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風采錄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汪建旭

男,1972年出生於甘肅省武威市,中共黨員,高級農藝師,蘭州市領軍人才,中組部第十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994年6月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農產品貯藏加工專業,獲學士學位,1994年9月參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12月取得高級農藝師任職資格,2011、2014、2017年分別被聘任為蘭州市領軍人才,2013年入選第十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現任蘭州市農科所和平試驗站站長(兼任蘭州市農產品貯藏加工試驗中心主任、蘭州市農研中心黨總支第一支部書記)。

汪建旭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農業科研、技術推廣以及農產品貯藏加工的試驗研究及農業試驗基地的管理工作,長期堅持深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能熟練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指導農業生產,解決農民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近幾年來,作為全省尾菜處理省級專家組專家和蘭州市領軍人才,他一直從事尾菜資源化利用的試驗研究與示範推廣工作,在農業生產一線與農民直接打交道,工作一直是連軸轉,雙休日經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酷暑天常常在田間地頭調查尾菜的時空分佈和資源化利用的示範推廣工作,嚴冬裡也要奔波於各養殖場,認真指導尾菜青貯飼料的草食畜育肥技術,把政策宣傳到戶,把技術傳達到人。他的這種對事業認真負責的精神,常常令身邊的同事感動,為農業面源汙染防治、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

近年來,汪建旭作為尾菜資源化利用技術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在甘肅省地州市農業科研推廣單位中率先開展農產品貯藏加工學科和創新團隊建設工作。近五年來,先後主持完成了農業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蔬菜清潔生產技術模式探索總結》、甘肅省科技支撐計劃《蔬菜產區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及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及蘭州市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尾菜能源化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等科研項目10餘項,創新提出了尾菜飼料化、沼氣化、肥料化等資源化利用技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各類國內外科學期刊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2篇、國家核心期刊10餘篇,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三年來在全省累計推廣面積12.15萬畝,新增純收益5558.36萬元。項目成果的推廣應用,從技術上解決了尾菜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使我省尾菜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楊文雄

男,1964年出生,甘肅會寧人,現任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所長,兼任甘肅省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甘肅省小麥種質創新與品種改良工程實驗室主任,農學博士,研究員。2016年獲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6年獲中共甘肅省委授予甘肅省優秀專家稱號。

楊文雄1986年參加工作,長期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工作。先後主持選育了以隴春27號為代表的隴春系列小麥品種10個。其中“水旱兼用型春小麥新品種隴春20號”、“高產優質春小麥新品種隴春23號”、“高產廣適春小麥新品種隴春26號”分別於2004年、2008年、2012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抗旱豐產廣適春小麥新品種隴春27號”,於2009年通過甘肅省及國家品種審定,2015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完成的“CIMMYT小麥引進、研究與創新利用”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眾多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對西北春小麥提質增效做出了重大貢獻。

缺水是制約甘肅農業發展最大的瓶頸。在與乾旱的長期鬥爭中,如何進一步系統改良小麥品種,選育出一大批在產量、品質、抗病、抗逆等特性方面表現較突出的小麥新品系,並加大推廣示範,成了楊文雄和他的團隊最重要的工作。他所在的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2009年成立,現在有職工26人,其中博士6人,碩士7人,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最年輕、研究力量最強的一個研究所。2017以來,研究所選育出來蘭天系列、隴春系列的小麥品種20多個,據不完全統計蘭天系列、隴春系列小麥品種佔甘肅省小麥播種面積的35%,2003年以來,甘肅糧食取得了“十三連豐”的好成績,先後跨越了800萬噸、900萬噸、1000萬噸和1100萬噸四個大臺階。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謝仁謙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王永紅

王永紅多年來在動物防疫工作中每年定期不定期對全縣廣大基層防疫人員進行免疫技術、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培訓,並在實際免疫過程中,巡迴檢查,發現免疫操作中細節問題及時糾正,有效提高了永登縣廣大防疫人員的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免疫技術水平。

多年來王永紅每年利用科技下鄉、雙培雙帶、雙聯扶貧等多種機會,採取集中培訓、進場入戶、現場指導、諮詢問答等多種形式在全縣進行動物疫病綜合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疫病的危害性及防控措施,畜禽科學養殖、玉米秸稈青貯等技術宣傳培訓和推廣,培訓場次100多次,人數一萬多人次。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楊學英

女,1966年出生,甘肅永登人,永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2014年榮獲全市基層農技“先進工作者”、2015年獲得永登縣農林系統先進個人、2017年獲得永登縣農林系統先進個人。

