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做什麼生意好呢?

一個國家經濟越發達,個人的機會便越少。比如現在美國年輕人和日本年輕人。其實他們比大多數的我們更絕望。改革開放的時候處處是商機,互聯網和淘寶剛崛起的時候也處處是商機。

2018年做什麼生意好呢?首先我說一下做哪些生意不好,風口上的生意不適合你做。因為你錯過了所有的風口,已經證明你不適合做風口生意,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風口。真正知道的是不會說出來的,早已暗暗佈局。

第二,個人覺得比特幣不是好的生意,什麼時候比特幣才是好生意呢?就是當大家不討論比特幣的時候。這句話懂了就懂了。

一個品牌打造成網紅很難,但是一個網紅打造一個品牌很容易。這就是為什麼要先成名。

具體的生意沒辦法說。但是任何生意或者產品,最大的是推廣成本,只要解決了推廣 成本,接下去就好做了。而且,沒有回頭客的生意是不長久的。推廣加回頭客模式,就能找到適合你的生意。

我覺得掙錢的捷徑只有一條,那就是堅持。

2018年做什麼生意好呢?

先從互聯網創業說起吧。

互聯網高速發展了10年,他只是起到了流量重新分配,並不生產任何商品,

阿里搭建起平臺,億萬用戶流向購物平臺,早期在阿里出售商品有流量紅利,肯定賺翻了。

隨著電商的日趨飽和,大家都上網賣東西,紅利就消失了,線上和線下競爭一樣劇烈。

而且還要承受平臺高昂的廣告費用。

o2o、共享經濟的出現,還是流量重新分配的演變,只是做了行業細分。

餓了麼不生產任何食物,滴滴也沒有一輛車,還是需要實體的支持,他們只是專注一個領域,做流量的聚合到網上再分配,提高了服務效率而已。

從這兒不難看出,互聯網的風口只有行業細分、提升服務效率,才能提升價值。

早期的互聯網經歷了草莽時代,就如同改革開放初期,只要你有膽就能發財,售樓處前臺放條狗都能賣出去房子。

現在不同了,同樣的商品質量,你還要拼文化、拼服務。什麼商品能讓你忽略價格?只有那些國際品牌,一個包幾萬,還有那麼多人買。所以行業細分要明確市場定位,是高端還是低端。

互聯網這些年,砍掉了中間商,破壞了生態鏈,以前國家發行100塊錢,要通過多層交易倒手,才回流到銀行,錢是流動的。

如今,你發了工資還房貸,直接給銀行了,買東西直接給了一手批發商,錢不流轉了。

所以說2016年,大家都沒錢花,零售業突然萎靡了。

我們看到很多零售倒閉,商場關門。唯獨快餐業火爆。

還有定價在一二百的優衣庫很火爆。這些定位符合當下的經濟形勢,這就是從價格定位上細分。

再舉個細分行業的例子:

你在小區開超市,覆蓋的區域最多直徑500米,無論你服務再好,顧客也不可能隔著幾公里來買泡麵。

你的覆蓋範圍有限,所以只能豐富品類,來提高交易量。

互聯網不是這樣,直接面對的是全國,覆蓋的範圍就大大增加了。

但是,網絡商品同質化很嚴重,不管搜什麼,海量的信息肯定淹沒了你,大眾化商品就不適合了。

2018年做什麼生意好呢?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只有做行業細分。

比如,大家都做減肥產品,我們就做增肥產品,這個需求是很小的,減肥產品幾乎每個女人都需要,增肥恐怕一千人裡只有一個。

你如果在10萬人口的縣城賣,目標客戶只有100人,少的可憐。

你如果在1000萬的都市賣呢?就有10000個目標客戶。

如果你在互聯網面對8億用戶,那就是海量的需求了,即使萬分之一的人搜“增肥” 也會給你帶來不小的流量,而且,你的競爭還很小。

這就是互聯網細分行業的優勢。

我們知道趕集網上什麼都有,租房、婚戀交友、二手車。

現在趕集網上任何一個小版塊,都可以細分成一個行業。比如做二手車的瓜子人人 ;做租房的鏈家;做婚戀的珍愛,哪個都是市值上億的互聯網公司。

哪怕月嫂保姆行業,都可以做成一個獨立的細分領域。

2017年,還會繼續細分,有的專做金牌保姆,提供差異化服務,打造高端服務體驗。目標客戶更明確,自身優勢更突出。

提升文化內涵、提升附加值,打造出一個細分行業。一張宣紙幾塊錢,大師題個字就值幾萬,一捧土不值錢,做成藝術品就翻上萬倍,

細分才有市場,提高附加值才有利潤,2017年把握細分領域,提升商品品質和服務,相信一切營銷法則都會大道至簡,迴歸到商品本質上來。

2018年做什麼生意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