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愿,然而,近年来在功利心和投机心理驱使下,“成名”成了一些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此产生,有人投其所好,孩子备受折腾。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兴趣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标配。

选秀



吴琴一直认为女儿有别于其他孩子,不仅仅是出生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父母有着较高学历,在吴琴看来,女儿有艺术天赋,这是女儿带给她的最大优越感。


在吴琴看来,一个有文化、有内涵,还要有点“明星范儿”的名字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孩子,为她做什么都舍得,当初为了给她取名,我们参考了好多人的意见,取这个名字就花了两万多块钱。”


从2015年开始,带女儿参加选秀比赛成了吴琴最主要的“工作”。“我在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和童星经纪公司都有朋友,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选秀比赛,女儿有这么好的条件,往舞台上一站就是个小明星。”吴琴说,借助自己良好的人脉资源,2015年一年里她就带着女儿参加了6场选秀节目。




此后一年里,吴琴就很少带女儿参加这类选秀了,她把这种选秀称为“低端秀”。2016年6月,吴琴带女儿参加了一场在北京举行的童星选秀,这场比赛得到了多家优质媒体的支持,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童星秀”,也是她带女儿参加的规格最高的一场选秀。


经过层层选拔,女儿最终未能进入决赛,这让吴琴很失望,“女儿有点失误,可能是当时太紧张了,把我们教给她的台词说错了。她太小,又不知道现场发挥。”吴琴说,进入决赛的小童星都有机会签约成为小演员、小主持和小模特,有机会参与杂志及影视剧拍摄,甚至参与大牌媒体知名栏目录制。


星探

去年9月,家住北京丰台的林英子遇到了一位“星探”。当天下班后,林英子和往常一样接女儿回家,快到小区时一位穿着前卫的男士上前搭讪,自称是某公益宣传片编导,感觉林英子的女儿很有童星范儿,如有意向可到其公司报名。


这让林英子有些不知所措。“凭感觉,对方不像坏人,他夸奖孩子有气质,说实话我很高兴。也有一些担忧,没准是培训机构借机赚钱。”林英子有些犹豫不决,说可以交换名片,过后联系。


林英子说,之所以当时没有拒绝对方,是因为女儿在场,如果没有征求女儿的意见,当面拒绝,那样对女儿不够尊重。


到家后,她问女儿想不想在电视上“露脸儿”,女儿点头同意,林英子想着孩子能上电视,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第二天就联系了这位编导。见面后,对方表示她的女儿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如果想在试镜中脱颖而出,还需要进行专业指导。


看着女儿好奇的眼神,林英子表示可以接受。编导告诉她,专业指导费用不便宜,需要3000元。林英子认为,如果女儿能顺利通过,这点钱也值了。


经过几节课的指导,编导给林英子的女儿拍了一些照片,让她们回家等结果。过了一个星期,林英子再给编导打电话,提示是空号,她此时才觉察到,所谓的编导是个骗子。



试镜后,工作人员告诉王志航,孩子很有潜力,但缺乏镜头感,表情有些僵硬,不过只要稍加指导,一定是个“好苗子”,这让王志航喜出望外。


工作人员告诉他,在电影开拍前报一个培训班,一定会见效,于是王志航在工作人员建议下交了6000元培训费。一个星期过后,工作人员带着摄影设备和道具,在公园里为王志航的孩子拍了5分钟左右的视频,告诉他们回去等通知。过了一个月,王志航致电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孩子未被剧组选中,但视频有可能用于某企业的内部宣传片。


王志航觉得上了当,但也没有办法,“钱交给了培训机构,和所谓的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关系,当初人家也没保证一定要被剧组选中,就当花钱买教训了。”。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在家长们看来,花点钱让孩子走上星途很值。


社交

每年临近寒暑假,各种兴趣班门口都可以看到家长们摩拳擦掌“抢位”的身影。事实上,如今兴趣班不仅成为孩子们的“标配”,在许多家长眼中,兴趣班还是“儿童社交”的一种方式。


“每家的孩子都报班,而且不止一个,自己的孩子差什么?所以跟着报了名。”华晓北在西安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工作再忙她也要带孩子上兴趣班,她说报班的目的不是真的学什么技能,更多的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这一点很重要,用她的话说就是“不掉队”。


华晓北的儿子刚上小学,报的兴趣班有油画、钢琴、街舞、围棋,加上在培训机构上的多个科目,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都排满了。


在她看来,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都会同步发展,不然就会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最近,她打算再给孩子报一个社交礼仪班。



秦峦最得意的是,在朋友组织的一场宴会上,孩子见到了自己的偶像,签名、合影,一起吃饭,孩子还在偶像面前表演了才艺,这让秦峦和孩子很骄傲。她坦言,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大方得体,无论是与成人交流,还是和同龄人相处,都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秦峦说,朋友的儿子才8岁,经常和演艺界的明星同台演出,经常能在一些影视剧里看到这个“小明星”,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对此,秦峦有些遗憾,“我的孩子从小声乐条件就很好,可能是能力一直没有激发出来,参加过几次童歌比赛,效果不是很理想,学钢琴也有些晚了。”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封面报道丨童星制造 被消费的童年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

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揠苗助长,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有研究机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七成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登台、拍戏、出名、赚钱、住豪宅、出境游,而以科学家、文学家、英雄模范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一成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错误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璀璨耀眼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及“三观”的塑造,不是什么好事。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错将“娱乐至上”当“兴趣培养”“特长释放”,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如此,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上文系本期《民生周刊》“封面报道”中的一篇,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文链接。

  • 民生网 独家报道栏目


热衷于“童星制造”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出品:民生周刊(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原文标题:《梦碎造星路》

刊载日期:2018年5月21日 第10期《民生周刊》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