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暴跌將成為歷史轉折點:誰信了,接下來將虧得一敗塗地!

最大的謊言——慢牛!

有股友感言,抄在了2638點卻套在了3400點,不光是幾個點,有的套了幾十個點,而當初6124點的歷史大頂,銀行裡面的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全部創出歷史新高,這可是3000多點啊,怎麼就能超越當初6124點的位置呢,有網友再次感言,招商銀行套在了6124點,卻在3300點解套了,放眼全球這種情況堪稱首例。

作為A股的投資者不斷的見證歷史,這一年特停就像家常便飯,再不聽話就窗口指導,喊話等各種保護手段層出不窮,而投資者的內心有多苦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臨近年末,各種佛系股票、佛系股民開始上演,很多個股已經失去寶貴的流動性,全天就像一潭死水一樣,很多散戶幾萬塊錢就能砸盤,徹底的體驗了一把做主力的感覺,這不過這感覺有說不出的痛。

減持狂潮襲擊市場的時候,韓志國教授為股民發言,最終換來了新的減持新規,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離婚分割股份的、質押銀行強行爆倉的、各種清倉式甩賣的,這麼好的減持新規被這幫無恥之徒搞的面目全非,你對得起韓教授的為民請願嗎?

面對公司股價長期下跌,有的老總想到了員工兜底增持,看似是不錯的好方法,可很多員工就是不領情,有的員工響應老總的號召,掏出工資大膽增持,可過一段時間老總藉故把你開除了,兜底的股票無底線的繼續殺跌,沒了工作又沒了工資,真是處處是套路。

不多說了,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了,不過有一點,市場再難做我們依然活下來了,而且還能賺錢,這就表明高超的技術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最有利武器,我們不需要某些心口不一的人來保護我們,我們要拿起武器,自己保護自己。

週三暴跌將成為歷史轉折點:誰信了,接下來將虧得一敗塗地!


中國股市的本質:

很多股民進行股票交易,卻不瞭解中國股市的本質是什麼,它在國家層面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今天跟大家說一下我對中國股市的一下看法。

我們都知道,股市裡本身也不生產錢,為什麼要進行二級市場交易?這個市場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就需要了解中國股市的本質,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股市的本質,我認為它是管理者的一個“工具”而已,這個“工具”的作用就是“融資”,這個是國家有利益的事。

這一點可能比較難於理解,試想,股市在開起來之前,中國企業的融資大部分通過銀行放貸而來,這些貸款不非都沒有風險,如果企業經營不善,不然存在壞賬,這些壞賬誰來買單呢?肯定是銀行了,但是中國的銀行又是誰的呢?是中國國家政府的,那麼政府就倒黴了。因為我把錢存在你的銀行,因為你銀行經營不善,出現大量壞賬,我的存款你不能不還啊,利息可能我不要了,但本金你總得給我吧。那麼就給國家造成很的壓力。那麼為了還這筆,國家也沒有錢,那怎麼辦?印鈔票,又會引起通脹,大家都很煩勞。股市,以及類似的遊戲,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人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實映像,它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你自己,它會讓你的人生更加成熟。如果你對股市有了瞭解後,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後,可以用股市來對應這些問題,你會發現原理居然是一樣的,其實所有的事物都一樣的,無論怎麼變化,它們是同一個規則。

我不清楚其他人怎麼看中國的股市,我個人看來,中國股市的遊戲規則,說起來是照顧普通投資者,實際上是照顧大主力,也就是將社會閒散資金重新收集回來的工具,所以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還是隻當作來這裡玩玩,不要太當真的好,尤其是把身家都投入進去的,那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當然,有一種人即使不把身家投入到股市上,有其他機會,他也會投入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和人有關,只是股市給了個機會而已。要想在中國股市獲得成功,需要投入很多的努力進去,如果指望隨隨便便就從股市取點錢,實際上是懶惰的一種表現。如果將這個精力投入到另外一個行業,也許會做到行業的頂端,但不排除有人喜歡股市這種單打獨鬥的方式,不喜歡與人交往的生活,那把精力投入股市也沒問題,股市畢竟也是一種行業。

