大,结满了累累果实。熟透了核桃一般无人采拾,自己掉落到地上任松鼠等小动物们享用。



农村人青核桃煮鸡蛋方法其实很简单:把野生青核桃采摘下来和土鸡蛋一起放如锅里,我一般选紫砂锅,再放入清水,核桃和鸡蛋的数量比例相当。为更好的入味,核桃先用刀砍成两瓣,鸡蛋选用自家放养的土鸡所产的土鸡蛋,绿色、生态、味佳,然后用慢火煮上24个小时即可。


正宗的青核桃煮鸡蛋不同于一般水煮鸡蛋,烹饪时间较长,需要用文火水煮一天一夜,在高温的蒸腾中让核桃的味道、营养全部渗透进鸡蛋内部。

待香味、营养入蛋之后,最初光泽剔透的鸡蛋会变得颜色深沉,这时就是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的最佳食用阶段。


刚出锅的青核桃鸡蛋温度滚烫,质地饱满,蛋皮呈褐色,蛋白和蛋黄呈褐黄色。剥开蛋壳的瞬间,核桃的的香味和鸡蛋的鲜味喷薄而出,弥散在周围的空气中。

趁热将鸡蛋放入口中轻轻咀嚼,口感松软细腻,味道微涩鲜甜,核桃浸入鸡蛋混成特有的清香在味蕾舌尖上回潮,慢慢回味,蛋白弹力十足,蛋黄绵密可口,精神仿佛同味蕾一同瞬间回归到大山深处家乡的青山绿水间,回到儿时依偎在妈妈怀里的感觉!

据《本草纲目》记载:青核桃具有止痛作用。在中医验方中,核桃青皮叫青龙衣,可用于皮肤瘙痒及痛等病症,核桃青皮泡酒,可用于治肝胃气痛,胃神经痛,急、慢性胃痛。因此,村里的老人们常说,青核桃煮鸡蛋不仅是美食,还是良药,有健胃消食、健脑补肾、预防食道癌的药效呢。

我是花腰妹,来自云南民族山区,如果你想了解山区农村,体验民族风土人情,请关注我!花腰妹愿和你一起分享!


花腰妹

我儿时居住的村庄离集市远,而且没有往返的班车,我们小孩能上一次街不容易。虽然街上有很多好吃的糖果,零食。

那时,记得馋起来的时候,青碗豆,红糖,冷饭也是最好吃的零食。其中有几样好吃的小吃,让我一生难忘。

洗澡蛋

要是哪一家生小孩满月了,那一天,主人家会很热闹。主人家从山上采来洗澡叶,用铁锅煮一大锅水给月子婆洗澡,这时,有些村里的人就会带着自家的鸡蛋到主人家去煮。

据说用这种叶子煮的水洗澡,对产妇非常的好,能去风除湿,一生受益,而且这种叶子还有特殊的香味还能治病。

这种叶子煮出来的蛋象卤过一样,黑黑的,特别的香,我可以吃三个。现在农村家家都有太阳能,都不用铁锅煮了,我很多年没吃过了,好怀念那种香味啊!

烧蚕豆

收蚕豆的季节大约也就是四,五月份吧!只要村里谁家烧粪草堆,准有几个馋猫在灰堆旁烧蚕豆。

采一把新鲜的石榴叶一起和豆烧,烧出来的豆又香又泡,而且特别的黄。一边用一根小棍子拌着,一边放一个豆在嘴里。烧好后,脸庞烘得红红的,嘴吃得黑不溜湫的。


焖洋芋

焖洋芋一般都是偷偷的进行的。看好谁家地里有洋芋,几个人就偷偷的去挖。然后再把挖到的洋芋拿到僻静的地方焖。

挖好焖洋芋的坑后就捡柴火,烧出一堆火炭,然后把洋芋放到里面,用土捂上,过个十多分钟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洋芋了。

地腌莲花白

莲花白有的地方叫包菜,菜叶裹得圆圆的,象一个球一般。这个通常我们也是偷偷进行的。

带上刀,盐巴辣椒面和醋到地里,在莲花白顶上切开一个盖子,用刀划一下心,然后拌上带来的作料,再把盖子盖好,过两天后,就可以吃了。

要是被主人发现,也很少会被挨骂,最多说几句拉肚子呢,这些小馋猫。

拌酸石榴

正当所有的桃梨果子吃光了后,石榴来解馋了。甜的石榴除了是自家种的,一般都很少吃得到,大部分人家都摘到集市上卖。

而酸石榴可以放开的吃,我们用一个盆,把剥好的石榴拌上腌豆腐汤,那美味真是天下一绝。

小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天天只想变换着找零食吃,所以,练就了一副农村里的小孩不挑食的好身板。

而这些所谓的难忘的小吃,每每一提起来,旁边的人就会说你们真吃得进去。是呀!真吃得进去。

小丫问答,你的问题我来答!


