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唐太宗智盜《蘭亭序》(三)

「傳奇」唐太宗智盜《蘭亭序》(三)

隋朝滅亡了,唐高祖李淵當了皇帝,定都長安,天下太平。對這些,辯才在寺裡都聽說了。

“戰亂幾年,生靈塗炭,又不知多少人要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隋煬帝荒淫無道,逼得百姓造反,也是罪有應得呀。聽說當今萬歲還算開明,但似乎唐王李世民更為人霸道。”辯才有時也想一想國家的事情,這並不是他俗念未消,而實在是為天下眾生著想,他已出家幾十年,一心向佛,但也不能不考慮到社會的情況。

“雖然,興亡衰榮對百姓都是一樣的受苦,但是興榮總比衰亡要好啊!”辯才也聽說了唐王李世民文韜武略,英雄蓋世。

大唐朝開國幾年過去了,到了二主李世民坐天下,年號“貞觀”。貞觀皇帝果然是一代明君,治理得天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繁榮景象。

辯才依然每天打坐唸經,練習書法,無憂無慮,在翰墨中暢遊。

“師傅,來了一位官員要求見您。”辯才正在臨摹智永的千字文,一位小和尚來報告。

“哦,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員?”辯才放下手中的筆,頗有些吃驚地問。

“他自稱叫虞世南。”小和尚答道。

“快帶我去迎接!”辯才連忙站起身來,辯才知道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虞世南跟智永學習書法,幾十年過去了,後來一直也沒有再見。

辯才來到會客的禪房,看到一位官員正坐在椅子上喝茶。“虞施主,老衲辯才有禮了。”辯才趕忙施禮。虞世南比辯才約大七、八歲,個頭比他高,也是須發皆白,兩眼炯炯有神。“辯才大師,不必客氣。”虞世南趕忙用手相攙。

“不敢,不敢,當年虞施主跟隨家師學書,貧僧剛剛受戒,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想必虞施主書藝定是爐火純青了吧!”

“哪裡,哪裡。跟智永禪師學書自是獲益匪淺。只是我天資愚鈍,有愧智永禪師教誨之恩。”虞世南連忙擺手。

“請坐,虞施主。不知今日施主到敝寺來有何賜教。”辯才把話引入正題。

“大師,當今聖上派遣我前來請您進官一敘。”虞世南在說到聖上的時候,神情嚴肅。

“聖上”,辯才不禁大吃一驚,不知當今天子找我何事,“但不知,萬歲召貧僧進宮,所為何事?”辯才有些緊張。

“大師,你可知,當今萬歲,文有文才,武有武略,打江山定天下,推翻無道昏君,建立大唐盛世,乃千古之明君,史上少有。聖上最喜飛白(書法),廣收天下名帖,遍請書法高手切磋探討,並且萬歲還特別施恩,設置弘文館,精選天下賢良博學之士聚集弘文館,並准許居住都城五品以上文武官員,且愛好書法有寫字素質者,可以自由出入弘文館。這真是書家之大幸啊!”說罷,虞世南得意地笑了起來。

貞觀皇帝喜歡書法,辯才早有耳聞,開始不過認為這只是帝王的附庸風雅而已,沒想到還真是這麼重視。“這麼說,虞施主可有用武之地,可大展雄才了。”辯才也很高興。他只要一聽說有關書法寫字的好事就很高興。

“哎,我算得了什麼,雖然跟隨智永禪師學了幾年,但距智永禪師是何其遙遠,萬歲總是和我提到智永禪師,說他十分尊重智永禪師,認為他的字乃是前朝第一。聽說大師跟隨智永禪師學書幾十年,幾能以假亂真,心中非常喜歡,特命在下前來邀您法駕進宮。”

“不不不,虞施主,承蒙萬歲垂恩,施主看重,貧僧學藝不佳,怎敢入宮拜見聖上呢?”辯才趕忙推辭。

“大師,皇命難違呀!況且,論私交,我和您曾同投一門學藝,算是師兄弟之誼,就算面子也要賞老朽一個吧!況且又有皇命在此,怎好相違呢?”虞世南把身子探向辯才。

“施主,言重了。皇命貧僧怎敢違抗,若是萬歲宣詔,貧僧即刻隨大人進宮!”辯才不敢再推辭。一切收拾停當,安排妥帖,辯才就跟著虞世南來到了宮殿外邊。

虞世南請太監回稟皇上,就說辯才殿外候旨。太監進去不大會就出來喊道“萬歲有旨,辯才、虞世南上殿!”

