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传媒大眼导读

如今的刘德华,又在尝试做另一件更大更有意义的事——复兴港剧。至少从目前来看,他好像做得还不错。

毫无疑问,内地的历史剧、台湾的青春偶像剧、香港的职场剧曾携手构建起国产剧最辉煌的岁月。那是一种即便你熟悉了它们的套路,即便来来回回就是那十几个脸熟的演员,依然会有办法让你跟着剧情一起哭一起笑,并在多年后用来重温青春时光的美好。

后来,虽然国产剧后来居上、数量井喷,但内地、港台地区影视剧的个性标签,却在进一步的融合中渐渐消逝不见。大家都在试图打破壁垒,博采众长,可这种融合的结果不仅让个性化的东西越来越少,融合后的下一个巅峰也依旧遥遥无期。早就禁不起一再失望的观众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追忆曾经的台版小清新和港味大团圆了。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这其中最让人痛心不已的,还要属港剧无疑。内地剧集基数庞大且类型繁多,每年至少挑得出几部叫得响的作品出来。台湾剧也早已不再专注于青春偶像,而是通过《一把青》、《花甲男孩转大人》这种集中展现台湾历史、风情与文化的现实主义题材,走出了一条更具艺术品质的高端路线。

相比之下,倒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港剧,渐渐只剩下TVB一家独大。随着演员断层、竞争环境封闭等问题的陆续出现,如今的港剧已多年没有火遍两岸三地的作品出现。但港人总有一股韧劲,就好像那位刘德华先生,做偶像做了几十年,依然风度翩翩。年轻时被唱衰只能靠一张帅脸,就一路拼了命把金像金马的影帝都拿回家。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新形式和老港味,都在这部只有5集的迷你剧里了

5月24日,一部仅有5集的迷你港剧低调开播。低调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有意在刷播放器列表,你很有可能会就此错过了这部《东方华尔街》。

可细看这部剧的制作班底,却一点都不低调。除了监制是刘德华,其演员班底也几乎是全电影咖阵容,包括金马影帝吴镇宇、影帝提名常客张孝全、国际电影节拿奖专业户余男,来自香港、台湾、内地的三大实力派演员组成本片的第一梯队。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友情出演或客串的演员们也来头不小,罗家英、谭耀文、张可颐、廖启智、梁建平……从这些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港剧面孔,幕后的香港制作班底,以及不时出现在街头巷尾的云吞面、片中缓缓响起的王菲20年前的金曲《暗涌》中不难发现,即便剧情展开的地域背景被架空,但港人与港味依然是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在国产剧普遍注水严重的客观大环境下,本部由企鹅影视及美国福斯传媒集团出品的5集迷你剧,却以足够短小精悍的长度和足够密集扎实的剧情一再挑战着观众的收视习惯。当然,据说这短短5集的内容,却耗费了制作团队长达3年的筹备期。用吴镇宇的话说,要力图打造出每句台词都值得反复咀嚼的一种理想效果。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如此“与众不同”的一部作品,确实在播出后赢得了一众口碑,豆瓣评分8.3已经算得上是近来罕见的高分了,4星甚至是5星的好评率也占比80%以上。虽然也有个别声音认为该剧已经不同于传统港剧的叙事风格,在节奏、剪辑和时间线的设置上稍显混乱,但终究瑕不掩瑜,至少让人看到了低迷已久的港剧出现了一点点复兴的迹象。

西西弗斯式的希腊悲剧,是《东方华尔街》也是港人的奋斗史

卖了这么久的关子,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东方华尔街》究竟做到了哪些复兴之举。

在已经播出的两集内容中,剧集的背景和架构已交代完毕。简答概括起来,这是从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间,在历经三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一个天才经济学教授、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学生、两个配合默契的金融管理部顾问,从临危受命救市,到主动成立金融界“复仇者联盟”,再到分崩离析、反目成仇的精彩故事。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以上四位主要人物,分别由吴镇宇、张孝全、谭耀文和张可颐饰演。其中1998年、2008年和2018年三条时间线不断交错,三个故事齐头并进。20年前,时任大学经济系教授的吴镇宇,在课堂上对自由市场理论侃侃而谈,直至东南亚金融危机燃烧到剧中虚拟的高云城,他又临危受命,率领四人小组旗开得胜。

此后10年间,自由市场的概念在吴镇宇的心中由绝对变为相对,他组织四人成立名为CASH的金融白武士组织,力图主动干预市场经济,狙击金融大鳄,为更多普通人守护一个相对自由安全的投资环境。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然而,仅凭着金融白武士的力量,显然无法阻止高云城再次被美国次贷危机牵连。为避免整个城市的金融系统彻底崩塌,吴镇宇出手为金融大鳄支招,却在无意中将危机转嫁给了血本无归的无辜市民。

与此同时,吴镇宇也因为出色的能力遭到大鳄们的威胁。为保住伙伴的性命,他不得已选择同流合污,同时也找到了另一种守护自由的方法,就是站在绝对的权力制高点。

这样一个角色,显然会让很多人联想到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不断试图以一己之力拯救危机,但金融风险又永远不会受个人所控,于是从1998年到2018年,每10年过去这块金融“巨石”都要滚落一次,在不断推石上山的过程中,他不仅放弃了曾经的自己,甚至不惜与徒弟反目,而他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不止局中人看不清,就连局外人也同样无法看懂。

戏内如此,戏外的港人同样也是如此。万物自有兴衰,但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骄傲,总能催生出如西西弗斯一样的港人,不断试图去振兴一切,又不得不一次次面对巨石的滚落。力图实现创新的TVB是这样,试图向内地寻求突破的邵氏集团难道就不是这样吗?三次举起金像奖杯的惠英红、数十年如一日的刘德华,哪一个又不是这样去做的呢?

从《飞虎之潜行极战》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可能要玩真的了

这样看来,也许2018年正是又到了再一次去推动巨石的时刻。港人的全面发力,是从资本层面到每个台前幕后的具体从业者,从那段黄金时代走来的人,总会有些宝藏值得去发掘。

随着内地视频网站的进一步崛起,对港剧的引进也开始加大力度。与此同时,港剧自身也在积极寻求向内地的拓展空间。

2018年3月,TVB正式在内地推出一款官方APP“埋堆堆”,不少经典港剧《陀枪师姐》、《妙手仁心》、《刑事侦缉档案》都可在线收看。一时间,不知唤起了多少观众的港剧情结,同时也是港人为文化输出开辟的一条新路。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同样是在今年,邵氏兄弟影业宣布与优酷合作《飞虎之潜行极战》。该剧几乎集齐了TVB现有或曾经在内地人气最高的一众演员,题材也是老港剧的经典IP“飞虎队”。目前,该片的网络播放量已累计突破30亿,可见港剧还是存在其固定的观众群,以及可再拓展的市场。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至于紧随其后的《东方华尔街》,则因刘德华担任监制而备受瞩目。尽管他并未有所参演,但还是为作品请来了一班老友助阵,且无论是选角还是在题材把控上,也始终参与到团队创作的过程之中。

一边是飞虎O记,一边是金融商战。这两部担负起港剧复兴大任的年度剧集,也都聪明地选择了内地剧不易出彩的职业剧作为突破口。最拿手的题材,内地观众好感度最高的演员,再加上最能唤醒情怀的味道,以及当下海外剧最为主流的小体量、快节奏,港剧复兴之路就这么静水深流的款款而来,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从“新飞虎”到《东方华尔街》,港剧复兴的门道已被刘德华参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