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第一任皇帝为何帮助敌国救灾?

(不敢枉言)

李煜的爷爷李昪开创了南唐基业,是一位仁厚的皇帝,身上的文学基因也极其浓厚,他的子孙大概仅遗传了他的仁厚和文学基因,他的睿智和雄才大略却没有得到发扬。李昪厌烦战争,向往和平。在群臣上表要求趁北方混乱之机北伐,恢复唐朝疆土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并说,我从小漂泊,身经百战,深知战乱带给百姓的巨大痛苦,能有今天安定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我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吴越国是他的近邻,多年来,两国之间也是磨擦不断。李昪登基后,把以前俘虏的吴越将士全部释放,而吴越也将俘虏的吴国将士遣送回来,两国交换战俘,关系有了根本性的转折。据《新五代史》记载:六年,吴越国火,焚其宫室、府库,甲兵皆尽,群臣请乘其弊攻之,昪不许,遣使吊问,厚赒其乏。意思是吴越国的人在祭奠祖宗焚烧纸钱的时候,发生了特大火灾,宫室和府库都被烧得异常惨重,兵器铠甲几乎被烧尽。这时,大臣们又提出趁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发兵,一举灭掉吴越。李昪没有盲目听从大臣的意见,而是先派人出使吴越,使者回来后将真实的受灾情况作了汇报。李昪决定在患难之中帮吴越一把,随即派人前去慰问,运送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救援。在吴越国灾区重建的时候,李昪又从精神和物质上予以帮助,吴越国从上到下都感激涕零,从此两国才友好地相处起来。

南唐第一任皇帝为何帮助敌国救灾?

列位看官千万不要觉得两国会长期相好下去,古代帝王的大脑基本发育不健全,或是脑子进水的浑蛋,当然不全是。40年后,吴越国恩将仇报,协助赵匡胤攻陷金陵城,大宋朝灭了南唐接着就灭了吴越,我说他脑子进水难道错了吗?连中国最古老的一句话“唇寒齿亡”都不知道,这脑子岂止是进了水,简直是进了尿,而且是糖尿病人的尿。

李昪总想息事宁人搞好邦交,坚守的信念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的是国家赋税轻,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永享太平。李昪的安与现状和不思进取,使一些大臣极为不满,重臣冯延巳曾当面指责说:“田舍翁怎么能成大事呢!” 冯延巳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只知道种地养家的人怎么能成就大事业呢?不过冯延巳敢对国君说出这样不知轻重的话,最终未被李昪治罪,不正表明李昪的仁厚吗?

在是否扩大疆土的问题上,李昪曾召开常委会和军事委员会,宰相重臣宋齐丘和冯延巳都坚持出兵吞并楚、吴越和闽国,李昪在会上说,孟子说过,燕人取齐,恐怕惊动四邻。我们出兵攻打吴越、闽国和楚国,就会招徕其他国家的反对,就算是得到了尺寸之地,同时也会落下骂名,况且劳民伤财百姓受苦,我不想有这个结果。”不知当时有没有人对他的话鼓掌,我觉得这段话应该赢得天下苍生的喝彩。如果当时有诺贝尔和平奖的话,那么得主非李昪莫属。

首脑层统一了思想,李昪便在国内大开科举兴建学校,筹建了一些文化设施,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使南唐成为十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先进的地区,他的这些政策对江淮一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因此应该当选十国当中最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当然不能称为革命家。

李昪出于血浓于水般的弟兄情谊,无私的帮助吴越救灾,其目的就是要搞好睦邻,以求兴国安帮。正当南唐致力内部建设,逐渐走向国富民强的时候,北方的周朝却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性的兵变。(文/不敢枉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