辯才隨著虞世南來到大殿上。殿的兩邊已經擺上了酒宴,文武百官都坐在桌子後邊,殿正中央坐著大唐天子李世民。虞世南拉著辯才跪倒,拜見皇上,李世民把手一擺,說道“虞老愛卿免禮平身,辯才大師平身。”二人站起來,辯才抬頭一看李世民,真是英姿不凡,年紀也就是三十歲左右,真是天縱儀表,天子之相。

“辯才大師”,李世民一看這個和尚年紀約有六十餘歲,白鬚飄在胸前,面色紅潤,神清氣爽,一看便知,是位有道高僧,“朕對你傾慕已久。我早就聽虞愛卿講過,你跟智永禪師學書幾十年,每臨智永禪師之書,常能逼真亂本,並且博學多文,琴棋畫也皆得其妙。今日一見,真是有道高僧。”

“萬歲過獎,貧僧生性愚魯,隨智永禪師雖學書幾十年,但僅得皮毛。遠未登堂入室。虞大人天賦高,悟性強,深得智永禪師真傳。”辯才道。

“大師過謙了。今日朕特命虞愛卿去請大師。只是想和您切磋一下書藝,聽您的賜教,備下盛宴,招待大師。大師請入席吧!”

李世民身邊的一個太監跑過來引著辯才來到皇上的右下座坐下。辯才一看桌上是豐盛的齋飯,看來萬歲很是細心。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世民有了幾分醉意,吩咐一聲“筆墨紙硯侍候。”不一會兒,紙墨筆擺好,太宗拿起筆來刷刷點點,寫了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永欣寺”,寫完之後,用手舉起,對辯才說“大師,朕將這幅字賜予你。你看如何?”

“謝萬歲!”辯才趕忙跪倒謝恩,從太監手上接過字,雙手捧在胸前,定睛一看“果然萬歲非凡筆,真乃天下少見也。”

“哈哈哈。”李世民不由興致勃發,朗聲大笑。不由得又拿起筆來,筆走龍蛇,疾遲交互。寫罷,拿起正待自己欣賞一番,忽然,約有十幾位大臣離開本座,奔向李世民,搶那幅字。辯才不禁看愣了,眾臣你推我擠,竟相從太宗手中搶奪,太宗不由得站到龍床上。哪知一位五十餘歲的大臣“騰”地一下跳上御床,伸手就把字從太宗手裡奪了過來,跳下床轉身就跑。眾大臣又開始追那位得手的人。

“啪”的一聲,眾人都是一愣,只見太宗一拍龍書案,二目一瞪,大喝一聲“大膽,難道你們不懂得王法嗎?”搶到字的那位大臣還在欣賞,沒有聽到也沒有看到皇上發怒、當他看到眾人紛紛跪倒,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連忙叩首,說道“萬歲、小臣該死,只是為臣實在太喜歡陛下所做之飛白,此幅字奔放不羈,字勢開闊,神氣渾勁,字裡行間,充溢著勃勃向上的生氣,真乃天下第一書也。臣只顧戀字,醉後失態,情急所為,望我主開恩。”說完叩頭不止。

李世民長舒了一口氣,緩緩坐下。“罷了,朕念爾等一是初犯,二是對書法如此迷戀,下次絕不允許。”說完,李世民又有些得意地笑了。他知道,在平日任何人也絕不敢有這樣的非臣之舉,這不光是酒後的膽大,也有對藝術佳作的情不自禁吧。

酒宴完畢,文武百官都走了。辯才正待起身離開,一個太監過來把他攔住“大師,萬歲請您到寢宮去一趟。”辯才不知何事,跟著太監就來到內宮。李世民坐在龍椅上,正在看一幅字,辯才見駕完畢,李世民賜給他個座位,李世民吩咐一聲“把準備的字拿來。”不一會兒,兩個太監抱來幾大摞字帖來。

“大師,請看。”說著,李世民把幾卷字送到辯才跟前。辯才打開一看,都是書聖王羲之的真跡,“萬歲,您這是?”辯才不明白為什麼太宗讓他看“書聖”的真跡。

“大師、朕對書法自少鍾情。前代書家,最喜書聖之字。當時人評他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真乃古今之冠。”太宗拿起一張字來,邊看邊評點,“朕知大師乃書法大家,故與大師共賞。”

“萬歲所言極是,聖上博古通今,書法更是一絕,適才萬歲所賜之字,依貧僧看,深得書聖精髓。”辯才確實由衷地佩服太宗的書法水平。

“哦,這麼說,大師藏有書聖之帖麼?”

