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清凉台东边这座建筑,类似于白马寺博物馆,它是白马寺千年的历史浓缩。建筑一层是释源陈展馆,里面是有关白马寺历史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和未来的立体规划图。二层是法宝阁,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该展馆于1995年建成的。

泰国佛殿苑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位于白马寺古建区西侧,南与印度佛殿苑相邻。1992年,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及多位泰国善信捐赠的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佛像运抵白马寺,白马寺出资修建泰式风格佛殿一座供奉佛像。


印度佛殿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神秘莫测;佛殿下水流往来,喷涌不断,清澈圣洁;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超凡脱俗。整个佛殿装修精工,格调高雅,雕刻美妙,慎密细致,好似西方天国。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并立,她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交好的象征。

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

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其中,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

走在园中,逍遥自在。

桥下水清照人,桥上风景如画。

亭子周围,春意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