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無姓之人》?

lixin02

“小寶寶能看到自己的手,但他看不到自己。那麼他真的存在嗎?我真的存在嗎?”

電影《無姓之人》講述了地球最後一位118歲的仍未死亡的自然人尼莫在一次的催眠及採訪之中不斷回憶自己的童年,卻在每個人生分岔點都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故事主角的名字叫尼莫·諾巴蒂Nemo Nobody,Nobody不僅僅是他的姓,而且還有“小人物、沒有人”的意思。這個姓氏就已經揭示了尼莫的人生之謎。

“一切都可以是另一種模樣,而且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尼莫回憶起的人生岔點從父母離異那一刻起主要演變成了6種人生:選擇跟母親的兩種,選擇跟父親的四種。

A選擇跟隨母親

你情我願。15歲的尼莫和母親情人的女兒安娜相愛,同時母親與情人的結局又決定了尼莫這種人生的兩段分岔:結婚或者分開。和安娜結婚後的尼莫卻在一次意外的車禍中身亡。而和安娜分開後的尼莫儘管後來再次相遇卻因為一個“蝴蝶效應”意外不歡而終。想必這位118歲的最後自然人就是後者的“倖存之人”

B選擇跟隨父親

15歲的尼莫為照顧癱瘓的父親和家庭忙於學業和兼職,變得尤為孤僻。直到遇見埃莉斯,這個影響他接下來人生分岔路的女人。

你不情我願。尼莫向埃莉斯表白成功,兩人步入殿堂。這段看似幸福的人生卻要麼止步於婚禮後的一場油車爆炸意外(埃莉斯被炸死),要麼止步於埃莉斯陷入因錯誤愛情而引發的抑鬱症(埃莉斯離開)。

你情我不願。尼莫向埃莉斯表白失敗,魯莽地決定了和一個亞裔女生珍妮結婚。在這段形同虛設的婚姻裡,尼莫的思緒一直遊離在家人之外,最後死在一趟重蹈覆轍當初魯莽的旅程。

無愛。尼莫向埃莉斯表白失敗後因為傷心過度重傷於那場歸家途中的車禍。成為植物人的他,只能根據自己的幻想把之前寫的小說發展下去,並以此來實現埃莉斯要他許下的諾言——把她死後的骨灰撒在火星上。(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火星之旅的成年尼莫左臉上有一塊燒傷遺留的傷疤,這暗示著與“你不情我願”的第一種結局有什麼關聯)

此外,導演還設置了一個小細節:尼莫後來的富裕度對位著他對三段愛情的幸福度。

“你憑什麼相信,你是真的存在的呢?你不存在,我也不存在。我們只存在在一個9歲孩子的想象裡。”

記憶是否就是一個人曾經存在過的證明?如果是,那麼改變一個人的記憶,其一生甚至本體是否也會被改變?雖說這涉及唯心主義,但回到電影本身,尼莫的每一段人生分岔口不就是一段截然不同的記憶嗎?

倘若這一切都只是老年尼莫因為思維記憶混亂而創造出來的“故事”;也或者只是老人對其漫長人生旅途的一個反思,對生命中真正愛上的女人的思念。還有,結尾處老人甚至戲稱這一切更或許只是一個9歲男孩的遐想。

所謂的人生,所謂的自我,如何才能證明本身的存在?記憶嗎?

這不禁讓我想起美劇《西部世界》中,機器人最終覺醒,才意識到自己以及周遭一切都是假象,只是被設計被安排出來一直供人遊戲。

(《西部世界》覺醒的女主桃樂絲)

電影中有一首插曲叫《Mr. Sandman Gob》。

Mr. Sandman是美國的一個古老傳說中的精靈,在孩子們的眼睛裡撒沙子帶給他們睡眠和美夢。據說當美國人們過了很糟糕的一天,他們就會祈求Mr. Sandman給他們一個幸福的美夢。(冠希哥有首同名歌曲,推薦)

電影開場用一段紀錄片解釋了什麼是“鴿子的迷信”,結尾,118歲的尼莫幫小時候的自己面臨父母離異時做了第三個決定——逃往一條無人的小路。突然一切都回流到美好的開始,同時響起了這首《Mr. Sandman Gob》。

這彷彿暗示了人有時候都是迷信的鴿子,人們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絕大多數心理學家相信,儘管從定義上講,迷信行為並不會導致你想要的結果,但它們還是有積極的功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PI通過催眠自我,把那段殘酷駭人的海洋漂流記憶改造成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漂流之旅,只是為了保留那一絲僅存的光芒,好尋得一條出路。

未來的事情,我們無從而知,應該活在當下。就像118歲的尼莫所說,“生活就是個遊樂場,否則毫無意義。每一條路都是正確的路。”


編劇演繹法

沒看過電影,看名字好傷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