“啊,啊,萬歲,我怎麼可能有書聖真跡呢?”辯才眼睛轉了兩轉,腦子裡想了一想,心裡不由一動。

“大師,朕聽說尊師乃名滿天下的智永禪師,朕這裡也有他的一些真跡,朕也非常喜歡他的字。”李世民把話題岔開了。

“不錯,智永禪師書藝高妙,非我所能學得來的。”

“大師,自古練書者,凡成大家者,一是有超世之才,二是有超世之功,二者不可或缺,若是前者少一些,後者可以補一些,若是天縱英才,如不勤練,也無法成為大家。”太宗侃侃而談。

“萬歲所言極是。我師智永禪師就是二者兼備之人物,他自幼出家,拋棄俗世生活,摒棄一切雜念,窮年皓首與書法為伴。智永禪師天資絕頂,秉承祖業習書,潛心潛意學道習書數十年,寫禿的筆頭足足裝了十大甕,後埋人土中,稱為‘退筆冢’。智永禪師曾教誨於我只要功夫深,書藝自然進。”辯才一想起智永禪師就不禁地有些激動。

“大師所講智永禪師習字之勤,真可與東漢書家張芝臨池學書,練到池水盡黑相媲美了。智永禪師果然非同凡響。不過,剛才大師講到智永禪師秉承祖業習書,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他的祖輩有書家?”太宗這是明知故問,其實,虞世南早就把智永的身世和情況告訴了他,但只是說智永是王羲之的後代,確切是第幾代不知道。在跟隨智永學書的期間,智永曾經有一次趁著高興給虞世南看過《蘭亭序》帖,但就這一次,以後就再也沒有看到了。虞世南後來去追隨李淵李世民父子,打天下,定江山,把這事也就忘了。誰曾想,太宗對書聖的字愛到如醉如痴的地步,虞世南就把智永有《蘭亭序》帖的事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一聽,喜上眉梢,但他知道,智永早就去世了。去世之後這帖傳給誰了呢?不會丟了吧!他就派人去永欣寺打探,結果是一無所獲,只是得知智永最喜歡一個弟子叫辯才,字寫得也很好。太宗和虞世南一商量或許智永把寶帖傳給了辯才,但又不能明搶暗奪的,因此設宴請辯才,問問虛實。

“這個”,辯才自知有些失言,有心說不知道,或說只是順嘴一提,又怕犯有欺君之罪,擔待不起,因此忙說,“啊,智永禪師乃書聖王羲之傳人。”

“是幾代呢?”太宗進一步追問。

“是第七代”辯才不能不說了。

“大師,你來看,朕這裡有一冊智永禪師的千字文。你看看是否為真跡,替朕鑑定一下。”說著,李世民拿過一本冊子。

辯才接過,翻開仔細看了幾頁,又整本都看了一遍,還給太宗,“回萬歲,此係真跡無疑。智永禪師寫有八百餘本真草千字文,廣散人間,浙東諸寺各有一本,此冊貧僧看墨跡,點畫清晰,筆勢勻潔,充分顯出智永禪師的溫柔敦和、纖塵不染。從筆致上看,則又在充悅飽滿之中,時時露出尖鋒入紙的痕跡。此帖中心緊斂,四旁稍稍逸出,表現出精熟過人之態,故而貧僧確認為真跡。”辯才真是智永的高徒,分析得清清白白,把太宗說得頻頻點頭。

“妙,好!不愧是智永禪師弟子,對師傅畢竟瞭解。智永禪師真是有道高僧,把自己墨寶廣散人間。朕聽說,‘八百本’遠播之後,前來永欣寺覓書與求請題客者絡繹不絕,竟使一方淨土熱鬧非凡,致使木製門檻為之摧磨穿穴,不得已,再裹以鐵葉,人戲稱‘鐵門檻’,有此事吧!”太宗笑容可掬地問道。

“萬歲博聞,確有其事。現在還是‘鐵門檻’呢!”說吧,兩人哈哈大笑。

“唉,物是人非,智永禪師已西去了。”

辯才說出此話,太宗止住笑,也口打唉聲。

“大師,你可知朕對書聖之書是最喜愛不過嗎?”

“曾聽虞世南大人講過。”

“是呀。其實又何止朕一個人呢?前朝梁武帝也曾蒐集,但後經侯景之亂,多有損失。真是可惜。然更為令人嘆惜的是隋煬帝遊幸江都,船載二王書帖在內的圖書又大半沉入河中,隋末又經戰亂,所失更多,真是憾事!”說到此,太宗真有些黯然神傷,太宗對王羲之的字簡直是喜歡的無以復加,他看辯才靜靜地聽著,臉上也露出遺憾的神情,又繼續說道“朕早就開始留念收藏王帖,經十幾年,動用國力,敕以高價救購,四方妙跡畢至。但是其中真偽混雜,朕命起居郎褚遂良審定甄別,共得王書二千二百九十張,裝為一百二十八卷。朕經常臨摹賞玩。”說到這裡,太宗不禁有得意之色。