我進入股市的目的與很多人不一樣,雖然賺錢也是我的一個目的,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則,就如同計算機是通過0和1兩個邏輯概念組合而來,我想知道股市是否由類似的0和1組合而來。你要是問我現在是否知道了,那我只能說,即使是現在,我也不完全知道股市到底是啥樣子。我只是人類遊戲中的一個角色而已,在遊戲中的角色怎麼能夠知道設計遊戲的造物主是如何考慮這些遊戲規則的。


股票有雙擊和雙殺,投資人自身一樣有。很多默默無聞的人靠著某個或者某年的經典戰績,業績飛昇而人氣暴漲,這其實就是一個雙擊的過程。本身這無疑是 件幸運的好事,但如果由此被讚譽綁架最終只會自己把自己騙了,那時慘烈的雙殺幾乎不可避免。投資的劇情裡新鮮的橋段不多,主角換得勤而已。商業世界的一個 鐵律就是:凡超額收益,必具有高深壁壘。這一顛簸不破的真理,不會因為我們是做股票投資的、也不會因為我們選擇的投資風格不同而改變。

成 功 的投資必然是困難的,長期要想獲得超額收益更是難上加難,它會對所有的風格都一視同仁。只不過,不同的投資風格和策略難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我有時候想,最 可憐但又無可救藥的人是怎樣的?不學無術?懶惰?愚蠢?其實都不是,而是不識好歹。不夠聰明可以用勤奮彌補,懶惰和不學無術若有貴人相助也可。不識好歹就 麻煩了,本來是害你的人當做恩人,明明是幫你卻被當做敵人,這輩子還有好嗎?重點來了,股市裡這樣的人可真心不少。

投資就像是在一片最熟 悉 的土地上週而復始的耕作,旅行卻是到處尋找不同的風景和體會不同的生活。用恆定保守原則下投資賺的錢,去不斷實現新奇的旅程,該是多美好的人生?但如果做 反了:總是用各種新奇的招數在股市碰運氣找快感,卻最終既沒賺到錢還被綁死在電腦前,那又是多麼可悲?

無知、浮躁和自負,可能是投資中最 危 險的三個弱點。但比這三個單項更麻煩的是複合型的危險,比如無知+自負就升級為了愚蠢,無知+浮躁就淪為了賭徒,而三者皆中就是典型的“愚蠢的賭徒”。由 此可知,持續學習、戒驕戒躁、擁有自知之明並且誠實面對自己,是避免成為愚蠢賭徒的必要前提。

驅動著人們去做加法(效率最優化)甚至乘法(加槓桿的效率最優化)的根本,其實是一顆貪婪而浮躁的心。當然世界上有天才,但賭自己會是天才這種小概率事件卻不明智。然而人們寧願追逐不明覺厲的美夢,也懶得去思考投資最本質的規律和最質樸的方法。

週三暴跌將成為歷史轉折點:誰信了,接下來將虧得一敗塗地!

“輸 得起”看起來是一種低姿態,實際上卻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輸得起的,要麼是足夠年輕要麼是具有足夠雄厚的資源後備。在投資中這往往是個悖論,越輸得起的心態 就越好,行為越不容易跑偏;反而越輸不起的就越想賭把大的儘快翻身。無法跳躍這個心理陷阱,就很難真正形成投資意識。

股民很難賺錢的原因是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而不是相反。當越是關注別人賺了多少錢時,你的錢就越難賺,你越感覺自己的股票難賺錢,你的操作就真的會越來越不賺錢。就像有一種寵物叫“別人家的寵物”,也總有一種股票叫“別人家的股票”,當你看在了眼裡,也就輸在了心裡。

從策略上而言,對於劇烈的偏離完全視而不見可能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倉位非常集中的情況時更是如此。當然這可能容易錯過幾十倍的神話,但也能避免孤注一擲的風險。這取捨之間的度,與投資的基本預期、風險與利潤的選擇,機會成本等都有關。