楊學英1987年參加工作,現任高級農藝師,30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為保證旱作農業項目的順利實施,楊學英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村莊院落,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的宣傳培訓,切實促進旱作區糧食生產,也正是因為她的認真工作,才能使全面雙壟溝播技術在永登縣能夠迅速推廣,截至目前推廣面積達到19.1萬畝,旱作區玉米平均單產達到420公斤,總產達到7980萬公斤。全面雙壟溝播技術的推廣從根本上解決了山區農民的糧食問題。

楊學英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手段,降成本、促豐收,讓農民受益不淺。由她負責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實施,在永登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過多年的推廣該項技術在全縣達到全覆蓋,平均畝增產38公斤,畝減不合理施肥量(純量)4.3公斤,畝均節本增效69.2元,每年節本增效5120.2萬元。該項目讓農民科學施肥的意識進一步增強,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與此同時,楊學英還一直致力於做好糧油做物的技術推廣。她積極開展田間試驗研究,在七山鄉圍繞小麥、玉米、馬鈴薯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玉米套種黃豆、小麥寬幅勻播“3414”等試驗50多項,根據試驗結果在甘肅農業科技上發表《高海拔地區早熟玉米全膜雙壟溝播密度試驗》的論文。她為有效解決紅提葡萄品質下降的問題,開展了紅提葡萄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試驗、粉塵劑、芽孢桿菌防治霜黴病、灰黴病、白粉病防治試驗,著力提高紅提葡萄產量和品質。為解決日光溫室蔬菜連茬栽培,導致溫室病蟲害發生嚴重,造成蔬菜品種下降的問題,她長期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結撰寫了《永登縣日光溫室深冬一大茬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控措施》的論文,在甘肅農業科技上發表,為農民如何在日光溫室中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做出了有效的指導。

楊學英還圍繞高原夏菜產業,綜合應用科學施肥、節水技術、綠色防控、新品種推廣等技術,加大娃娃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力度,切實提高高原夏菜產量和品質。在病蟲害防治上為提高蔬菜的質量安全,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燈、板、(加誘芯)藥”三位一體的綠色防控法,完善了高原夏菜標準化栽培技術,通過項目的有效實施和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相關技術的有效推廣逐漸培育了具有區域特色的支柱產業,農業產業區域性佈局更趨合理,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收入顯著增加,為全縣農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劉翔

男,1978年出生於江西吉安,現為蘭州大學萃英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職博士生導師。2000年至2006年在南開大學物理學院學習,取得理論物理專業博士學位。2006年至2008年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隨後,獲葡萄牙科學技術基金會資助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從事粒子物理研究。於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在2012年獲得了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優青)的支持,在2013年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並於2014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劉翔教授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唯象學的研究,特別是在量子色動力學與強子物理研究領域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在多家國際著名物理學術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了180多篇研究論文,其中發表於美國物理學會的系列論文有110篇,研究工作被引用4500多次。

2006年獲得南開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劉翔,經歷了數年在北京大學和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的研究工作後,2009年受聘“蘭州大學翠英特聘教授”,成為當時蘭大最年輕的三級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劉翔主要從事的是高能物理唯象學的研究工作,屬於純基礎性的前沿科學研究,他瞄準這一方向,在量子色動力學的非微擾強相互作用領域做出了有影響的工作。他的150多篇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頂尖刊物上,並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其研究成果被許多國際大實驗組正面評價和實質性引用。目前,他主持並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十多項國家和部級科研項目。

瞄準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劉翔始終銘記這兩點。他認為,無論做基礎教學、研究還是應用教學、研究,都要盯住國家需求、社會學要,只要長期堅持,一定會有作為。在他的積極推動下,促成了蘭州大學參加“國家大科學裝置”的物理研究。期間,他完成了蘭州大學與中科院近物所聯合共建“強子與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物理研究中心”的籌建,並擔任中心主任。通過該平臺,有效的整合了蘭州大學與中科院近物所在強子物理研究的科研力量,使得該團隊成為我國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力量,並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09年11月,他代表蘭州大學正式加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一個實驗國際組合。通過他的不懈努力,使得蘭州大學粒子物理研究所與我國兩大科學工程裝置(中科院近物所的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和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物理研究直接對接。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段望春

男,1974年出生,甘肅鎮遠人,甘肅省機械科學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先後主持、參與多項科研工作,其中有六項通過科技成果或新產品鑑定,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十餘篇,申請專利五件,近十年,和他的團隊圍繞鐵合金冶煉設備的節能環保展開技術攻關,為相關企業提供多項實用技術和設備,每年獲得經濟效益約3000萬元。

