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钟会,陆抗,邓艾,谁才是后三国时代最优秀的统帅?

小名说战史

姜维与邓艾是老对手。一者,两人在陇右几番交手,互有胜负;二者两人交手时都是胡须花白的老年人啦,真不容易。

姜维和邓艾最后一次交手是魏灭蜀之战,阴平桥头姜维战术欺骗成功,撤兵到剑门关成功,邓艾没有实现把姜维堵在沓中的战役意图。

在剑门关,姜维与钟会对峙,钟会无可奈何。但邓艾冒险成功,兵走阴平小道,攻至成都吓降刘禅,立下灭蜀之战的头功。

钟会拿下汉中很轻松,但很快遇阻于姜维聚兵的剑门关。这是姜维战术的胜利和战略的失败。邓艾出奇兵取江油,绕过剑门关拿下成都,魏灭蜀之战峰回路转,则缘于邓艾的强大的综合实力。

钟会作为统帅算计了邓艾,不够光彩。更不光彩的是,受姜维鼓动而反叛自立的钟会,遭到手下大部分将领的反对,钟会强行自立却又对反对的将领优柔寡断,终至身首异处。

邓艾死于胜利后的自大,钟会死于性格里的胆大。邓艾出身贫寒,一直是地方官,对顶层政治没有深刻认识。钟会出身高官世家,排行老二,胆子太大,心眼太活。钟会小时候和哥哥钟毓见皇帝,钟毓紧张得汗出如浆,钟会毫不紧张神色如常。皇帝问钟毓为何出汗,钟毓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皇帝问钟会为何无汗,钟会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灭蜀之战,钟会未能攻克剑门直指成都,强行自立却不能统御部下,显然比不上邓艾。

姜维作为蜀汉军事长官,虽说有黄晧拖后腿,但他对蜀汉灭亡应负首要责任。败军之将,何以言勇?灭蜀之战后,邓艾强于姜维已板上定钉。

邓艾与陆抗谁的军事能力强?

陆抗很厉害,镇守荆州时曾几番击退北军。后来陆抗的对手换成羊祜,也很厉害。陆抗、羊祜两人都清晰地认识到无法战胜对手,于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军事对峙变得十分风雅,颇有后来的魏晋风度。

陆抗作战成绩很好,而且有自知之明,这一点强于滥于北伐的姜维很多,强于胆大过头的钟会很多,也强于立下功勋就飘飘性的邓艾。


龙久于池

姜维生于公元202年,本是天水郡冀县人氏,诸葛亮兵出祁山之时无奈投降蜀国,后被诸葛亮重用,姜维极善用兵,诸葛亮去世之后,继承诸葛亮遗志,出兵北伐,曾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胜多负少,而且已经将战线由诸葛亮时期的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线以北的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并于洮西大破王经,使其不敢正视。


后期的姜维已经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曾组织阴平防御战,认为可以让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两城,这两处留重兵把守,在派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这样一来敌军疲弊,当敌军撤退之时,一起进攻就能将敌人消灭。

而邓艾却如同诸葛亮与司马懿一样与这姜维是死对头,邓艾此人极有才干,文武双全,对于军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深谙兵法,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邓艾幼年时丧夫,出身寒微,又加上说话结巴,虽有才干却不被重视,后面见司马懿,得司马懿重用,邓艾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都得到了司马懿的认可,他的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魏国的发展,后来又因军功赐爵关内侯,公元263年,进军蜀国,邓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钟会,是钟氏子弟,世族出身,自幼才华横溢,擅长谋略,是曹魏后期重要的谋士为司马昭献计阻止曹髦夺权,为司马昭亲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钟会属于谋士,出谋划策可以如果真的论军队的统帅力和邓艾,姜维相比就差了点。



而陆抗做为陆逊的后代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承袭父亲江陵侯的爵位,为建武校尉,后抵御晋朝大将羊祜的攻击,是当时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这一点和姜维有些类似。

所以如果说谁的统帅能力更强一点,个人认为还是邓艾更厉害一点,而姜维与陆抗差不多,钟会排在最后。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可相互交流和讨论。


