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那么优秀为什么没保留下来?

我们好像在那

黄埔军校,确切地说是广州前六期。七期以后在南京单独开办。改名中央军校。

前六期之所以优秀,是各种原因的综合结果。

从本质上说,黄埔一二期是军事速成班,三四五期属于中等专科学校,六期算大专。七期以后是更加正规办学。所以黄埔前5期学生的军事素养并不高,也因为如此,到1927年3月的时候,已毕业的前5期9000多只剩2000多人。基本折损在东征及北伐中。

可为啥黄埔前六期出了这么多人才?

因为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黄埔学生,毕业就参加东征,平商团,平杨刘之战,再北伐、军阀混战,内战,然后是十多年的铁血抗战。战场的激励,成就了一批批军事悍将。

其次,黄埔学生是那个时代最幸运的,最有晋升前途的军校生。因为老蒋的关系嘛,1924年一个千把人的蓝军教导团,到1945年抗战胜利已发展到89个军239个师420万大军,剔除地方军阀也是一个庞大数据,黄埔学生基本不愁出路,晋升迅速,成就自然就更多更大。

为啥输了呢?

前6期黄埔学生们到抗战结束基本都是旅长以上军官了,他们和整个蓝党系统一样,都已经腐败了。完全失去了进取精神,更是违背了孙总理的教育。焉能不败?

1949年后迁移台湾的中央军校,怎么敢说自己是黄埔学生?


张勇達州

黄埔军校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尤其是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上学习过的前六期,还包括同属前六期的各分校学员。

为什么说是特定,一是早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结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汇集了国共两党军事政治方面精英以及青年才俊;二是在学校学习中受到苏联教官及国内保定军校、陆大、云南讲武堂、留日军校等教官和毕业生等专业人士的教学;三是前六期学员几乎从尚未毕业就开始参加大规模战斗,从实践中提高了军事战斗指挥等能力;四是前六期学员无论后来在国共两方面均受到重用,百炼成钢。所以黄埔军校以前六期学员最为著名,成才最多。

北伐打下南京后,黄埔军校从广州黄埔迁至南京,后1931年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虽然是黄埔的延续,但这时由于国共分裂,军校已无苏联教官和共产党教师(尤其是教治教官)了。

以第六期为例,最说明受国共分裂之影响。第六期1926年11月在广州黄埔开学,招收4400余名学员。四一二事变后,只留下800余人,最后到29年2月毕业生仅为718人。1928年3月又在南京开学,收纳了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和福建陆军干部学校等学员2200多人,最后1929年5月又毕业了近3000学员。

第七期学员也分广州和南京两部学员,第八期至第十一期均在南京学习和毕业。第十三期在南京招生开学,受抗日战争爆发影响迁至成都毕业。第十四期至第二十三期均在成都毕业。1949年迁台,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

因此说黄埔军校不是没有保留下来,至今仍然存在。只不过由于黄埔时期太过著名,现在仍被津津乐道。

补充几句:

何谓黄埔精神?

黄埔精神的概念最早是军校政治教官安体诚(共产党员,27年广州四一五事变后被迫率领部分军校中共党、团员转移至上海,旋即被捕,5月就义于上海龙华)于1926年9月23日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什么是黄埔精神"一文中提出的。随即在10月4日第四期毕业生典礼上,全体毕业生宣誓的誓词中再次提到。

誓词全文为:“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续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因此黄埔精神的精髓是爱国、革命,是团结、牺牲、负责。一直被国共两党双方军事人员所继承和传扬。黄埔精神是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之一部分,不能说是国民党或国民政府所独有的。

“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是孙中山批准最早贴在黄埔军校大门两侧的对联。孙中山逝世后,改成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而早期的黄埔师生无论国共两党都在践行黄埔精神。东征陈炯明,蒋介石亲自到前线指挥,才有的遇险被陈赓救出。沙基惨案中,黄埔师生牺牲27人。(黄埔师生组队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三人一排,周恩来在第一排中间。枪响时周两边两个黄埔学生中弹身亡,周毫发未伤。)