鋼鐵企業熔爐內上千度高溫的熔融鐵水,在生產過程中時常會因為爐內壓力和澆鑄等原因飛濺出來,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但常規的電子控制系統又會因為電爐產生的強大電磁場而失效,很難實現自動化生產。段望春和他的團隊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落實軍民融合發展,將多項電磁屏蔽、航空插頭等技術和產品運用到金屬冶煉設備中,研發“礦熱爐高效加料技術及裝備”,使金屬冶煉操作從人工時代進入機械化時代。目前,他們的技術和設備已使周邊省份的四十多家企業受惠。這項“礦熱爐高效加料技術及裝備”項目,獲得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段望春與2005年主持A212不鏽鋼焊條的研製通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及新產品鑑定。同年主持A482不鏽鋼焊條的研製通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及新產品鑑定。2006年支持新型銅基形狀記憶合金(CuAlMnX)的研製通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鑑定。2008年支持多元複合強化高錳鋼堆焊合金焊絲的研製通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及甘肅省經委新產品鑑定。2009年主持新型鎳鈦低溫超彈性合金通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鑑定。其中“多元複合強化高錳鋼堆焊合金焊絲的研製”項目獲2009年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五年,段望春主要從事礦熱爐清潔節能裝備的研製,從鐵合金生產的關鍵工序入手,對大容量礦熱爐生產流程進行了優化改進。為實現大容量礦熱爐生產工藝流程的高效化和清潔化,做到鐵合金生產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節能環保。研發了大容量礦熱爐高效布料設備和清潔澆注裝備。本裝備的研製,符合國家和我省對冶金行業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同時也滿足鐵合金行業技術裝備發展的迫切需求,有利於鐵合金企業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不僅可以為裝備製造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可為裝備的使用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2015年主持研製礦熱爐高效加料技術及裝備,榮獲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2016年主持研製大容量礦熱爐澆注系統清潔生產技術及裝備,榮獲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劉泉辰

男,1987年出生,甘肅蘭州人。2016年12月榮獲2016年蘭州市基層科普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4月榮獲第32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二等獎。2017年6月榮獲2017年甘肅省中小學校科學表演大賽——甘肅省優秀指導教師獎。2017年12月榮獲2017年蘭州市基層科普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4月榮獲第33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劉泉辰在澳大利亞上學時主修科學教育,碩士畢業從事教育工作時接觸到“探究式教育”,發現它涵蓋了生命科學、設計與技術科學、物質與物理科學及地球與環境科學四大科學領域知識體系,覺得非常有興趣。

2016年劉泉辰回國以後,以涵蓋生命科學、設計與技術科學、物質與物理科學及地球與環境科學四大科學領域知識體系的“探究式教育”實踐教育課程為基礎核心創立蘭州澳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並創造性地推出了“科學知識+動手實驗+拓展表達+團隊協作”的四位一體的創新教育新模式。

自創立澳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以來,劉泉辰擔任公司總經理、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全面負責和主持公司的技術研究與開發和生產技術攻關,在研發和科技創新上,不斷地追求新的高峰,結合市場需求及企業發展方向,帶領公司技術中心研發團隊進行技術攻關,研發推廣了多項科普服務技術,兩年間以“科普惠民公共服務技術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各類科普活動,在原有科普資源研發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採集和挖掘公眾的科普需求,創造性地推出以自主研發的科學實驗套裝為輔助資源為社區、學校等提供科普服務的科普惠民公共服務技術項目。項目以提供科技類親子體驗活動、科普表演展示活動、科普講座活動、科普培訓活動四種類型的專業科普技術服務為主,銷售自主研發的、與技術服務內容相匹配的科學實驗套裝為輔。目前,該項目已在以西固區為重點推廣範圍內開展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多達近百場次,同時配套科普套裝已在小規模生產試銷售階段,為地區社區、學校輸送了大量優質科普資源,估計科學普及受益人數可達8000多人。

以“科普產品研發與創新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各類科普進校園活動,以科普信息化為核心,著力優質科普內容資源、提升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普人才和科普產業發展為目標,結合中小學科學課程,推出具有趣味性和體驗性的科普創新課程及與課程配套的科學實驗套裝。目前,該項目已研發科普創新課程小學、初中、高中各一套,課程已在蘭化一中、蘭化三中、福利一校等學校共開設近50課時。

此外,在西固區科協、科技局的幫助下,劉泉辰主動參與到周邊學校和社區的科普活動中,僅去年5月至12月,以“科學試真”、“科學魔幻秀”為主題的特色科普巡展活動就舉行了30多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