祖努

肯定是邓艾了,这个绝对没有疑问的。邓艾的“偷渡阴平”这一行动,绝对是史诗级的。

当时曹魏十八万大军准备灭蜀,钟会带领的主力部队,在剑阁被姜维死守,不能前进。邓艾率领三万人马像钟会提议“偷渡阴平”,但是由于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军队通过。因此蜀汉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动作,只有刘备在平武放了“三校”人马,还被钟会派田章扫除了,因此这条路没有人认为它能行军。钟会当时在剑阁寸步难行,粮草也快用完了,虽然兵多,但是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就同意了邓艾的提议,不过也没抱着多大的希望。不过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出奇制胜,邓艾从天而降,蜀汉大惊,涪城马邈投降。眼看就要到成都了,刘禅也惊慌失措,只有诸葛瞻想打,要想守成都,必须要有一场胜仗,起码是一场不胜不败的战斗来稳定军队的士气,然后固守。诸葛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奋死出战,谋求一胜。他能击败了邓艾的前锋应该是出于这种精神推动。但令他史料不及的是,邓艾军队立刻重振旗鼓,卷土重来,这次蜀汉的军队终于崩溃了,诸葛瞻也战死了,蜀国的都城成都,彻底暴露在邓艾的兵锋之下。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在我看来邓艾的“偷渡阴平”可以说是和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样的,都是出奇制胜,所以邓艾才是最优秀的统帅。


靑衫君



邓艾文武兼资,有勇有谋,战绩彪炳,列为第一。

  • 邓艾绝对是姜维不折不扣的克星对阵姜维从无败绩在前期面对姜维的北伐中,处于守势的邓艾总能恰到好处的提前预料到姜维的想法,破坏其行动,稳稳吃定了姜维

  • 出任安西将军时,所有人都认为姜维力竭不会来犯,独邓艾分析透了形势,认定姜维要卷土重来,早早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果然姜维大举来犯,邓艾抢占有利地势,始终占据主动,逼得姜维处处受制,最后吃了个大败仗,不得不自请降职处分。此后更是依样葫芦,因地制宜、分析形势、靠坚韧的防守消耗,先后两次击退姜维的大举进犯。迫使姜维的北伐行动只能草草收场,失败而终

  • 对姜维的胜利,完全体现出邓艾作为统帅有清晰的头脑,总是可以客观的分析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又因地因时调整战略部署,不盲目进攻,

    始终以微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


  • 邓艾最光辉的战绩还是灭亡蜀汉。在伐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于剑阁,率一军偏师大胆偷渡阴平,出其不意直达蜀中腹地,克江油绵竹雒县,斩诸葛瞻等,使蜀军最后防线全面崩溃,长驱直入到成都城下。由此直接迫降刘禅,蜀汉灭亡。此役完全体现

    邓艾作为统帅大胆果决,心志坚毅,险中求胜。在偷渡过程中屡遭各种艰难险阻,邓艾无视危险身先士卒,为全军表率。以孤军深入敌国腹地,毫无畏惧,激励全军一往无前,终获成功。

  • 所以说邓艾守而有谋,攻而有勇,胆大心细,坚毅果敢,有灭国之功。以邓艾冠后三国统帅将军,名至实归


陆抗为东吴末年力抗强晋的中流砥柱,颇有乃父之风,故将其列在次席。

  • 体现陆抗军事才能的战绩主要是西陵之战。凤凰元年九月,东吴西陵督步阐叛乱举城降晋,陆抗奉命平叛进围西陵。晋武帝司马炎马上派军三路救援步阐,一路荆州刺史杨肇直接接应,另外两路分别由羊祜统领大军和晋朝水军直接进攻,以求围魏救赵。

  • 陆抗不骄不躁,力排众议。以主力建造防御工事围堵分隔城内叛军,阻击来接应的杨肇,典型的围点打援。以偏师等次要军队分别应对来攻击的羊祜和水军,但求拖延和消耗。成功打破了晋军分进合围

