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物活起來進言 劉學賢

要建立文化自信,樹立民族信仰,建立文明社會,通過收藏古玩文物,便能夠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中華優秀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由於社會的發展進歩,越來越多的人們明白了,為了增強民族自尊,文化自信,收藏文物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繼承方式,特別是當前處於深化體制改革的新時代,落後於時代的文物體制機制,也面臨著歷史性的變革,改變不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文物政策法規,但是不深入瞭解古玩領域經營的專業文化以及行業的特點,性質,文物體制改革很難成功。不瞭解民間市場和古玩商圈裡的那些事,便無法找到改革開放的路徑。

為文物活起來進言   劉學賢

1:幾十年嚴苛的文物法規並沒有有效的抑制地下古玩交易。實際上自五十年代直至今天,古玩一直處在控制與反控制的狀況,買賣和收藏從來沒停止過,這值得我們思考。

2:一直以來不允許民間買賣收藏古玩,雖然控制了物,但是造成幾十年收藏

的斷層,阻斷的卻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被忘掉的是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

3:王世襄老先生是民間收藏大家,一生收集的文物最終還是捐給了國家。這說明私人收藏是愛國且有覺悟的。官方不瞭解並且低估了守法經營和收藏的核心價值觀,太多的事實證明,絕大多數收藏愛好者是文物的保護者,盜掘走私必竟是少數。

為文物活起來進言   劉學賢

4:要了解古玩業界的基本理念,那就是好,少,精的民間國寶不會在販子手裡,商人手裡,也不會在一般愛好者手裡,文物精品最終必然歸屬於有鑑賞水平的收藏家手裡,愛收藏的群體是不會走私文物的。王世襄老先生便是私人收藏的典範。

5:古玩存檔,設立戶口實質上是文物改革換湯不換藥的頑瘴痼疾。古玩交易存在著隱密性,表現在買誰的,賣給誰了,買的是什麼,是誰賣的,賣了多少錢,花多少錢買的,古玩從哪來的,又去哪了,都是保密不外洩的,其目地,一是確保收藏安全,二是為了市場再流通,三是躲避現行法規的監管,如果深入到民間及複雜的業界裡,就知道文物的統計,歸納,登記,建檔政策可行不可行了。

6:科學研究具有極強的知識性和專業性,科研工作,黨是外行,黨的領導職能主要是把握科研的政治方向,同時為科研做好後勤服務,這是黨的一貫政策。古玩領域同樣是一項知識性專業性很強的科研工程。不遜於考古學術研究領域。如果不具備專業監菅能力,不充分調動行業的積極性,是無法規範市場的。

為文物活起來進言   劉學賢

7:為什麼會出現文物走私的現象呢?那是因為外國人給的錢多。所以商販想方設法把挖出來的文物賣給外國人。但是自2000年以後走私的現象相對減少了,原因是中國的藏界有錢了,老古董商曾經說過,外國人懂古玩的人很少,還是中國人懂得自己的文化,所以國內市場比國際市場大。這說明經濟發展對文物保護起著重要作用。

8:

經過對公開鑑定活動的觀察發現,體制內專家學者的鑑定眼力比市場上的行家商家的鑑定水平差的遠。鑑定水平和治理能力落後於市場的變化,同時落後贗品的偽造速度,因而造成了一些鑑定誤判,文物流失,司法缺陷。

9:由於改革深入,經濟快速發展,古玩市場的變化很快,如果按照嚴格的文物法規,古玩市場絕大部份屬違法經營和違規收藏,有朝一日會被取締,處在這種不確定的政策形勢下,商界藏界的一切信息必對其保密,另一方面無論民間在文化傳承上,鑑定水平上,學術研究等方面有什麼突破性的成就和創新,都不會有合法性和話語權。

為文物活起來進言   劉學賢

10:必須承認現行文物法規與市場和收藏之間長期存在著暗中對抗的現象,民間的牴觸情緒,造成市場和收藏界,以及對保護文物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使政策法規難於落實。

11:近幾年,市場上假冒古玩氾濫成災,偽造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不得不承認,由於某些專家在鑑定上出現了失誤,把贗品誤判為真品混淆了是非,顛倒了黑白,這是造成假冒古玩氾濫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地上地下的文物很多,國家很難掌控,因此保護文物是全民的事情,但是保護意識,決定著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只有親身觸摸和收藏才能感受到歷史文物的厚重,才能對華夏文化建立濃厚的感情,也才能夠自覺的保護文化遺產,這不是獨家專控能夠解決的。

13:既要保護文物又要讓文物活起來,這一惠民的舉措是積極的,如果敢於突破傳統觀念,深入機構改革,瞭解行業,順應民意,將會有很多搞活文物的形式和方法應運而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