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的蘇麻喇姑為何每一年只洗澡一次?

綠銫地帶


一聊起孝莊、康熙,我們就會想到另一位“熟人”:蘇麻喇姑,但對於此人,我們一直存在著一個誤解:她的名字。蘇麻喇姑是在其去世後,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而她的名字本叫蘇茉兒或蘇墨爾,是為蒙語的意思。後來在康熙年間,改成滿族的名字“蘇麻喇”。但後文中,我還是用“蘇麻喇姑”來作為此名。


蘇麻喇姑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出身於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作為孝莊太后的陪侍,隨孝莊陪嫁進入後金宮廷,自從進入宮廷後,眼界不斷擴大,文化修養也迅速提高。很快學會了滿語和漢語,特別是那一手漂亮的滿文,贏得了全宮上下的稱讚。並奉孝莊皇太后之命,充當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滿文老師。嘉慶年間,昭槤在他的《嘯亭雜錄》中記道:“仁皇帝幼時,賴其(指蘇麻喇姑)訓迪,手教國書。


蘇麻喇姑與孝莊文皇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達60餘年,二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僕關係,正因為如此,蘇麻喇姑在宮中的實際地位很高,頗受尊敬。孝莊文皇后稱她為格格,這是清朝皇室女兒的專用稱號;順治皇帝與她論平輩;康熙皇帝則稱她為“額涅”、“額娘”,即母親;康熙的眾皇子們,則尊稱她為祖母。而蘇麻喇姑卻很有自知之明,始終謙恭謹慎。她不僅在孝莊文皇后面前畢恭畢敬,小心侍奉,而且對小於自己40多歲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總是自稱奴才。

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與人不同的特點:一是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說起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很多人對其不理解,但若回到她的出身地,就不會覺得奇怪了。蒙古族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因此非常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再加上,草原上長年乾旱缺水,牧民們都是尋找水源以及茂盛的草木,來進行放牧,這也是蒙古族被稱為遊牧名族的一個原因,無水則無法生存。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潔,並視水為生命之源。而蘇麻喇姑正因為出身於蒙古族的牧民家族,從小就被灌輸此觀念,奉水為生命之源,所以,最終表現出來的就是與我們漢族人不一樣的結果。



寒舍閱獨

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爾沁部科左中旗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她是孝莊文皇后的陪嫁丫頭,因此不會比孝莊文皇后小太多,應該是比康熙皇帝年長40歲左右。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裡面講述的康熙喜歡蘇麻喇姑和蘇麻喇姑與漢人伍次友的戀情等等,都是導演後加的情節。

蘇麻喇姑原名叫索瑪勒,自幼天生美麗聰慧,遠近皆知。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後,進府做了貝勒宰桑的二女兒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布木布泰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後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蘇麻喇姑跟隨13歲的孝莊文皇后進入位於盛京的後金後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以90歲高齡在清宮離世。

蘇麻喇姑聰明伶俐、膽識過人,剛入宮的時候孝莊文皇后和蘇麻喇姑兩個人都不會說滿語,在陪伴孝莊文皇后學習的過程中,很快就通曉了漢語和滿語,並且能夠用滿語流利地書寫文章。後來,蘇麻喇姑奉孝莊文皇后之命,成為康熙皇帝的一任滿語老師。

順治繼位之後,攝政王睿親王多爾袞把持朝政。為早日讓順治親政,擺脫多爾袞的控制。孝莊文皇后經常給順治出謀劃策,總結執政得失。由於孝莊文皇后每月只能和順治見一面,與順治的私下聯絡不能讓攝政王多爾袞知道,以免引來殺身之禍。因此兩人之間的私下聯絡就只能通過蘇麻喇姑來擔任,蘇麻喇姑很好地承擔了這個角色,直到順治開始親政。

