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萬榮的后土祠,有多少位皇帝前去祭拜?

用戶97873003342

后土祠坐落在萬榮縣寶鼎鄉廟前村北的高崖上,這一帶歷史上稱之為“汾陰脽”。


在古代社會,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皇帝年年都要親自齋戒沐浴後,舉辦一個祭祀儀式,虔誠禱告天地。而這種儀式從明代開始才改在北京天壇舉行,之前,無論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都需要舟車勞頓,不遠千里去往山西萬榮的后土祠。祭誰呢?后土以及祖先女媧氏。

據不完全記載,從漢代至宋代,歷朝皇帝先後24次在萬榮汾陰祭祀后土。史載漢武帝曾先後五次(也有說六次或八次)到汾陰祭祀后土,並在后土祠為自己建造了一座萬歲宮。據《漢書·郊祀志》載,漢武帝元鼎四年,汾陰祭祀逐漸形成制度,基本每三年皇帝都要來這裡舉行一次儀式。唐玄宗先後三次到后土祠祭祀,並加以擴建。還有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他也對后土祠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還撰文並書寫《汾陰二聖配饗之銘》碑,安排把自己的伯伯宋太祖、父親宋太宗一同列入后土祠中,與女媧老祖宗“配饗”,一同祭祀。


山西晚報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后土祠的歷史淵源,為什麼歷代皇帝都要到這裡來祭祀后土?

中國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說法,可見主宰大地山川的后土神是相對於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是尊貴的大神。 后土對民間來說,她其實就是人們俗稱的“地母娘娘”。

在上古時期,祭祀和戰爭是人們最重視的兩件大事,有這樣的說法:“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最初的祭祀對象是“社”,“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地母。從商代開始,祭祀的對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穀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的文獻中,“社稷”就是國家,可見人們對土神和穀神的敬仰。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每年都要舉行對該神的大型祭祀儀式,並且由皇帝親自主持。

漢朝是后土信仰進一步獲得尊崇的開始。在這朝代,它成為了皇家祭祀的對象。據說漢武帝時,因為汾陰(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一位名字叫錦的巫士,在該地瀕臨黃河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寶鼎,上報給當時的河東太守,太守上書武帝,這時一汾陰籍的道士公孫澇洋上書說汾陰就是古地理書中的崑崙山東南之五千裡的神州,是中國的中心,而發現寶鼎的地方則是遠古祭祀后土之地。武帝深信其言,在汾陰脽上建后土祠,親自到此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的祭地儀式。

漢武帝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儀式隆重無比,在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賦《秋風辭》。

之後,西漢的漢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東漢光武帝等先後來此祭祀達11次之多.。

前秦苻堅,來河東祭祀后土。

唐朝時,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年間三次來此祭祀,並擴建祠廟。

宋朝宋真宗趙桓也來此祭祀,為這次祭祀活動,撥款對后土祠進行了修葺,

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是中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的祠廟,為國內最具規模的后土祠廟之冠。據史載,從漢代至宋代歷朝皇帝先後24次在山西運城市萬榮汾陰祭祀后土。

明朝隆慶年間,黃河改道,汾陰上的后土祠受到黃河洪流的威脅,隨時有被淹沒的危險。到明朝萬曆末年,后土祠往東移建。清順治十二年,黃河水決,后土祠內的建築大部分被黃河沖毀,只留下秋風樓和門殿。康熙元年,黃河再決,連秋風樓也一同淹沒於黃河中。康熙二年,后土祠移地重建於今廟前村北。同治六年,后土祠再次被黃河沖毀。同治九年,后土祠再次移建於廟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明清時皇帝祭祀后土的儀式,遷於北京天壇。


后土祠,就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以及土地之神地皇和地母的處所。運城萬榮的后土祠是國內最具規模的后土祠廟,位於萬榮廟前村,是全國最古老的祭祀后土的祠廟。



據記載,從軒轅氏開始的三位皇帝便在這裡祭祀。到漢代每三年便會有皇帝來此祭祀,漢武帝、漢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東漢光武帝、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代宋真宗都來此祭拜過,他們先後共24次,率領文武百官在這裡頂禮膜拜。其中光漢武帝就來祭祀過6次,還留下著名的詩篇《秋風辭》,因為這篇《秋風辭》後來又興建了秋風樓,也是后土祠比較著名的景點。唐玄宗李隆基曾三次來此祭祀,並對祠廟進行了擴建。



所以,從軒轅氏開始到宋代共有11位皇帝來此祭拜過。當然這只是史料記載的,可能還有其它皇帝也來過,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單從11位皇帝、24次來這裡祭祀,就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


太原晚報

我們小的時候看電視,總是會看見電視裡皇帝祭祀的時候,總會說的一句話就是黃土后土,而山西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省,地上文物是最多的省,當然有很多悠久的地方,其中當然也就有後土祠了。

后土祠,位於山西省萬榮縣,這裡雖然不是很出名,但是卻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的祠廟。可能很多隻知道玉皇大帝,但是后土聖母是中華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而萬榮的后土祠更是有海內祠廟之冠,北京天壇之源。是華夏根祖文化的源頭,隨著歷史不斷的積澱,更加的有底蘊。

后土祠歷史悠久,很多的皇帝都來過這裡,從上古時期便已經建立了祠,而到了漢代,更是成為了所有的皇帝祭祀的時候。並且也已經形成了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來這裡舉行一次大祀。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東漢光武帝等先後來此祭祀達11次之多。唐時,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年間三次來此祭祀,並擴建祠廟。宋真宗趙桓大中祥符四年也來此,從漢代到宋代已經有了24個皇帝在這裡祭祀,所以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