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个车,你的个人信息就被全部泄露!

花季女孩在滴滴顺风车上惨遭毒手,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议论最多、最担心的是网约车的安全问题。

滴滴打个车,你的个人信息就被全部泄露!

昨天,滴滴发布公告透露三点信息:自5月12日零点起,一是顺风车停业整改,二是对所有签约司机全面审查,三是运营及客服全面整改。

视而不见的风险,往往是最大的风险。

不少人都坐过滴滴的顺风车。人们不打快车、专车而选择顺风车,看中的是它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可是,滴滴的顺风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拼车,背后还有不为人知另一面。可能正是因为这“另一面”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才对潜在的风险缺少认知,更谈不到加强防范。

滴滴在顺风车业务的引导页面上,希望用户填写更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段和职业。但滴滴并没有向用户明示,顺风车主在接单时,司机是可以看到这些信息的。而实际上,这些信息未经乘客同意,已经“报”给了顺风车司机。更令人不解的是,行程结束后司机还可以对乘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留言,也可以从滴滴设置的“标准选项”中选,其中就有“颜值爆表”、“声音甜美”等对乘客容貌的描述。

滴滴打个车,你的个人信息就被全部泄露!

也就是说,乘客在打顺风车时,司机已经对其年龄、职业、相貌等信息一清二楚;但乘客却一直蒙在鼓里,并不知道自己的隐私已经公开泄露。因为司机们的“评价”乘客是看不到的,只有对司机进行评价后才能看到。试想,顺风车对乘客来说不过就是一交通工具,有多少人会留意司机的外貌和素质?更不要说加关注留言了。

把乘客变成了“透明人”,让司机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即便是顺路,仍然可以“人多不拉”、“长得丑不拉”。这不但拉低司机的职业道德,还可能引发司机载客动机不纯,年轻貌美的乘客抢着拉,甚至可以绕道“专程”接送。顺风车变了味,对被选中的乘客特别是漂亮姑娘来说,危险系数明显增加。

滴滴打个车,你的个人信息就被全部泄露!

5月11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刊出一则评论指出,网约车企业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如果没有乘客和司机的选择,再大的网约车平台终将轰然倒塌。

认清了问题的根源,整改才更有目标和针对性。交通出行安全是第一位的,乘客信息安全是运营安全的重要一关。

乘客打顺风车是约车不是“约会”,与出行无关的信息平台公司就别散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