蘇麻喇姑一生未嫁,幾乎從未出過皇宮。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康熙和康熙的兒子胤裪的扶持和教育上,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十一月,清宮流行天花,順治皇帝和沒有出過天花的皇子都離開紫禁城外出避痘。康熙奉命獨自去往宮外的一處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避痘,康熙患天花之後,沒有人前來看望。只有蘇麻喇姑冒著生命危險每天騎馬往來慈寧宮和玄燁避痘的地方,除了和康熙的乳母孫氏一起拼盡全力照顧玄燁患病後的生活之外,便是教授玄燁滿文和蒙文知識。

孝莊文皇后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病逝前,打破清宮中皇子必須交由妃嬪照顧撫養的規定,將自己的曾孫胤裪託付給蘇麻喇姑撫養和教育。年過七旬的蘇麻喇姑在餘下的人生中每天和胤裪呆在一起,精心照顧和教育胤裪,使得胤裪很快成長起來,成年以後多次遵照父親康熙的旨意負責處理朝廷重大政務,每次辦的都很出色。康熙晚年的諸多皇子圍繞帝位繼承引發的爭鬥,只有胤裪和幾個年幼的皇子沒有參與其中。

蘇麻喇姑的身份儘管只是一個使女,但孝莊文皇后把她引為知己,把她當做自己的姐妹一樣來對待,稱她為格格,康熙皇帝則稱她為額涅(母親),皇子、公主們稱她為媽媽(奶奶)。而蘇麻喇姑卻很謹慎,不僅在孝莊文皇后面前畢恭畢敬,小心伺候,即使對於自己從小看大的康熙帝,也是總是自稱奴才。

蘇麻喇姑生前有兩個不太好的習慣,一個是有病了不愛吃藥;出生於蒙古草原的蘇麻喇姑認為一切事情都要聽從長生天的安排,如果有病了也不需要吃藥,不能做違背自然本意的事情。如同蒙古人死後講求天葬,任鷹等猛禽啄食以求迴歸自然一樣。

蘇麻喇姑雖然住在皇宮大內,但是卻把終年不浴的習慣保持了一生,只有在每年的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清洗一下身體,然後再把洗浴的水喝掉。這兩個習慣有什麼玄機沒有人清楚,但是蘇麻喇姑的決定卻得到了包括康熙皇帝在內所有人的認同,這種養生方法如果同蘇麻喇姑的高壽聯繫起來,應該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蘇麻喇姑以90歲高齡卒後,享受了清宮妃嬪級別待遇,禮葬於孝莊文皇后昭西陵附近園寢,據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僅1.5公里。康熙皇帝的皇子除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留京值守之外,其餘全部參加蘇麻喇姑的出殯儀式。蘇麻喇姑撫養長大的皇十二子胤裪親自為她守孝,供飯百日、誦經三七,這在皇子中都是沒有先例的。更為難得的是,蘇麻喇姑死時康熙正在塞外巡視,沒能在宮中,為能夠看蘇麻喇姑最後一眼,康熙立刻結束巡視星夜往京城進發,並且指示將蘇麻喇姑靈停放日期由原來的七日改成十四日。足可見康熙皇帝對這位如同孝莊文皇后一樣的老人的重視程度。

頭條作者徒步說是期待您的關注;


徒步說史

關於蘇麻喇姑這個人,身份地位極其特殊。雖然是宮女出身,但是經歷了四代皇帝,自己親自輔佐兩代。除了孝莊皇后對康熙的影響最大外,蘇麻喇姑可以說是康熙人生中第二重要的人。

Δ康熙 蘇麻喇姑 孝莊

蘇麻喇姑出生在草原,後來被一貝勒府看中,做了貝勒府二女兒(孝莊)的陪嫁侍女。接下來90年的時間裡面,有八十多年是在宮裡面生活。陪著孝莊皇后輔佐順治登基,然後又作為康熙的第一任老師,同時還教導康熙做人的各種道理。可以說孝莊與蘇麻喇姑是康熙的再造之母。