    的战略意图,先后逼退攻击的军队,大败来接应的援军,成功攻克消灭叛变的步阐。

  • 这一役充分体现陆抗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统筹全局考虑问题,清晰判断主次矛盾,指挥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可谓深谙兵家之妙


  • 可以说陆抗像极了他爹陆逊头脑清楚,遇事有大才更有大心脏,极善于分析形势,总能在危难劣势下逐步扳回优势,取得胜利。在晋朝强大的威胁和东吴内部混乱的局势下,还艰难维系了国家最后一段平安的时间。陆抗可谓出色难得的军事统帅,但毕竟国弱势微,没能取得更大战绩,所以把他列在次席。



姜维承武侯之命,多次出兵北伐,但胜果甚微,故列在又次。

  • 姜维独掌军权后频繁出兵北伐,给本就势微的蜀汉带来更大的负担,百姓深受其苦。前期的胜利颇多,平叛争取羌胡势力为助。延熙十七、十八年先后两次大举伐魏,破城掠夺人口,杀伤魏国将兵,斩获极丰。可随后几次伐魏多为进入相持无功而返,甚至被邓艾连续打得大败,损失惨重,民怨颇多,不得不停止北伐。

  • 其后在魏国大举伐蜀时,姜维是事先就知道并作出正确部署了的,可惜黄皓弄权,刘禅并没能按照姜维意见实施。其后姜维面对钟会率领的主力时,毫不示弱,打得有声有色,并且成功在剑阁挡住了钟会,逼得钟会本来就要撤军了。刘禅投降后,姜维更是巧妙利用钟会的私心,除掉了邓艾,并意图杀掉钟会夺取军队复国。可惜最终天不与时,

    功败垂成

  • 姜维的军事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他前期的北伐和后期的防守、图谋复国都可圈可点。优点是胆识过人,败而不馁。缺点因遇到邓艾被无限放大,不能审时度势,过于自负,作战有侥幸心理而强行攻击。所以把他放在第三,更次一等。


最后说钟会。

  • 钟会这哥们像谋臣多过于像一个军事统帅。他前期的功绩主要是辅佐司马师、司马昭出谋划策平定叛乱。权势欲望强烈,啥事都要掺和上一手。

  • 他的主要功绩是力排众议,说服司马昭伐蜀,也由此而被任命为主帅主持伐蜀事宜。可就在做主帅期间,老毛病又犯了,一心就是想独揽军权。为此构陷诸葛绪,吞并了他领的一路大军。最后被姜维牢牢抵住在剑阁无可奈何,本来要退军,却因邓艾成功偷袭迫使刘禅投降,从而获得姜维的投降不战而胜。随后马上上表,力图侵占灭国的大功,为此构陷邓艾父子,且因意图和姜维谋反被诛杀。

  • 钟会作为统帅非常有战略眼光。统兵作战纪律严明

    ,为此斩杀许褚的儿子威慑全军。入蜀后尊敬诸葛亮,促降属地百姓,可见也是攻心为上。但其人私心过重,功利心太旺盛,心胸狭隘。所以我认为钟会更像一个谋臣,而并非合格的统帅,因此把他列在最末。


不知不觉一下写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耐心看。反正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多指正多评点。


如切如磨

个人认为,邓艾其实并不能算作统帅,虽然他军事能力突出,胆大心细,身先士卒,但只能称之为优秀的领军之将。



统帅者,纵观全局,独掌兵权,诸葛武侯在三国演义描述的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期间,专门对鲁肃解释过为帅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在后三国时期,

我认为综合能力最强的统帅应该是魏末晋初的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从小就与众不同而终成大事。其人能文善辩,极具政治头脑,最重要的是他谦逊谨慎,从不与人争名夺利,真正做到了进退自如,在政治斗争中始终能够独善其身,实在难能可贵。




在与吴国名将陆抗的军事对峙中,羊祜恩威并至,广施仁德,对敌方都能做到仁信坦荡,大量吴国百姓竟然都跑到晋国境内定居。赏罚分明,在军民中树立了极高威信。即使在身后仍然为晋国伐灭吴国留下遗策,终使西晋毕其功于一役,实现中原大一统。