泥糖小丫

我一位小学同学,父母双亡。她和她弟弟是爷爷带大 她爷爷每天早上挑着满满两桶叫"牛舌头"的早点走街串巷卖。

那是一种主要原料由糯米粉油炸的小吃,形状长如牛舌,表皮粘了一层薄薄的糖粉,外酥内软,甜而不腻,既可饱腹亦可零吃。

她爷爷很勤奋,半夜起床做,早上六七点开始卖。以此为生,供养一对孙儿孙女。

现在她爷爷早已故去,我也有好多年不曾见过这种小吃,很是怀念。


祝枝辞

我最观念农村的小吃是:

菜馒头



一到春天开始后,就会做各样的菜馒头,菠菜馒头,槐花馒头等,各式各样绿叶和花做的馒头,配上捣碎的酸,好吃的不得了。

皮渣



粉条和芡粉做的,刚出锅时特别好吃,炒着吃,调着吃,都特别好吃。

花糕



就是过年做的花样馒头,怎么吃都不厌。

蒸菜

老家话是怎么叫的,不知道书面语怎么说,就是把青菜和面搅和一起,蒸熟,调着蒜蓉吃,特别好吃的。

这些最近还经常吃,记得,其他的好长时间都不吃了,也都记不得叫什么名字啦。

你们吃过这些嘛?

我是幼师宝妈说育儿,欢迎关注,留言。

幼师宝妈说育儿

打小生活在农村,物资并不丰裕,如今打拼在城里,生活越来越好,却更加怀念小时候的一些吃食。在此,也分享给天南地北的好朋友们。

1 野地瓜

之前在一位条友那里,提到了野地瓜,不知可以做何解释。但是无疑,野地瓜是我截至目前,仍觉得最为美味的食物,它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香甜可口。“六月六,地瓜熟”,我们小孩子便提着书包,漫山遍野地刨地瓜。

喏,它长这样,你们那儿有吗?

2 竹筒饭

砍上一段鲜嫩的青竹,洗净后,灌上新米,井水,一点点鲜肉粒,以及其他还有什么我不太记得,最后烧火烤就。记忆中,肉很难得,所以这样充满清香与肉香的竹筒饭只此一次,却足以留下深深的印象。美味,无他。

3 烧玉米

小时候,读书君是一把烧玉米的好手,一顿饭的功夫,能烧出好几个玉米来,一点也不会糊掉,放在暗火里埋上一段时间,玉米鲜嫩脆香,今天街上所卖的烤玉米与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至今回到乡村,仍然想吃一个烧包谷。





嗯,感觉这图深得当年烧玉米之精髓,除了糊了点。

4 烧馍馍

这个技艺,是我奶奶的独家绝活。她烧的馍馍,全用豌豆藤的明火,却不会有一点烧焦的迹象,白生生,胀鼓鼓,外脆里软,半夜想起都流口水。可惜奶奶早已离开,烧馍馍也随着她的离去,再也不见了。

5 炒红苕干

小时候,家里种很多地,红薯大丰收,于是会煮上许多红薯,熟后切成片状,一日日地晾干。等干透之后,放上盐或河沙炒,这样炒出来的红苕干,香甜清脆,太好吃。



6 爆米花

爆米花我也是怀念的,只是由于不时还能在城里的小巷遇到个把摇着机器,偶尔訇然作响的作业,所以冲淡了这种怀念。

7 油坨坨



我们这边的做法,是将面粉调成糊状,放入葱花,盐做调料,用筷子搅起一坨放入油锅里炸,所以叫“油坨坨”,在端午节,我们不吃粽子,是用这个来“度过”的。


应该还有许多,一时半会无法一一记起。事实上,我们怀念的也并非仅仅是这美味的吃食,而是长大后再也回不去的过去的时光,藏在时光里的记忆与味道。


读书灯下

现在生活好了,吃的穿的都能买到。回想一下小时候的美食,勾起我舌尖上的欲望的是农村老家的爆米花。

相信大多数八零后九零后的小朋友都吃过这种逆天的食品。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一个人,一辆破三轮,带着米花机在村与村之间游荡。


“炸米花子啦”一声吆喝,家里的孩子坐不住了,缠着爸妈去炸米花吃。大人们带着从家里拿的玉米,稻米,这些都可以成为米花的原材料。五毛钱一锅,也不贵。黑洞洞的米花锅,手艺人把米倒进去,再加点糖精,盖好。伴随着呼呲呼呲的风箱声,炭火苗舔着锅底儿,米花锅不停的翻滚。砰的一声巨响,孩子们捂着耳朵,吓得一哆嗦,笑的可开心。白花花的米花,热气腾腾,香味飘了好远。

现在村里看不到了,在镇上还可以吃到这种爆米花。我是辣汤一碗,多多关注


辣汤一碗

我小时候那个年代,没有如今这样花样繁多的零食小吃,仅有的几样零食(我们叫“零嘴儿”),也是母亲就地取材现做的。

过去生活拮据,农家孩子喜欢吃的糖果,以及油炸的酥果子,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几颗。平时最廉价的零食小吃,是母亲炒的“料豆”。

所谓“料豆”,是过去胶东地区在春牛节和二月二时,做给牲畜加料吃的。我们没有什么零食吃,就偷着吃。这一吃还上瘾了,于是平日里也央求母亲给炒料豆。

做料豆一般用玉米粒和大豆粒。两样搅在一起,用水淘洗干净捞出,趁着玉米粒和大豆上面还有水分,洒上一点糖精水搅匀(这样吃起来有甜味)。然后在大锅里慢火炒熟,有些玉米粒还会炒开花。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料豆,简直像做神仙一般。因为就是这样最廉价的料豆,也不是每个家庭能经常做的。小时候经常装一衣兜料豆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高兴了还“施舍”给他们一些。



每次吃完料豆,我就盼着下一次母亲什么时候炒料豆。而每次母亲炒料豆时,我就会扒着锅沿问“还不好啊?”“什么时候能吃啊?”。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回答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