蘇麻喇姑年邁的時候,因為孝莊去世,內心太過悲傷。為了穩定她的情緒,康熙將十二皇子交給了蘇麻喇姑扶養。在清朝康熙年間,沒有嬪以上地位的人,是沒有資格去撫養皇子。在康熙看來,蘇麻喇姑是自己的額娘。在孝莊皇后那裡,已經超越了主僕關係,私下裡都是姐妹相稱。

Δ蘇麻喇姑

然而這麼一個特殊身份的人,在康熙時代,地位幾乎可以說排的上前三的人。要什麼有什麼,為何會有這樣的怪癖?

出身問題

蘇麻喇姑出生在草原,在草原民眾的觀念裡面,水是用來供人飲用而不是浪費的,而洗澡就是一種浪費。所以蘇麻喇姑每年的年末,都會用水簡簡單單的擦拭一下身體,擦拭結束後,還會把洗澡用的水喝下去。

習俗

蘇麻喇姑還有另一個怪癖,從來不吃藥,無論是病的多嚴重。因為洗澡之後容易得風寒,所以在蘇麻喇姑的認知裡,儘量的少洗澡會減少得病的可能性。在我國很多比較寒冷的地方,還有著這樣的習俗,對於他們來說,洗澡是比較忌諱的事情。

Δ康熙與蘇麻喇姑

然而生老病死是人不可逃脫的事情,儘管蘇麻喇姑一生很少得病,但是年邁的時候還是因為重病去世。蘇麻喇姑去世後,享年九十歲。康熙將蘇麻喇姑葬在了清東陵(順治陵)附近,並且按照嬪的等級下葬。可以說蘇麻喇姑一生是傳奇的!


史之策

蘇麻喇姑不僅每年只洗一次澡而且還要把洗過澡的水喝掉,蘇麻喇姑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蘇麻喇姑的沐浴習慣看似很怪異,甚至不衛生。這很可能與蘇麻喇姑長期的牧民生活習慣有關。因為草原上缺水,對水的珍惜已經達到“惜水如金,愛水如命”的程度。


而喝掉“穢水”,則是認為洗澡用水也是一種對水的浪費,浪費如命一樣的水會遭受上天懲罰的,為了表示自己沒有浪費水所以要喝下洗澡用過的水,因此,她洗過澡後,還要向佛祖懺悔自己浪費水了。

出身於貧苦蒙古族牧民家庭的蘇麻喇姑是孝莊的待女,後隨孝莊陪嫁進入後金宮廷。身歷

五朝。冰雪聰明的蘇麻喇姑通曉蒙滿文字。擔任過的啟蒙老師。後又撫養過十二皇子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蘇麻喇姑去世,終年90多歲,康熙按嬪禮將蘇麻喇姑埋葬。


雲臺山閒人

說明一下: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以為這個女子叫蘇麻喇姑,其實是錯誤的,應該叫“蘇麻喇”。“姑”是宮廷中的人,在蘇麻喇去世之後的尊稱。

蘇麻喇姑,出身於貧苦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原名蘇墨爾,滿文讀作蘇麻喇。蘇麻喇可謂大清後宮最具傳奇色彩的侍女,早年為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布木布泰(著名的孝莊文皇后,皇太極妃子,福臨之母,康熙祖母)的侍女,後隨孝莊陪嫁皇太極,成為後金宮中侍女。這個女子厲害在什麼地方呢?其通曉蒙滿漢三種語言,參與設計了清朝開國冠服,還曾擔任順治帝、康熙帝兩代皇帝的啟蒙老師。老年時,又撫養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對於愛新覺羅家族來說,蘇麻喇功績甚高,可與朝臣相比。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90歲的蘇麻喇去世,為表示對她的肯定,康熙以嬪的禮制下葬,查遍古今,一個宮中侍女能有如此之才能,並得到如此之有待,她是唯一一個。

據《嘯亭雜錄續錄》記載:

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之侍女也。性巧黠,國初衣冠飾樣皆其手製。仁皇帝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故宮中甚為高品。至康熙壬午始逝,葬以嬪禮,瘞於昭西陵側,以示寵也。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說明:很多作者將這段記錄歸於《嘯亭雜錄》是不妥的,這裡特別指出,不能互相抄來抄去誤導讀者。)

這裡指出了蘇麻喇姑一個讓人很難理解的生活習慣,即終年不洗澡,只有在除夕的時候,才會量水以擦洗自己的身體;讓人更不能理解的是,她還會把擦洗身體的穢水給喝掉。對於這個奇怪的習慣,人們有很多解釋。其中一種認為蘇麻喇姑終年不洗澡是因為蒙古人的習俗造成的,因為蒙古遊牧民族缺水,所以水主要用來做飯和餵養牲畜,如果洗澡,是對水的浪費,會遭受天罰。即使洗了澡,也要將水喝掉,以示懺悔。蒙古民族是一個對大自然很崇敬的民族,這一說法還算有些根據,也與記載中的“懺悔”相應。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蘇麻喇姑不洗澡是為了躲避成為妃子,不知道從哪裡得出的,我沒有找到史料支持。

關注真史圈,關注真正的歷史


真史圈

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后的貼身宮女,這是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傳奇女性,在孝莊身邊多年,深得倚重,並且還是位精通滿蒙漢三族語言的才女,她後來還奉命給康熙當過老師,很受康熙尊重,孝莊死後一直被康熙當做長輩在宮中孝敬,活到90歲壽終,一生很有傳奇色彩

蘇麻一生有兩個怪癖,第一是一年只洗一次澡,第二是終身不吃藥,現在看來都挺不能理解的,其實當時很正常



首先蘇麻是蒙古人,那裡水資源很緊張,蘇麻從小生長在草原上,直到孝莊出嫁才跟隨孝莊離開蒙古草原。在古代好多缺水的地方喝水都不夠用,蒙古也同樣,遊牧民族,有水當然要喝了,不夠用的時候只能喝羊奶牛奶,哪裡還有多餘的水經常洗澡。古代好多缺水地區一生才洗三次澡,分別是出生,結婚和葬禮。洗澡對於他們不光費水,長期遊牧也難找到適合洗澡的容器,所以對於她的民族來說,蘇麻還是洗的比較勤的了,一年一次比一生三次乾淨多了

其次,蘇麻每次洗澡後都要喝洗澡的髒水,因為她認為這是一種罪過,喝掉可以懺悔。古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一種對自然資源的神話,這在多神論的清代也不奇怪。但是我們現代人,實在無法接受



至於為什麼終身不吃藥,很可能也是因為信仰問題,有些宗教是要求儘量生病不要吃藥而要祈禱神明的。蘇麻很可能信奉一類這種宗教

最後來說說蘇麻和康熙的關係。他們關係好是肯定的,因為蘇麻可以算得上是康熙的啟蒙老師,康熙對她很尊重愛戴,但更多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因為蘇麻和孝莊太后的年齡差不多,她和康熙產生愛情的可能並不大,畢竟年齡差距很大,從康熙後來的妃嬪選擇來看,他並不喜歡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妃嬪