由 於股票的市場定價是市場集體性預期與情緒綜合決定的,所以即便是在個股研究上非常出色的投資人,也總是面臨超預期波動的衝擊。對此投資所能做的選擇,可能 要麼利用(資金和體系優勢),要麼認錯(發現自己對企業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要麼忍受(失去了利用的能力但不覺得自己犯錯),別無它法。

市 場往往喜歡挑選一些特別勇敢而又幸運的人,對他們非常配合自己的舞蹈頒發閃亮的獎章。這些人佩戴著獎章接受眾人的膜拜和喝彩,得意洋洋而信心百倍。然而如 果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勇士勳章獲得者的下場,卻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最終被市場扔進了垃圾箱。勇敢+幸運+追捧,這是市場的詛咒而非祝福。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投機者真正的死敵。恐懼和貪婪總是存在的,他們就藏在我們的心裡。無論是在什麼時候,從根本上說,由於貪婪、恐懼和無知,人們總是按照相同的方法重複自己的行為 --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數字構成的圖形和趨勢總是一成不變地重複出現的原因。


關於交易市場

資本市場是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用於指導交易的各種理論時常令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充滿希望,如若獲得葵花寶典,又時常令交易者絕望唾棄,人們花費無數的時間學習有關市場的各種理論,...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星象八卦...,在我看來,這都是捨本求末,我們最應該追隨的就是市場本身。

市場是什麼?市場是一個充滿幻象的地方,也是令人充滿幻想的地方,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湎於資本市場?難道是受金錢的誘惑?不是,這背後是人類的賭性和人類的貪念。

如果想追求刺激,可以去打家劫舍,如果懼怕無聊,可以去飲酒把妹,只有人類的貪念和賭性才會讓一個人捨不得離開市場,只有人類的貪念才會令自己相信時時刻刻存在的波動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贏利機會,於是,受制於本能的賭性和貪念,市場中的芸芸眾生將自己大量寶貴的精力放在尋找希望能夠迅速致富的聖盃上,對於如何建立穩定贏利的投資策略卻不聞不問。

在此,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無論是百年前的Livermore還是當今的掃地神僧,他們做的事情都不是對市場的隨機波動進行賭博,而是對市場高概率的升跌進行交易。他們能活下來,是因為那些嗜賭如命的人早已經死掉了,那些死掉的交易者用自己的生命和金錢為勝利者慶祝。

但是,什麼才是“高概率的升跌”呢?這是所有人苦苦探求的問題。市場的未來到底會怎樣?還會繼續漲嗎?能漲到多遠?其實,誰也不知道,作為一個職業交易員,我們也不應當把精力放在猜測市場的隨機波動上面,我們能做到的是從市場本身尋求答案,並且使用這個未必是正確的答案加上自己的交易策略尋求一個穩定盈利的方法。

說到這裡,認真學習過的人肯能會想到“交易系統”這個詞。這很好,做交易是應當有系統,但是大多數人只用一個破陋的系統就想著可以一統天下,不分趨勢不分震盪,不分市場不分品種,殊不知,這系統也只是表象。如果沒有深刻的邏輯歸納和總結,大多數人走到交易系統這裡也就止步了。還有一些人會想到風險控制,這也很好,但是大多數人也只是想到止損,殊不知,止損的依據才是系統的核心。

各位從書本中看到的知識,如果沒有深刻的思考,也就只是知道了而已,我想提醒各位的是,用“知道的知識”而非“理解的知識去交易”只是賭博,並且是吃了毒品之後的賭博。運氣好的,可以在賭博的過程中發現危險及時退出,運氣更好的,可以修改交易策略減少損失,只有那非常少的一部分,可以盈利。大多數人運氣沒有那麼好,於是就成了市場勝利者的祭品。

如果你只是看了幾本書,淺薄的知道了大致的內容,然後充滿了信心,那請聽我的奉勸,離開這個市場吧。除了市場,還有詩和遠方。

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還有心學習,這裡或許是你的修道場。

勇氣 與 果敢

作為一名職業交易者,要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的市場機會其價值是不同的。空間大的機會自然要比空間小的機會來得寶貴,盈虧比大的機會也要比盈虧比小的機會來得值當。面對好機會就應當拿出勇氣果敢下注,面對不好的機會就應當謹慎冷靜,耐心等待。隨意和懦弱的性格特質都是交易者應當逐步改進的。

