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近日,浙江温州的姜先生向媒体投诉平台反映,尽管手机仍有13GB普通流量,但因所用流量达到100GB而被暂停使用流量功能。这家运营商的浙江客服表示,无法为其恢复,只能等到次月,流量才会自动恢复正常。5月25日,多名客服人员告诉媒体,确有“实际使用流量达到100GB便停止流量功能”的规定,“全国不限(流)量产品也是到100GB(封顶)”。

“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大数据分析

传播趋势

“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如上图所示,自5月27日起,话题持续发酵,5月28日8时起话题热度直线攀升,于当日9时达到话题热度顶峰,随后话题热度有所下降。

地域分析

“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如上图所示,关心这一话题的受众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其次是广东、黑龙江、江苏等地。

敏感高频词

“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在此新闻事件中,敏感高频词分别是“提醒”、“功能”、“利润”等词,敏感高频词是“阴险”、“处罚”、“虚假”等词。

媒体观点

新京报:不管有什么客观理由,运营商的做法已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广告法》第28条规定,“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是虚假广告。不管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的官网至今仍在相关套餐中标有“不限量”字眼。不难理解,这就是运营商在提供“不限(流)量”套餐这项服务业务中,涉嫌虚假宣传。

故此,对于运营商可能存在的“不限(流)量却进行隐性限制”的做法,相关部门应该对他们可能构成的虚假宣传行为予以关注,并调查取证,对其涉嫌违法行为做出相应处理。

齐鲁晚报:针对不限流量产品的“隐形帽子”,消费者应该通过法律渠道积极投诉维权,通信运营商也该拿出诚意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依照法律和商业道德规范经营行为,要么摘掉“隐形帽子”,要么老老实实根据服务产品的功能进行宣传,履行充分准确告知义务。市场监管、电信监管、消协、法院等部门(或组织)则应畅通投诉渠道,全力支持消费者维权,为消费者撑腰并加强监管,用法律手段指导、倒逼通信运营商诚信经营,遵守法律义务,恪守法律底线,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

“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网友观点

@韓堃堃:请问“无限”两个字的意思是啥!

@ID名好难取:移动的无限流量都是100G封顶,不给你明说,只有你流量用完了才会和你说。

@艾克佐迪亚的亡灵:所以这些套餐起名无限流量干嘛呢?

复兴观点

在广告文案中声称自己是“无限流量”,但是用到100个G之后竟会自动降低网速,甚至关闭数据流量功能,让不少网友都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但实际上不仅仅是移动,实际上三大运营商是一丘之貉,多少都有点自己的小算盘。

三大运营商之所以这么无所顾忌想必与其在这一行业的“霸主”地位是分不开的,但是三大运营商站的位置越高,仿佛离群众越来越远,总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把给你的优惠连本收回,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消费者却别无选择。

“不限流量”只是噱头 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之时,理应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三大运营商对有“隐藏限制”的流量套餐称作是“不限量套餐”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广告法》第28条规定,“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是虚假广告。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应有的正义仍旧姗姗来迟,恐怕只会让运营商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诈消费者。

针对这顶不限流量的隐形帽子,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通讯商们应从这一时间上吸取教训,以后的产品都应给出明确的产品功能介绍,不要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弄出一个并不属实的噱头。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发挥作用,对这类用法律手段倒逼这些经营者们诚信经营,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

文/王娜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