想了解国共历史又没时间看大量书籍资料的,建议你们看看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此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从黄埔军校成立到49年建国的国共相争历史,剧中大部分事件都有真实的历史出处。比如剧中主人公杨立青一句“那时候他(南昌起义后进军潮汕途中的林彪)是七连长,我是六连长。”历史上六连长叫聂鹤亭,55年的开国中将。

对历史我们应该怀着敬畏的心情,毕竟我们是生活在长久和平年代且复兴中的大中国,很难理解那段历史时光中为了反抗奴役、无畏生死的先辈们。


味心斋

人们之所以说他优秀,是因为它人才辈出,但从教学上看黄埔其实并不优秀,缺乏硬件不说,就是那半年或者一年的学习时间学员到底能学到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况且其中一半时间是政治教育,与其说是军校还不如说他是培训班,他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是由于时代的际遇和环境造成的。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我国并不注重军事科班教育,但这并不妨碍军事人才的涌现,特别是朝代更迭风口,往往一些农民出身的最终都成为了优秀的将军,所以说时势造英雄,就像雷军所说,你只要站在时代风口,你就是一头猪都能飞上天。就跟80年代的地摊,90年代的股票,2000年的房产,只要你做了其中一件,十有八九都能成款爷。总之,在我国近代风云突变之际,即使没有黄埔,也无法阻挡军事人才的涌现。


解除武装A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现在黄埔军校原址校牌。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黄埔军校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广义上讲黄埔军校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历史沿革:

1926年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大陆没有在黄埔军校原址重建陆军军校,原址已经成为广州地区爱国教育基地。


凯腾聚知

搞黄埔军校的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下特定环境!当时的国民党不是后来的国民党,是个人见人厌的革命政党,造大清的反,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被从北一路赶到上海,再一路赶到广州!

美国人不待见,日本人不待见,英国人不待见,法国人不待见,德国人不待见……只有苏联人帮助他们!给武器,给金卢布,给物资,给教官顾问……

总算站稳了脚跟,北伐也有初成,国民党本质小资产阶级的本性难移,国民党右派革命为的是当时中国少部分人上人的利益!人民困苦管他吊事!在江浙资本的投资和联络下,英美把掌控中国在华利益的投资投向了蒋介石……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大部被清党灭杀了!

没有了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事实上已经死了!精神没有了,行尸走肉而已!


印地安人的人权

我也算黄埔研究迷吧。由于家父是黄埔生,我写了介绍黄埔的激情黄埔路和烽火缚苍龙二书。要指出的是,不能说黄埔主要指前六期。

事实上抗战期间的黄埔军校,是为抗日救亡为战场上急需的下级军官而扩办,成绩斐然。家父王曲十七期炮科毕业,炮科(炮兵大队)108名毕业生于1942年8月1日全部奔赴抗日最前线。为支援远征军抗日,父亲的一部分同学于5月份提前毕业到缅甸。

十六期十七期的毕业生有三分之一牺牲在缅甸印度抗曰战场和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其中,我父参加了惨烈洛阳保卫战和衡阳血战,均因保护珍贵的进口大炮,在战役后期撒出,但洛阳血战炮营官兵死伤俘太多大惨!


弄蟹斋主

黄埔军校之所以让大家觉得它优秀,是因为它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太响亮了,就其本质而言,只不过是所培养初级军事、政工人才的军校!这从它前几期的学制就可以看出来,前三期的学制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学制!黄埔军校之所以声名显赫,是它聚集了太多的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官,正是他们,让一所初级军校永垂史册!


我欲乘风7

黄埔军校在北伐战争后(武汉与南京合并后)迁至南京改为陆大!陆大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培养了许多人才(以前黄埔毕业生后又进入陆大学习)……为什么后来不存在了呢!这涉及政权更力!首先,解放战争胜利后,国军部分被转移至台湾!第二国军被俘部分正在接受组织改造!第三共和国政府也在哈尔滨,南京建立了相应的新兴军事院校,部分国军人才被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