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練字的時候,越想臨寫得像字帖裡的字,卻越是寫不好?

閒雲飄過

學習書法想臨的像,是基本目標,不但要追求臨的像而且要到達惟妙惟肖,形神俱似,在此基礎上,掌握法帖的技法規律和範字的點畫造型、結構佈勢與用筆技法。但在臨摹時,為什麼會出現感覺不像呢?



原因不外乎,一是對法帖的技法掌握單一,書寫時不能對技法運用自如,捉肘見禁,心中有竹,卻不知用相應技法表達。所以,臨摹時對原帖範字出現了偏離。

二是讀帖能力不夠,不細緻,方法不正確,沒有找準範字點畫的位置與形狀以及取勢方式、神態。我們知道,讀帖畢竟是靠眼睛的觀察獲得,在臨摹時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表達出來,總會有不同程度的遺失。在者讀帖經驗不豐富,不準確,觀察方法不當,都會影響讀帖。在找準結構位置方面我們可以藉助界格進行讀帖,更有利於找準點畫位置方向。也可採用座標定位方法,以一筆為準,安按照縱橫比例找準點畫、偏旁部首位置方向,空間比例和取勢規律。


三是對筆墨紙硯的特性不熟,筆落紙,關注目標發生了變化,故書寫結構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如用墨不當本身頭腦裡已經有了清晰的範字形象,在心揮手運書寫時,突然出現了洇的情況,這是時心態發生了變化,注意力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反而過度注意起來墨的問題,這是時就會忽略點畫造型和結構位置等問題,結果自然會出現“跑題”情況。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平時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或不熟。


翰墨書道

據說,有一天啟功先生正在聚精會神地臨趙孟頫的字,忽有幾個不速之客到訪,看到啟老臨的字,就讚歎不已,說:“啟老已經臨到八分像了,佩服!”。

習書臨帖,是一個書家一輩子的事,啟老先生的習書精神值得學習!

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

習書,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萬萬急不得。對一個初學者來說,習書之路還很長很長。



李剛田老師說,臨帖,一定要臨得像,一定要臨出神採。李剛田老師的話,值得我們去思考,值得我們去領悟。

關於越想臨得像,就越是臨不像的問題,我認為是題主的工夫不到家,臨的太少,這方面應該加強學習。一般人臨帖,如果能臨到六分像,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建議題主還是要下苦工夫臨帖,功到自然成,就是這個道理。

功夫下得深,鐵棒磨成針。

隸書名家張繼曾經說過,寫字時,下筆要穩!準!狠!當然,一般人要做到下筆穩!準!狠!是不容易的,只有功夫到了,才能做到。


中州耕牛堂主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初學書法的時候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這個只有真正寫過字的人才會明白。

你越想寫像某個字,越去認真寫它,發現越學不好,同樣是兩張作業拿給老師看,反而書寫不是那麼認真的一張得到老師的誇讚,很是納悶。

後來我仔細的想了一下,我覺得有兩點原因:

1、集中精力去書寫的時候,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寫好單個筆畫上,對於字的整體照顧比較少,這些看似認真的單個筆畫組合成一個字,未必是好的。

而老師在講評價一個字體的時候,往往會從整體上去看,也會從整體上去評價,這些看似很努力寫的字卻不一定的高分。

2、二者的書寫狀態不一樣

不是怎麼認真書寫的字,書寫的狀態比較放鬆,發揮也比較穩定,寫出來的字也會輕鬆自然。

你一筆一畫的認真書寫,寫出來的字反而容易呆板。

雖然是這樣,我也不建議書寫練習者為了短暫的誇獎就是不認真書寫,要想去的突破式的進步還是要寫像,要去一筆一畫的紮紮實實的寫。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在練字的時候,想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過這麼一個現象,那就是當我們認真的寫一個字的時候,寫頭兩遍還行,到後來會實然發現,自已越寫竟然會越不象個字了,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呢😃😃我是在寫鋼筆字的時候會時常遇到的


再說一下題目中的臨帖問題,臨帖一定要精準

首先是眼力要到,認真仔細讀帖,儘可能多的捕捉解讀原帖中的信息,其實讀帖不是件簡單事,不同的功夫的人對同一個字解讀的信息也會有所差別,讀帖更是一種能力,這也要靠多讀,多學,多思考才行,日積月累,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再說臨帖,下筆一定要追求精準,對筆畫的大小粗細,形態筆勢,起止位置,避讓關係等都要認真對待,不贊同那些所謂的意臨,拿著帖字寫自已的字,弄得似是而非



l石崑崙l

謝謝你的提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馬。臨摹字帖,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想寫好就會寫好嗎?完全錯誤了。

告訴你想都不用想!想都不敢想!也不能任你想,但一定要看!認認真真地看!

只有看明白怎麼寫,你才能寫好,即使你沒有寫好,只要看明瞭,很快就會寫好的。

千千千里馬告訴你,百分之九十九的臨摹字帖,都是沒有看明白的情況下寫的,所以,很難寫像。

你想一想啊,都不明白字帖上的筆畫怎麼寫出來,你就寫了,那能寫出字帖裡的筆意嗎?

