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3月6日上午,南陽市南水北調工作會在南陽賓館召開,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昊哲出席並講話。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2017年度全市保水質護運行工作先進單位”,淅川縣南水北調辦公室被評為“綜合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淅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邵書燕作了題為《主動作為 綜合施策 全力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會議發言。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新春喜報 淅川縣人民政府榮獲南陽市表彰

主動作為 綜合施策

全力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在全市南水北調工作會上的發言

近年來,淅川服從服務南水北調工作大局,把“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重大使命擔當,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攬,以水質安全為底線,不斷強化三類治理,推進四個建設,實施五大工程,採取六項措施,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綜合施策,持續發力,庫區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丹江、灌河、淇河等主要入庫河流水質達到水功能區標準。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向北方安全供水120多億立方米。

一、強化三類治理,消除水質安全隱患

1、推進工業點源治理。以整治汙染企業為重點,累計關停並轉汙染企業350多家,依法取締“小散亂汙”企業200餘家。同時,加快企業環保升級,累計投入6億多元,完成20餘家工業點源治理任務,建成治汙設施300餘臺套,形成年處理廢水474萬噸、廢氣190億立方米、廢渣4.2萬噸的能力。

2、開展面源汙染防治。在環庫區鄉鎮,大力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累計推廣施用生物有機肥40餘萬畝,減少純氮用量50多萬公斤和農藥使用量10萬噸,建設農村沼氣池3.9萬座。大力開展環庫區鄉鎮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垃圾“戶收集、村集中、鎮運輸處理”目標,對有條件的村莊生活汙水實行管網統一收集和集中處理。

3、強化庫區環境整治。嚴格環保執法,一級保護區內禁止一切與保護水源無關的活動。近年來取締庫區養魚網箱5萬多隻,關停禁養區養殖場415家、養殖戶108戶、餐飲船19艘,拆除非法攔汊築壩29座、違法建築35處;投資300多萬元對環庫區50家農家樂、餐飲飯店完善汙水處理設施,加強庫區船舶管理。同時,鑑於庫區網箱養魚和庫汊築壩養魚反彈、水上漂浮物增多等情況,2017年10月底以來,我縣強力開展庫區水上環境綜合整治,通過聯合執法,狠抓關鍵,綜合施策,集中清理庫面各類漂浮物2萬多噸,並將庫區內的882只網箱、125處攔汊圍網、62架抬網、56套迷魂陣、178個釣魚臺、6艘非法採砂船、9個庫汊築壩、64家餐飲飯店全部取締、整治到位,庫區環境明顯改善,陶岔取水口水質已達到Ⅰ類標準。

二、推進四個建設,構築水質安全屏障

1、推進造林綠化。依託環庫綠化、環城綠化和通道綠化,突出庫周荒山、通道、村莊、景區等重點部位,每年集中幾個月時間大規模推進,造林面積連續9年居河南省縣級第一,森林覆蓋率達45.3%,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2、發展生態產業。積極引進涉林企業、林果種植大戶65家,投入林業生態建設資金10億多元,大力發展金銀花、軟籽石榴、薄殼核桃、柑橘、茶葉等生態產業26萬畝。

3、建設庫周生態隔離帶。對水位線在157米至170米之間的庫區消落地、陡坡耕地和宜林荒山,科學劃分區域,合理選擇竹柳、水杉等適生樹種,建成了總面積達18.33萬畝的庫周生態隔離帶。

4、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先後實施了長治工程、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小農水重點縣等水保項目,對丹江、鸛河等73條中小流域進行綜合整治,治理總面積達113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萬餘畝。農建工作連續10屆獲河南省“紅旗渠精神杯”,被評為全國農建百強縣。

三、實施五大工程,增強保水護水能力

1、狠抓兩場(廠)建設運行。不講條件、克難攻堅,投資5.6億元,建成垃圾和汙水處理項目31個,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用於鄉鎮汙水處理廠分支管網建設。目前,全縣兩場(廠)均正常運行。

2、狠抓城區內河治理。累計投資7280萬元,對城區“四河兩溝”進行了集中整治,鋪設汙水管網20公里,分支管網12.4公里,清淤2萬餘方,建設翻板壩3座。投資1.2億元,對鸛河城區段進行疏浚,建設護岸壩等,實現雨汙分離。

3、狠抓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在一級保護區陸域邊界示範圍網1000餘米,設立標牌60餘個;投資200萬元,在一級保護區水域邊界建設6000米長的禁航標誌。爭取資金876萬元,在水源保護區實施規範化建設項目,設置各類界牌150個,一級保護區邊界建設隔離防護網5.1萬米,目前該項目正在施工中。

4、實施“雪亮工程”。在丹江口水庫和鸛河、滔河、淇河等主要河道安裝監控探頭106個,重點監控非法採沙、工業廢棄物排洩、破壞溼地林地等違法行為,為庫區水質和生態保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保障。

5、狠抓水質監測設施建設。在渠首陶岔建成環境監測應急中心,配置300套設備,具備飲用水109項指標分析能力,並與國家、省環保部門自動監控系統聯網。在環庫及入庫河流上建成1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水質全天候自動監測。

四、採取六項措施,確保水質保護成效

1、強化組織保障。縣、鄉、村分別成立了保水質護運行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先後出臺了《千人護水行動實施方案》《淅川縣保水質護運行長效機制意見》等7個文件,建立了宣傳教育、巡查督察、責任追究等8項制度,確保了全縣保水質護運行工作紮實有序開展。

2、做實護水隊伍。成立了4個巡查組、120人的庫面清漂隊、1000餘人的庫岸護水隊、350人的主幹道路和庫區碼頭保潔隊、450人的安全應急隊。

3、落實河長制度。建立了“一河(湖)一檔”、“一河(湖)一策”管理機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等原則,將河長制工作任務納入各鄉鎮(街道)、縣直有關部門的年度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和領導班子考核、幹部提拔調動的考核內容。

4、注重執法監管。庫區水上綜合執法大隊,定期開展水上執法巡查。同時,縣檢察院、森林公安局、溼地保護處、水利、環保、國土等執法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對影響庫區生態環境和水質安全的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5、加強宣傳教育。利用縣內新聞媒體,廣泛開展水質保護宣教活動,對環保違法行為和不文明行為進行公開曝光。同時,把《水汙染防治法》《南水北調供用水管理條例》等納入群眾日常教育範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監督水質保護的良好氛圍。

6、強化督查問責。縣四大家領導每半年聽取一次保水質護運行工作彙報,縣政府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推進會,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專題督導保水質護運行工作。縣保水質護運行辦公室每週開展現場督查,縣電視臺跟蹤報道、曝光,縣巡察辦對相關鄉鎮和縣直單位開展政治巡察,對工作落實不到位,問題整改不及時,甚至拒不整改的單位和個人,嚴肅問責;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同時,日常督查、巡查結果納入全縣年度目標績效考評,作為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正是淅川的辛勤付出,才換來庫區水源的穩定達標。水質保護永遠在路上,我縣將繼續保持昂揚鬥志,克難攻堅,開拓進取,全力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向市委、市政府,向沿線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