問題是,勇氣和果敢從哪裡來?首先要清楚的是不能從無知者無畏中來,這會害死自己。勇氣和果敢應當建立在正確地認識交易標的的基礎之上。沒有這個基礎,所有的勇氣和果敢只會將自己帶上通往終結交易的列車之上。

問題又來了,什麼才是“正確地認識交易標的”?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話題,交易標的的歷史和現在是認識的基礎,對交易標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演變情況以及與演變相對應的風險是認識的昇華,也是你交易的依據。任何的交易方法和策略本質都是對未來的預測,基本面交易者預期基本面的變化,趨勢交易者預期趨勢的變化,從這個角度說,對未來的認識才是交易中的玫瑰,需要清楚的是,未來是不確定的,你的認識未必與市場的認識相同,有預測必然有失誤,如何才能減少失誤呢,方法是靜心傾聽市場的聲音。

那些成功的交易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特別善於聆聽市場的聲音,在市場面前做到無我。自己的信念在市場的力量面前其實是一文不值的,對於絕大多數交易者而言,自己的信念甚至都不會給市場帶來一絲漣漪。但是他們面對高價值的大機會的時候,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敢於下重注!這是交易者知行合一的最高表現!缺少了這樣的勇氣與果敢,註定平庸。

凡有所相皆為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金剛經》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楞伽經》解釋說: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彼相者,眼識所照,名為色,耳鼻舌身意識所照,名為聲香味觸法,是名為相。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對於我們的交易又有什麼啟示呢?

凡是你看到的相,都有你的主觀和偏見,而這些人為的主觀和偏見就是虛妄的。想想世界上沒有了人類,還會有所謂的“相”嗎?沒有真假好壞善惡等等,一切只是發生。而人類帶了個有色的鏡子(所謂有色的鏡子就是你自己的那個標準)去看世界,你看到的只是人類認為的世界,未必是實相,所以為虛妄。

把這個道理拿到市場中來,就應當明白,你看到的走勢和K線,或者你理解的基本面是存在偏見的,別人看到的未必和你看到的一樣,即便是你的觀點和看法是符合邏輯的,但是也可能因為不同人掌握的基本事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這麼說有些晦澀,舉個例子,同樣一根日K線,如果從5分鐘級別去看,可能是上漲趨勢的延續,如果從周線級別的角度去看可能只是一個震盪的波動而已,那這樣一個看上去似乎矛盾的兩個答案,他們反應的實相是什麼呢?這或許才是我們作為交易者最應該搞清楚的問題。

對於這樣的問題,沒有幾個人願意深度思考,因為思考了也未必有結果,因為大家都是習慣了“標準答案”的人,似乎都只想著別人可以給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殊不知對這樣的問題的理解是要靠境界的,不同境界的人只是可以給出他們認識範圍內的所謂“標準答案”而已。

所謂不取於相,是因為名相虛妄不實,我們不應該對不真實的東西太過執著。還是以K線為例,不同位置的大陽K線背後是什麼?是基本面的反應還是人性的貪嗔痴疑慢?K線的形態和趨勢的形態體現了怎樣的基本面和人性的特點?如果我們真的可以通過K線看到實相,不被妄念執著所動,那就離穩定盈利的彼岸不遠了。


沒有人可以戰勝市場,市場是所有群體的較量結果,投機就只能順應

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順勢而為,老是想著每個新高就是頂部。這和熊市當中經常有人把新低當成底部是一個道理。我們可以在財經網站裡將幾個月甚至幾年前的貼子翻出來看,無論大盤到多少點,總有人說這是個頂部,那是個底部。而且每天一定有人惶惶不可終日,它總會掉下來的和它總會漲上去的,不覺得這話有些無聊嗎?

