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评价航天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评价航天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第2期(总第203期)2018-1-8

一、缺乏针对知识产权创新主体的转化能力评价方法,未能有效发现其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现有的知识产权评价研究,可以分为企业管理层面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以及面向具体知识产权对象的质量评价和价值评价,缺乏针对知识产权转化主体的转化过程和能力水平的评价方法,不能有效地确定单位知识产权转化过程的状态和发现所面临的具有优先级并与知识产权转化过程有关的问题,获得单位对知识产权转化过程改进的支持。

一是面向企业管理层面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日益完善,从创造能力、保护能力、管理能力、运用能力和企业效能5个方面构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指标体系。总体来看,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其发展方向体现出4个特征:研究内容的整合性趋向,研究重心转向管理绩效评价,评价方法趋向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研究视角更关切实践应用。

二是面向知识产权对象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专利质量评价进行研究。从专利所形成的文本质量角度出发,专利引用指标、专利的更新指标、专利家族指标、专利权覆盖领域指标等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角度出发,专利质量主要表现为专利的资产价值,多用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从专利技术的不可替代性角度出发,认为专利技术在创新活动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的特征是专利质量的重要技术表现,也成为专利质量的重要研究路线;从专利技术的控制市场角度出发,专利技术控制市场的能力大小,即为专利质量的重要表现;从专利技术的知识覆盖广度角度出发,专利的重要性和通用性是衡量专利质量的主要指标。

三是面向知识产权对象的价值评价。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价的研究,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侧重于资产性质的资产评估;二是综合性的价值评估。前者一般依托无形资产评估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如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等,在目前的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实践中使用较多。专利价值评价主要是对专利进行系统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专利的法律、技术以及经济3个方面,建立了三级指标体系,其分析结果可帮助投资人和专利权人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从而促进市场双方形成对价及合作基础。《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规范》为科技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操作规范。

二、成熟度方法可以应用于航天领域,用于评价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转化能力

成熟度是对研究对象发展状况或成熟程度的一种描述。成熟度方法是对研究对象成熟程度进行评价的技术、标准和程序的统称。从发展过程和趋势来看,成熟度源于对技术的评价,经过不断扩展后,逐渐用于对各行业的评价。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主要有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系统成熟度;产业发展领域的应用有产业成熟度;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有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组织管理成熟度模型等。结合本课题研究目的,重点介绍CMMI的理论方式与应用实践。

一是能力成熟度用于评价企业管理过程和能力水平的方法。

CMMI模型建立了一个描述企业能力成熟度的分级标准。目前,CMMI模型已经发展为3类:面向采办、面向服务和面向开发。面向开发的CMMI是由应用于产品和服务开发的最佳实践组成,包括22个过程域。CMMI的主要目标有3个:第一,提高产品质量;第二,控制开发时间进度;第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CMMI可以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以外的企业生产/开发/服务过程能力和系统工程等领域。因此,可以借助CMMI用于评价航天单位知识产权转化过程和能力,发现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单位对知识产权转化过程改进的支持。

二是基于能力成熟度视角的航天领域知识产权转化评价模型构建。

知识产权主体的转化工作可以分解为行动(管理过程)和结果(管理结果)两部分,本课题通过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转化管理、知识产权转化流程和知识产权转化保障4个方面来衡量。管理结果是衡量单位开展知识产权转化工作价值的有力工具,通过知识产权转化效果来评价。将航天单位知识产权转化水平的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初始级、管理级、定义级、量化管理级和优化级。评价对象为航天领域的创新主体,即航天科技二、三级法人单位。评价指标分为包括1个目标、1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以每人等权的群决策控制方式,采用加权几何平均的结果集结方法;最后采用基于模糊数学原理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航天领域知识产权转化评价模型的实践应用。

利用本研究构建的航天领域知识产权转化评价模型,从单位自身的角度,在微观层面剖析单位知识产权转化过程所处的状态,衡量单位具备知识产权转化的能力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识别和确定单位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获得单位对知识产权转化过程改进提供依据和支撑。研究发现:航天领域知识产权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水平普遍处于三级—定义级,其中纯民公司好于总体单位和分系统单位,普遍表现为知识产权转化的管理机构不健全,未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未配备专业的知识产权转化团队;合理、规范的知识产权转化的管理和流程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不到位;未形成成熟的知识产权转化项目;转化效果不明显。

三、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价知识产权转化的几点建议

一是构建的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成熟度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

研究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成熟度模型牵涉知识产权转化的方面众多,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首先知识产权转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宏观抽象的事物,对于其量化及评价仍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类型进一步划分;其次将成熟度模型用于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评价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能否严格地按照其他成熟度的范式执行,或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创新主体将知识产权转化水平格式化而不死板、简易化但却实用,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实践应用;另外由于评价的指标中涉及的定性指标比较多,评价标准的设定比较困难,模型中的很多内容难以进行深入的量化和实证研究,需要借助参与评价专家的专业能力及数量使得评价结果客观,增加了评价的难度等。

二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基于能力成熟度的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能力评估使用规范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评价方法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不断优化迭代,最终形成一套好用、适用、易用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基于能力成熟度的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能力评价使用规范,具体包括数据收集标准、专家遴选标准、评估流程标准和结果审核公布标准。在数据收集标准中,明确数据收集的渠道,建立专项数据库,开发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建立专家遴选标准中,明确评估专家的聘任、退出机制,并建立例会制度,用于支撑评估工作的开展和评估体系的完善;建立评估流程标准中,研究制定公开、透明的评估流程,用于约束评估行为的规范开展;在结果评估标准中,建立对评估结果的审核机制,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建立渠道广泛、形式多样的发布平台,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体现。

(1.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欢迎赐稿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