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这6大武器在关键时刻能助你“挽回局面”

如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需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提供相应的证据则是必需的。同时,有些职场证明不仅关系劳动权益,还间接影响买房买车、出国、子女上学等生活事项,也得注意保存!

1、劳动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能会在工资收入、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由于没有证据而遭受损失。

如果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①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②考勤卡、工作证等;

③社保缴纳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④工作记录、出差的相应证据等。

身在职场,这6大武器在关键时刻能助你“挽回局面”

2、工资条

工资条不仅能反映员工每月工资总额,还能判断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有没有在工资中扣除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个人所得税。

3、加班证明

劳动者也有权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依法保障自己的加班劳动权益。这时候加班证据就相当重要了。

单位领导用QQ通知加班,在内网上公布加班人员名单,单位张贴书面加班通知,写有作息时间的规章制度、考勤制度等,都可以作为加班证明。

身在职场,这6大武器在关键时刻能助你“挽回局面”

4、离职证明

离职证明是社保部门判定是否支付失业保险金的关键性证明材料。

同时,它可以证明离职员工在原单位的相关工作经验,有利于相关职位的应聘。

再次,办理离职员工的人事关系、社保、公积金转移等手续都需要用到离职证明。

5、社保权益记录证明

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是指以纸质材料和电子数据等载体记录的反映参保人员及其用人单位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享受社会保险权益状况的信息。

6、个人完税证明

生活中,出国办理签证、办理居住证、申请政策性住房、汽车摇号、子女上学可能需要提供《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身在职场,这6大武器在关键时刻能助你“挽回局面”

许多劳动者分不清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并且容易发生两种错误认识。

该合同属于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仅仅通过劳动协议是不能确定的。

第一种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劳动者提供劳动,单位支付报酬,因此,签什么合同都一样,双方都构成了劳动关系。

另一种认为,只要合同上写的是劳务合同,就不存在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基于第一种认识,很多劳动者在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去劳动仲裁,但对于签订劳务合同的劳动者,往往被告知不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应按照合同法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基于第二种认识,劳动者虽然与单位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因为签订的是“劳务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所以在面临自己劳动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也只能自认倒霉,不愿意主动提起劳动仲裁。

事实上,一方面,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在形式上有本质的区别,两种合同往往对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对于合同双方的法律关系,又不能仅仅从合同本身的形式来进行区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