當我們犯錯誤的時候,只有一件事能讓我們信服和刻骨銘心,那就是虧錢!並且只有當我們賺錢的時候,才是正確的,這就是投機。

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決定了他在投機市場中賺錢還是虧錢,一般散戶對自己的操作一般持業餘人士的觀點,這種過度自我主義有時候會妨礙了自己,妨礙了自己的思維不夠深入和全面。專業人士關心的是如何把事物做對而不是賺錢,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其他事情都做好了,利潤自然會出現。如果我要投機,那麼我也會在力求保證自己能夠正確地理解市場,把每天的功課做對。

傻瓜能承受股市下跌的損失,卻無法承受股市上漲而得到的獲利。對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行情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而他們選擇的時機決定不是太晚就是太早。對於每一個人而言,比較理想的社會是強盜懶惰而笨蛋少。可現實是,股市兇險,人們常常要閉上眼睛才能看得更清楚。有三種不同的方法可以輸掉身家~~最快的方法是賭輪盤;最愜意的方法是和女人在一起;而最笨的方法是買股票。

很多人說巴菲特心態好,不會盯著股價看。而在我看來,很有可能正是因為他不盯著股價看,所以能夠心態好。如果讓他每天坐在電腦屏幕前,看著一長排電腦屏幕上的股價不停地翻跳,各種圖形跳上跳下的,我想他可能也很難耐住性子吧?如果誰這麼掐指一算,他感覺自己心態比巴菲特還好很多,那肯定賺錢。

股票還有很多東西要去體會和理解,非常複雜最後到非常簡單。有人很在乎以前發生的事情,有人更熱衷於未來將要發生什麼事情,以上的兩類人都不一定能找到什麼正確答案,有的人或許只在乎市場幾分鐘前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尊重市場是多麼的重要。

世上有先知先覺,也有後知後覺,還有不知不覺。先知先覺是神,誰都希望是最接近神的人。靠近神,但人永遠不是神。所以,每個人只能老老實實地看著實盤,相信自己的腦袋,相信市場有什麼變化經過腦袋會過濾,把最有用的消息第一時間告訴自己,市場會忠實客觀地告訴每一個人並讓我們決定。

如果我們每天都留意著市場變化,這說明我們一直意味時機。認為投機是貶義,其實完全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那層意思。投機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經常動,80%的人對小的波動非常敏感,而投機賺錢的人只不過對大的波動比較感興趣罷了。什麼最重要?人腦對當前情勢的判斷最寶貴!

在怨天尤人的時候,其實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己的腦袋。如果你覺得市場經常和你作對,其實是你的潛意識作崇。完善自己的正確思維,我們將面對一個截然不同的股票市場,把握好自己,自然順應著趨勢。那時,你還會很在乎利潤嗎?投機就需要樹立正確的市場觀。

賺錢多少不是簡單的計劃,也不是某個人靠想象就可以得到的,是認同市場某一段趨勢而得到的!如果僅僅因為要心態好而去承受一切,其實是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和有思考得出的結論也許是一樣但有著本質區別!


交易最後的本質,它應該是克服人性的弱點,對你的概率優勢下注!

1 決定你行為的其實是無意識

我們常說‘我無法控制住自己’。這個我就是有意識的頭腦,這個自己則是內在無意識的衝動。我們內在有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我們既是控制者,同時又是被控制者。

人的意識只佔10%,無意識卻佔90%。無意識就像冰山隱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無意識是盲目的衝動。它是與生俱來的習氣,所以它有著強大的力量。我們內在的貪婪、暴力、憤怒、嫉妒、性慾等等這些都屬於無意識。這些習性是文明社會所譴責的,所以這些無意識被我們壓抑在內在的暗處,但它們仍然在內部沸騰,隨時躍躍欲試要掙扎出來。

我們行動的力量往往出自我們的無意識,而不是出自有意識的決定。這和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恰好相反。當我們內在意識和無意識發生衝突的時候,最後佔上風的往往是無意識。意識可以做出一個決定,但這個決定的背後卻沒有力量的支持。

伊索寓言講得很明白。

一隻烏龜來到河邊準備過河,這時一隻蠍子上來搭話說“我也要到對岸去,你能不能把我放到你的背上載我一起過去”。烏龜笑著說,“你以為我是傻瓜嗎?一旦你在我的背上的時候咬我怎麼辦?我可不想冒這個險”。

蠍子不屑地說,“我看你白活了這麼多年,你連基本的邏輯都不懂,如果過河的時候我咬了你死了,我不也跟著淹死了嗎?”

