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碑刻 大名馬文操神道碑

碑立於五代時期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原位於大名縣寺莊村西,後移於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內。青石質地,碑首、身為一體,原座已失。現通高3.40米、寬1米、厚0.36米,為龍首碑。碑首高1.17米、寬1米、厚0.36米。碑首陽面題額篆刻“大晉故贈秘書監馬公神道碑”,碑身陽面行書碑文,共計3390餘字,為晉高祖石敬塘令賈緯撰文,高廷矩書丹立碑,主要刻記馬文操生平、家世及後晉對其家庭後人的冊封。碑文字體如行雲流水,有很高的書法價值。馬文操,元城(今大名縣)人,唐末魏州武將,先後任唐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唐天祐二年(905年)因兵變被殺。長子馬全節投降後晉,次子、三子及馬全節的兩個兒子先後在後晉任要職。晉高祖石敬塘追贈馬文操為秘書監之職,並詔令賈緯等人於天福六年(941年)為馬文操立神道立碑,以示敬意,安撫勉勵其後代。

邯鄲碑刻 大名馬文操神道碑

邯鄲碑刻 大名馬文操神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