所以對蘇麻來說,一年洗一次澡是因為她的民族活動區域,幼年的習慣以及她本人的一些信仰

希望幫到你


萌萌小笑笑


蘇麻喇姑是逝後尊稱,滿名叫蘇麻喇,蘇麻喇卻是蒙古族人,來自於科爾泌草原,蒙名叫蘇墨爾,只是在清庭呆久了,才入鄉隨俗改為滿名。蘇麻喇姑是皇太極的莊妃布爾布泰的貼身侍女。也是她最貼心的助手,莊妃(即孝莊文皇后)不僅很多事都與蘇麻喇姑商量,也敢委其以重任。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孝莊文皇后對她非常信任與倚重。皇太極駕崩時,六歲的順治帝福臨即位,但實際上,國政大權都握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中。按規矩,孝莊文皇后只能與年幼的順治皇帝月見一次,而小順冶又需經常得到孝莊文皇后的指點和教導,以免惹怒雄心勃勃的多爾袞而被篡位。於是,蘇麻喇姑就擔起了孝莊文皇后與順治皇帝之間的秘密傳遞信息的重任。這可是一項危險的任務,稍有閃失,便會釀成大禍,且還會危及順治皇帝和孝莊文皇后的安全。

毫不誇張的說,蘇麻喇姑對康熙皇帝和康熙王朝有再造之恩。當時清宮流行天花,順冶皇帝和諸皇子等,凡沒出過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玄燁因得了天花,也被扔到福佑寺裡聽天由命,是蘇麻喇姑悉心照顧,讓玄燁康復,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因為得了天花差點死了,又因為出了天花,卻成了唯一一個對天花有免疫力,因而是皇位的必然繼承人。

同時,蘇麻喇姑還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嘯亭雜錄》有記:“仁皇帝幼時,賴其(指蘇麻喇姑)訓迪,手教國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麻喇姑挽救和成就了”千古一帝”康熙和他的王朝,並由此開啟了偉大的115年的”康乾盛世”。康熙自身也在位,長達令人驚訝的61年。可以說,蘇麻喇姑是康熙皇帝的恩人、保姆、帝師。


她還是清初首套官服的設計和製作者。但就是這樣一位多才多藝、心靈手巧,且與清庭有雪中送炭之恩的女子,卻有二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怪癖。一生不用藥和一年一沐浴。《嘯亭續錄》有載:”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晚年的蘇麻喇姑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可能是受孝莊、順治篤信佛教的影響。

而一年一浴對當今的熱帶、溫帶的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對於蒙古的遊牧民族來說,因時常要遷徙放牧、居無定所,只能蒙賜自然界之水,來保持生命的存活,無法象農耕社會的人一樣砌池蓄水。時常洗澡洗衣。久而久之,存活的手段上升為這個古老民族的信仰法條。浪費生命之水就是可恥和在犯罪。可能極致信仰狀況導致了蒙古族一種的儀式,因為不是飲水保命,是擦洗身子,雖一年僅用了一點點水,也是要喝掉髒水以示懺悔。


另外蒙古族的不用藥,可能也與遊牧遷陡無法得藥有關,以前無西藥,但無論蒙醫、中醫,藥材皆取之於山上河邊的特殊草木。且需經制作之煩,故有生病硬挺的生活習慣,經天日久,也漸上升為人命天予,予奪予給、聽憑天意,用藥或為有逆天而抗之意。不過,蘇麻喇姑的身體卻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歲,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在得病不用藥的信仰下,也算是令人驚訝的高壽。或許藥,對有些民族來說,並不是個好東西。古語云,”是藥三分毒。”


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的頭條號,可以閱讀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經濟、歷史等品評鑑賞文章。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期待關注,謝絕盜載。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蘇麻喇姑,原名蘇沫兒,出生於一個貧苦遊牧家庭,因心靈手巧被科爾沁貝勒府選中,做貝勒家二小姐的貼身婢女。這位二小姐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后,孝莊嫁給皇太極後,蘇麻喇姑作為陪嫁一起來到了清宮。跟了一位NB主子,蘇麻喇姑也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蘇麻喇姑精通蒙語,在清朝後宮服侍孝莊,打理瑣事的同時研習滿語,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蘇麻喇姑擅長女紅,由孝莊推薦參與清朝冠服設計,蘇麻喇姑綜合了滿、蒙、漢族服飾特點,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先後對順治、康熙兩位皇帝進行了啟蒙教育;晚年時期撫養了康熙十二子胤裪,她的沉穩智慧深深影響了胤裪,使其未捲入九子奪嫡的漩渦,得以壽終正寢。