於是烏龜就同意背蠍子過河,剛過了河中央,蠍子還是咬了烏龜。

烏龜臨死前問蠍子,“你的邏輯哪裡去了?”

蠍子說,“我也後悔,我自己也活不成了。我是承諾過不咬你,但這不是邏輯的問題,我可以那樣說,但實際上我做不到,這是我的本性,理智上我知道不應該咬你,但我沒有辦法不這樣。”

意識和無意識經常處於衝突中,意識像是獄吏,無意識如同囚犯。這是人類大部分緊張和焦慮的根源。任何壓抑都創造出焦慮和內在的混亂。正是因為我們內在無意識的騷動才使得我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很不自在,我們對別人的尋求,對各種活動的熱衷都只是逃離自己的方式。

2 你的智力受意欲驅使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他的哲學裡對智力和意欲的關係有過非常詳盡而透徹的探討。他認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人有限的認識力為慾望效勞,為生存意志服務。當人的意欲完全平息冷卻,智力才能完美工作,才能清晰客觀。

每個人身上智力和意欲的比例不同。天才有多餘的智力,當智力脫離意欲的擺佈就成為純粹的認識力,純粹的認識力能夠看到和領悟真理。科學,藝術,音樂,哲學的產生就是來自少數天才多餘的智力。

純粹而客觀的智力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只是一種奢望。被意欲驅使的智力只能看到局部、個體和現象,不可避免造成扭曲和片面。

水面平靜時相當於鏡子,這就是心如止水的意思。如果水在加熱沸騰的情況下就會失去鏡子的功能,無法清晰映照事物的真實面貌。這時的鏡子如同哈哈鏡。一切反映在裡面的事物都被扭曲。

意欲是熱情,是熱是火,智力相當於水。因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在意欲的騷動中,智力必然失去清晰和客觀。在少數情況下,認識力可以作為意欲的冷卻劑,用水熄滅慾望之火,這樣就產生了無慾無求的聖人,修行人。

但無慾無求的達成不是通過壓抑,而是瞭解和領悟,領悟到慾望帶來的痛苦和慾望最終的無用。不過人本身就是慾望的化身,眾多欲望的集合體。無慾做不到,只能爭取達到老子所說的“少私寡慾”。

3 人性的缺陷你知道多少?

大多數投機者在證券市場上失敗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自己人性上的盲點毫無察覺,他們多次掉進同一個陷阱中。

主觀、扭曲的智力。大部分情況下,智力受意欲的操縱,尤其在你涉入你的情感和願望的情況下,相信這樣的智力就等於相信一個瞎子的眼睛。

就我們目前的內在而言,我們還沒有一箇中心,我們的內在是由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湊而成,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在叫囂,我們的內在是一個烏合之眾。

我們常常做出一個決定,但很快又後悔了,因為沒有一箇中心能夠做出真正的決定。一個人無法承諾,因為他的內在有很多相互矛盾的東西各自為政。我們有時無法入睡就是因為各種矛盾的思想在頭腦裡不停地撞擊。

頭腦會製造幻覺矇蔽你,安慰你。如果你過分渴望一個東西,頭腦就會製造幻覺欺騙你,給你一個虛假的滿足。我們晚上做的很多夢就是頭腦給你的一個安慰,你白天不能滿足的,頭腦就創造夢境來滿足你,以緩解你的緊張和焦慮。