靳长苏

就统帅而言肯定是邓艾!曹魏蚕食战略就是邓艾制定的,邓艾提出步步为营,屯田抵近蜀汉,然后再发起进攻。这才是魏国灭蜀国的根本基础。这也是姜维不得不选择放弃汉中撤守剑阁的主因!因为在灭蜀那时候,魏国的粮仓就在阳平关下,而蜀汉的粮仓还在成都。蜀汉从兵力到粮草都比不上魏军。

邓艾在淮南当太守的时候也是采用同样战略,他在淮南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然后囤积粮草,能够节约一半的转运人员。使得合肥守军的驻军人数下降了不少,能够腾出兵力投入细线作战。

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整个魏国灭亡蜀汉的总战略就是由邓艾制定的!至于为什么邓艾不能当统帅而必须由钟会担任,只是因为钟会有一个好爹钟繇。整个魏国关中都是由钟氏家族开垦的。


优己

都是各自国家的优秀统帅毋庸置疑。只是能力有大有小。

看看他们最后的结局就明白了。

姜维,后期蜀汉军事第一人,有勇有谋,可惜黄皓乱政。正所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钟会,司马懿家族忠心走狗,政治手段极高,玩弄邓艾于鼓掌之中。只可惜带兵打仗不行,不懂军情,导致病变。

邓艾,后期曹魏军政全才,屯田修水利,带兵击成都。可惜智商不行,没有政治头脑。导致没有死在战场上,死在了钟会的阴谋里。只能算一个优秀的将领。

陆抗,颇有传奇,有父亲雄姿。但是贡献没有前面三个人大。中规中矩。


中国人文历史

统帅?元帅级的人物也。姜维陆抗是也!钟会,邓艾只能算大将一级,与帅不沾边。姜维为蜀汉后期的军事统帅,然处处受制,有天大的才能无处发挥,坐等蜀汉灭亡,悲剧性人物。邓艾,为人口吃,说话不清不楚,奇才一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邓艾硬是闯出一条道来,灭了刘备的后人阿斗的小朝庭。钟会,善使阴招,抢夺了邓艾的胜利果实,还以为不劳而获来得容易,却不知有黄雀在后,死于非命,背了个谋反的骂名。陆抗,东吴陆逊之后,文武兼备,有战略眼光,不可多得的帅才,陆抗若不早死,东吴不会亡得这么快。


黑虎97

我觉得是邓艾。

因为邓艾出奇兵,入阴平故道七百里,偷袭蜀国后方,斩杀诸葛瞻,这才迫使后主投降,他的成就和功劳最大,如果没有他,那么伐蜀成功,也不会那么快,不会那么容易。



再一个邓艾是一个能够看到战略全局的人,这个能力就很有层次感了。比如他在淮南地区屯田,积累了数万斛粮食,为伐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姜维他们要么只看到局部地区的得失,要么一心守成,总之我觉得始终差点。再看看姜维一步步走向绝境的情况,所以我认为邓艾是后三国时期最优秀的统帅。


像我一样besos

陆抗邓艾列入武庙的,因此非姜与钟可比!论战绩,也是陆邓二人成果更大,但此四人中,论平台与老板,论政治军事资源,姜维与其他三人无法比,正因为如此,便纵他有通天之能,也挽救不了蜀国,从魏灭蜀之战来看,姜维以四五万人马,将十倍于已的七路魏军约四十万耍得团团转,若刘禅听姜维之言在阴平埋伏一军,则邓艾没有生还的希望,诸葛诞己被拿下,钟会在剑阁无功而返,这将是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即便刘禅搞砸了一切,姜维以一已之力三寸之舌将邓钟二人送上西天,足以笑傲阎王殿了,其他三人恐未必能建此奇功!

可惜为刘禅诸葛亮所误,麒麟不能腾空,处处掣肘,虚耗三十年青壮年时光,壮志难酬,不胜悲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