“萬歲所為,真是功德無量,澤被千秋。就是三皇五帝也比之不過呀!”辯才確實由衷地欽佩當今萬歲,認為他確實懂得書法。

“只是朕這裡有一幅王書,不知真假,褚愛卿和虞愛卿也都不能確定。”太宗說著順手拿過一幅宇,遞給辯才,“請大師鑑別。”

辯才展開一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蘭亭序》帖!此帖怎麼會到皇帝手裡,辯才不禁一愣,忙低下頭去,仔細地看,過了一會兒,放心了,是個摹本,但是確實摹得很像,險些蒙過我的眼睛,想到此,辯才長出了一口氣,把字捲起來又還給太宗。“萬歲,依貧僧愚見,此帖是假的而非真跡。”辯才還更詳細地講了一下觀感。

“哦,是假的?”太宗有些將信將疑。

“虞愛卿卻說是真的,他也跟隨智永禪師學書幾年,怎麼會看不出真假呢?”顯然皇上有些埋怨虞世南。

“萬歲,此帖摹得異常逼真,險些貧僧也被騙過。”

“哦,那你怎麼又看出來的呢?”

“書聖真跡,線條如行雲流水。在字體結構上極盡變化。有的像楷書,有的如草體,平穩中寓險峻,婀娜多姿,字有重者,皆構別體。全文有二十餘個‘之’字,都變轉悉異,無一相同,這樣的筆法人所不能。”辯才滔滔不絕,侃侃而談,完全忘了太宗的神情變化。

“愛卿見過真跡?”太宗突然發問。

“是,啊,不是。”辯才有些慌亂,忙否認,看到太宗目光如電,犀利逼人。

“大師,朕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大師若沒見過,怎麼可能分析得如此透徹精闢呢?”太宗逼視著辯才。

“啊啊,萬歲,貧僧只是聽智永禪師這麼講過,也就這麼記下了。”辯才心裡有些埋怨自己,說這麼多話幹什麼,言多必失。

“大師,好記性”,太宗嘴角掛著一絲笑,“虞愛卿曾對朕講,說他曾在智永禪師處見過書聖《蘭亭序》真跡。這就是說,智永禪師保有真跡,而智永禪師已經圓寂十幾年了,真跡他沒有帶到西天吧?”太宗想從辯才的神色和話語中抓到線索。

“這個,貧僧不知。”辯才下定決心,對皇上的任何提問,都說不知道。

“大師”,太宗把語氣放鬆了一些,身子向椅背上靠了靠,“朕聽說,智永禪師在所有的弟子中對你最為欣賞和青睞,別人不知道的,大師都知道。朕想,智永禪師乃書聖七世傳人,又有真跡,他肯定傳給大師了吧!”

“萬歲過獎。智永禪師生性仁厚,對每一位佛家弟子皆一視同仁,難分薄厚,貧僧隨永禪師時間略長,或許是蒙禪師錯愛,也是有的。”辯才異常謹慎,“至於真跡,智永禪師怎能輕易傳給貧僧呢?”

“噢,那麼禪師為何對大師另眼相看呢?”

“或許是為臣較愚鈍,處事謹慎吧!”

“謹慎,謹慎。”太宗仔細地揣摩著這個詞,唸叨了幾遍。“大師果然謹慎。但是‘諸葛一生唯謹慎,雲長大意失荊州啊’!”

這話是什麼意思?分明有弦外之音!

辯才沒露聲色。

“萬歲日夜為國操勞,日理萬機,也該休息了,貧僧可否告退呢?”辯才想趕快離開皇宮。

“是呀,大師這麼一說,朕還真有倦意了。那麼大師就退下吧!”太宗擺了擺手。

辯才謝過恩,急急忙忙退出官殿。走在回寺的路上,他一摸額頭,汗都出來了,雖然不是鴻門宴,但是萬歲好像知道《蘭亭序》在我這裡,並且話裡話外還有想要的意思。幸虧我沒有承認。當今聖上既然這麼喜歡,乾脆就奉上算了。不行,智永禪師圓寂前並沒有讓我獻給任何人,包括皇上,況且我也非常捨不得,看來,以後要小心一點。

太宗讓辯才退下之後,倦意全無。看來十分清楚,真跡就是智永傳給辯才,虞愛卿推測得對,但是辯才異常精明,就是不承認在自己手裡。我怎麼辦?一張聖旨讓他獻出?不行,這不是以權壓人嗎?傳出去,好說不好聽。高價收買,辯才非是貪財之人。

那怎麼辦呢?看來只有智取!太宗畢竟文韜武略非常人所比,他想了一個辦法。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