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3月6日上午,南阳市南水北调工作会在南阳宾馆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昊哲出席并讲话。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2017年度全市保水质护运行工作先进单位”,淅川县南水北调办公室被评为“综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淅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邵书燕作了题为《主动作为 综合施策 全力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会议发言。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新春喜报 淅川县人民政府荣获南阳市表彰

主动作为 综合施策

全力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在全市南水北调工作会上的发言

近年来,淅川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工作大局,把“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使命担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水质安全为底线,不断强化三类治理,推进四个建设,实施五大工程,采取六项措施,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库区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丹江、灌河、淇河等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标准。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向北方安全供水120多亿立方米。

一、强化三类治理,消除水质安全隐患

1、推进工业点源治理。以整治污染企业为重点,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350多家,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00余家。同时,加快企业环保升级,累计投入6亿多元,完成20余家工业点源治理任务,建成治污设施300余台套,形成年处理废水474万吨、废气190亿立方米、废渣4.2万吨的能力。

2、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在环库区乡镇,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累计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40余万亩,减少纯氮用量50多万公斤和农药使用量10万吨,建设农村沼气池3.9万座。大力开展环库区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处理”目标,对有条件的村庄生活污水实行管网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

3、强化库区环境整治。严格环保执法,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水源无关的活动。近年来取缔库区养鱼网箱5万多只,关停禁养区养殖场415家、养殖户108户、餐饮船19艘,拆除非法拦汊筑坝29座、违法建筑35处;投资300多万元对环库区50家农家乐、餐饮饭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库区船舶管理。同时,鉴于库区网箱养鱼和库汊筑坝养鱼反弹、水上漂浮物增多等情况,2017年10月底以来,我县强力开展库区水上环境综合整治,通过联合执法,狠抓关键,综合施策,集中清理库面各类漂浮物2万多吨,并将库区内的882只网箱、125处拦汊围网、62架抬网、56套迷魂阵、178个钓鱼台、6艘非法采砂船、9个库汊筑坝、64家餐饮饭店全部取缔、整治到位,库区环境明显改善,陶岔取水口水质已达到Ⅰ类标准。

二、推进四个建设,构筑水质安全屏障

1、推进造林绿化。依托环库绿化、环城绿化和通道绿化,突出库周荒山、通道、村庄、景区等重点部位,每年集中几个月时间大规模推进,造林面积连续9年居河南省县级第一,森林覆盖率达45.3%,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2、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引进涉林企业、林果种植大户65家,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0亿多元,大力发展金银花、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柑橘、茶叶等生态产业26万亩。

3、建设库周生态隔离带。对水位线在157米至170米之间的库区消落地、陡坡耕地和宜林荒山,科学划分区域,合理选择竹柳、水杉等适生树种,建成了总面积达18.33万亩的库周生态隔离带。

4、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等水保项目,对丹江、鹳河等73条中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总面积达113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余亩。农建工作连续10届获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被评为全国农建百强县。

三、实施五大工程,增强保水护水能力

1、狠抓两场(厂)建设运行。不讲条件、克难攻坚,投资5.6亿元,建成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31个,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污水处理厂分支管网建设。目前,全县两场(厂)均正常运行。

2、狠抓城区内河治理。累计投资7280万元,对城区“四河两沟”进行了集中整治,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分支管网12.4公里,清淤2万余方,建设翻板坝3座。投资1.2亿元,对鹳河城区段进行疏浚,建设护岸坝等,实现雨污分离。

3、狠抓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边界示范围网1000余米,设立标牌60余个;投资200万元,在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建设6000米长的禁航标志。争取资金876万元,在水源保护区实施规范化建设项目,设置各类界牌150个,一级保护区边界建设隔离防护网5.1万米,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中。

4、实施“雪亮工程”。在丹江口水库和鹳河、滔河、淇河等主要河道安装监控探头106个,重点监控非法采沙、工业废弃物排泄、破坏湿地林地等违法行为,为库区水质和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5、狠抓水质监测设施建设。在渠首陶岔建成环境监测应急中心,配置300套设备,具备饮用水109项指标分析能力,并与国家、省环保部门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在环库及入库河流上建成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

四、采取六项措施,确保水质保护成效

1、强化组织保障。县、乡、村分别成立了保水质护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千人护水行动实施方案》《淅川县保水质护运行长效机制意见》等7个文件,建立了宣传教育、巡查督察、责任追究等8项制度,确保了全县保水质护运行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做实护水队伍。成立了4个巡查组、120人的库面清漂队、1000余人的库岸护水队、350人的主干道路和库区码头保洁队、450人的安全应急队。

3、落实河长制度。建立了“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管理机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等原则,将河长制工作任务纳入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领导班子考核、干部提拔调动的考核内容。

4、注重执法监管。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定期开展水上执法巡查。同时,县检察院、森林公安局、湿地保护处、水利、环保、国土等执法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对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5、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县内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水质保护宣教活动,对环保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同时,把《水污染防治法》《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等纳入群众日常教育范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水质保护的良好氛围。

6、强化督查问责。县四大家领导每半年听取一次保水质护运行工作汇报,县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专题督导保水质护运行工作。县保水质护运行办公室每周开展现场督查,县电视台跟踪报道、曝光,县巡察办对相关乡镇和县直单位开展政治巡察,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及时,甚至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同时,日常督查、巡查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绩效考评,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正是淅川的辛勤付出,才换来库区水源的稳定达标。水质保护永远在路上,我县将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全力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向市委、市政府,向沿线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