我們就是帶著一個經常扭曲的智力,一個會製造幻覺的頭腦和一群烏合之眾貿然闖進證券市場,難免不被強力的市場衝擊得頭昏眼花、七零八落。

所以為了避免被市場衝擊得散了架,在進入市場之前,就內在而言,我們首先要在整合自己的心態上下很大的功夫,外在的方面則需要有一個完整和相對固定的交易策略和方案。

4 建倉後就被意欲收買,回想建倉後的表現

建立頭寸之前,一般人能夠保持相對客觀,但不可能絕對客觀。

但建立頭寸後我們甚至無法保持相對的客觀,大多數人絕對主觀。智力被意欲所收買,這時的智力無法被信任。頭腦無法理性的思維,無法公正客觀的分析市場。

這時的頭腦思維會排斥任何相反的觀點,對任何不利於自己頭寸的盤面跡象和信號視而不見。

正是因為這樣,交易前的計劃,策略至關重要。

一旦進入市場,頭腦思維就變得不可靠,完全無法信任。所以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非常有必要,例如止損。我們常常無法執行事先計劃好的止損,而且還會為自己不止損尋找理由,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放縱自己,等等看,放大止損,有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最後造成重大虧損。

頭腦還有這樣一個傾向,你應該去做而你卻不想做的事情你會去推遲,這是慾望的一個詭計。這就是止損被一再推遲的原因。無意識的衝動對投機交易活動的巨大殺傷力

在交易過程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我們事先對這次的交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推理,制定了周密可行的策略,但真正落實到交易活動過程中卻變得面目全非。因為我們對於無意識的衝動給交易活動帶來的衝擊還沒有充分的認識。

我們所有的理論、分析、策略這些理性的部分只屬於有意識的頭腦,但這部分很脆弱。而非理性的部分,意欲的部分卻是非常強有力的,它有它自己的願意和不願意,喜歡和不喜歡。理性的頭腦只能建議,決策權和行動的能力屬於非理性的部分。這就好像專家沒有決策權,而掌握決策權的人又什麼都不懂。

我們理性的部分,有意識的努力那部分就像是一個菜農,他小心而勤勞地耕種和照料著自己的一塊菜地。我們內在無意識的衝動猶如一頭狂躁的野豬,它隨時都會闖進這塊菜地,把整個菜地糟蹋得一片狼藉。

大多數情況下,人非理性的部分,衝動的部分無法約束自己

。它常常不是根據理智上的對錯,事實上的對錯來行動,而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喜好來行動。就像伊索那個寓言裡的蠍子。我們明明知道重倉是不好的,頻繁交易是不好的,與市場賭氣是不對的,但是我們還是沒有辦法不這樣。

所以,無意識的衝動對交易活動的最終結果有著非常大的破壞力。其實野豬和菜農都是我們內在的部分。誰佔據主導地位將決定我們整個投機生涯的成敗。

5 如何超越無意識

幾乎每個人對自己的定位都偏高,因為他們與自己有意識的頭腦認同,他們壓抑,迴避自己本性中那些陰暗、負面的東西。

但這些東西仍然存在,在裡面沸騰,隨時要衝到外面。因為我們壓抑和迴避的態度,這些東西就無法進入我們的意識,從而在暗中操縱著我們,這樣事情就變得更加糟糕。因為我們如果對它們沒有察覺的話,就沒有辦法預防。

人的無意識的衝動是一種習慣或習氣,佛教把它稱為無明或業力。習慣的力量非常強大,它一旦形成就不再需要你的幫助能夠自己運作。通常我們只是它的奴隸,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犯同樣的錯誤而不能自拔。

壓抑和迴避是無法超越的,只有和它們面對面的接觸,有了徹底的瞭解才有超越。

一個人必須要花很大的功夫去穿透自己的無意識,經常性的捶打和練習是需要的,僅僅理智的瞭解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永遠記住:我是所有發生在我身上事情的原因。但自我總是向外找藉口,一旦什麼事情出錯,我們通常首先要保護的就是自我。自我會去懷疑一切,唯獨不去懷疑他自己,其實我們的自我才是最可疑的。所以一個人首先要變得真實,這是在證券市場上能夠成功的首要條件。一個虛假的人很難在市場上生存,因為他不習慣面對事實,他會自我欺騙。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有問題可以在留言下方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