蘇麻喇姑去世後,康熙按照嬪禮下葬,將其靈柩與孝莊文皇后放在了一起。

關於她一年只洗一次澡的記載,很多人解釋說她是草原人,珍惜水資源,認為洗澡是浪費水,所以不洗澡。

我覺得這並不是主要因素,下面分享下個人見解:

一方面,古代沒有熱水器,像電視劇裡的花瓣澡需要大量人力去燒水,擔水,慢了下一桶熱水沒來,上一桶水就涼了。古人頭髮還長,需要梳髮髻,很是耽誤功夫,恐怕只有侍寢的妃嬪才會大費周章的洗澡,其他人平時也就用熱水擦拭一下身體了事。

另一方面,古代洗澡容易生病,尤其是紫禁城的冬天天寒地凍,洗澡更是危險。 蘇麻喇姑如此注重養生,生病不吃藥,要靠自身抗體痊癒的人,怎會不知洗澡的風險。

清朝人也喜歡香料,在屋裡點上些龍涎香,伽羅香等能夠靜心安神,熏熏衣服也能遮蓋體味,避免御前失儀。

所以啊,不常洗澡可能是宮裡人的常態,只是一些人想炒蘇麻喇姑和康熙的八卦,將這些歸納成了她一個人的怪癖。


史論縱橫

洗澡這件事,在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各有不同的。在秦漢時期,每月有洗澡的假期,一般五至七天洗澡一次,三天洗一次頭。那時候,規定官員每月一天專門用於沐浴的假日,可見古人對個人衛生的重視。


而到了隋唐時期,一般沐浴的規律是每半個月一次,這個日子也應該算是正常。而到了宋朝,沐浴一般是二十天到一個月的時間一次。由此可見,在洗澡這件事上,間隔時間是越來越長的。

清朝時期,滿清入關後沐浴就改成是每年一次了。宮廷裡尤為注重,因為女真騎射為根本,在茫茫草原,水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所以能節省就節省,到後來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來了。


蘇麻拉姑出身平民世家,所以,這個習俗也是一直保留的。清朝宮廷的宮女平常一般不洗頭,所以我們平時看得宮廷劇裡面的宮女妃子都是油頭滿面的,這是一種多年以來形成的習慣。


歷史密探

蘇麻喇姑並沒有在正史中出現過,考察她的主要依據仍然是清朝貴族昭槤的歷史筆記《嘯亭雜錄》中的《嘯亭續錄》。


《嘯亭續錄》卷四記載:“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之侍女也。性巧黠,國初衣冠飾樣皆其手製。仁皇帝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故宮中甚為高品。至康熙壬午始逝,葬以嬪禮,瘞於昭西陵側,以示寵也。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翻譯稱白話文就是:蘇麻喇姑是孝莊文皇后的侍女,精明能幹,滿清朝開國冠服均由她手工製作,曾經擔任聖祖仁皇帝(康熙)的啟蒙老師,手把手教其寫字,康熙壬午年(康熙四十一年)去世,按嬪禮為蘇辦理喪事,並將其靈柩葬於孝莊文皇后的陵墓昭西陵旁邊,蘇麻喇姑信佛,萬年吃齋,終年不浴,只在除夕取用少數的水,簡略的擦拭一下身體,並將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懺悔。

至於為什麼每一年只洗澡一次?由於蒙古草原異常缺水,牧民們惜水如金,愛水如命,水資源因此被視為最重要的資源之一。他們認為浪費水是會遭到神懲罰的。這可能是蘇麻喇姑童年時期在蒙古草原生活時養成的生活習慣。至於蘇麻喇姑已經到了中原,不再缺水,為什麼還要一年只洗一次澡呢?這其實也很簡單,這是一種信仰。一個人的環境會變,但一個真正有自己信仰的人,她的信仰是永遠不會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