肯定沒門兒!所有書法家的理想,就是能夠臨摹得跟字帖一模一樣,但是,沒有人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不要說初學者不行,練了一輩子的著名書法家也不行。

一切的問題,都是一個看字把大家給害了。

你以為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看的很明白嗎?絕對沒有這樣容易!

所以,你還要“想”臨得像字帖裡的字,能想嗎?絕對不能。一定要學會看的本領。

那你一定要問了,你能看明白嗎?千千千里馬在悟空問答,一直在說“四法三筆”。

這個“四法三筆”就是看的本領可以達到最好的準確的看帖的本領。

怎麼把字帖裡的字看得十分準確?我們有什麼好辦法?

“四法三筆”告訴你,首先要從一筆一畫開始,看著一個筆畫的起筆怎麼起筆,行筆是怎麼行筆的,收筆是怎麼收筆的。

這樣,一個筆畫就看出來了。但是,這也非常不容易。千千千里馬花費了幾十年功夫才學會這樣看。

但是,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叫“接筆”,與起筆、行筆、收筆合起來就叫“四法”。

接筆就是一個字的第一筆之後的每一個筆畫,如何銜接的方法,都叫“接筆”。

有人說,你說的那叫搭筆,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說的“接筆”是要準確找到筆畫之間的對接口的意思。所以,這也是看字帖最核心的部分。很多人因為沒有“接筆”這個概念,所以臨摹字帖基本就是在“想”著寫,而不是看著寫。

看就是觀察,想就是沒有深入的看帖,所以,這就是巨大的差別。

那麼“四法三筆”裡的“三筆”是什麼?

是筆法、筆意、筆勢。如果“四法”是如何寫出來,那麼“三筆”是檢驗我們寫出來的筆畫和字哪對哪錯的依據。

如果你這樣去學習臨摹,一定會越寫越好,因為,你能夠看明白,也能夠找到哪對哪錯的理由。

“四法三筆”就是一個智能的老師。

這是楊再春欣賞臨摹趙孟頫《膽巴碑》中的“勝”字。請你看看楊再春先生的臨摹與趙孟頫的字有什麼差別?看出來,你就是書法家了。


這是清代書法家吳熙載臨摹的《禮器碑》,你能看出來臨摹的問題嗎?用“四法三筆”的方法去看看。一定比較容易看出來。


千千千里馬

本人練過一些日子,有點個人心得與你共享。

練字最忌看一筆寫一筆,因為你臨的貼是你自己比較喜歡的,那麼在開練之前,先做個計劃。比如一頁裡面20個字,那麼先制定每次練5個字的計劃。然後認真觀察這五個字,從筆劃,結構,特點等都揣摩一下,未必你的看法是對的,但一定是你認可的。等到這五個字比較熟悉後,再開始下筆。當然剛剛開始練的時候肯定七拐八扭,但不要緊,是因為你沒有練出習慣,也就是肌肉記憶。慢慢來,反正這五個字的特點都記在腦子裡了。這樣可以按順序練,也可以反著練,不斷加深印象。這樣一頁字練完後,再從本頁的第一個字開始寫,然後寫完一頁後對比一下,看看有哪裡不好,這樣進步就很快了。

另外,每練好一張的時候,都可以從頭開始寫到你練的地方,這樣不斷加深印象,最後寫出來的字就很有模樣了。時間久了後,回過頭看你寫的字,你一眼就能發現不足之處,然後很自然地就改正過來。


風中的棍子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啟功講得很好,他說臨帖不是要當複印機,去複製出一張張與原帖一模一樣的“偽作”。而是要學習古人寫字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要寫的內容中去。

臨帖,形神俱備當然好,但首要的是掌握方法。我們看很多前輩書家臨的《蘭亭序》,似乎與原帖有較大差別,他們不是在外形上去複製原帖,而是求其神。

你現在越臨越不像,就是刻意去求外形相似,導致肌肉緊張,動作變形。

解決的辦法是,臨帖與摹帖相結合,通過摹去學字形,通過臨去學筆法,二者交替進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抄書匠王永泉

臨得不像很正常,臨帖講究:“神形兼備”。在臨某一家字帖前,先要揣摩字的用筆、結構、通篇佈局的特點,再去進行臨帖。應先求形似,儘量寫的像一些就可以,與原帖一樣任何人都辦不到!待臨帖到半年左右的時候,要仔細研究帖中每個字之間,每行之間,每第之間的映帶關係,要儘量與原帖的精神面貌神似,這樣也可以說達到了臨帖的目的!



文徵明《離騷經》原作部分



任緒民臨《離騷經》部分


寫字一點通

你之所以臨不像,正是因為你心裡有想臨好的念頭,你有了這念頭,精力已經分散,注意力已不能集中到字本身,心不專一,自然寫不好字了,心理學上有個瓦倫達定律,很能說明你碰到的問題。生活中有好多類似的事情。參加高考,心裡一再告訴自己,別考砸,可事實一定是考的差。建議您調整心態,不要想寫字之外的事情,只把注意力放在寫字本身。心靜了,心手自然相應,再好好臨帖,數年即可入門。純手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