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文匯 文學是的我信仰嗎?

文學是的我信仰嗎?

嶽謬

太原文匯 文學是的我信仰嗎?

“文學是否從來就是巧言令色的?”26歲的作者林奕含在自殺前問了世界這樣一個問題。

年輕的林奕含的死,一個美麗的女孩兒啊。這隻證明了一件事:文學從來就是巧言令色的。其實,文字就是語言的變體,而語言是模糊的。所以什麼時候都一個樣。它是虛構,是謊言,是欺騙。在以文學為信仰的最初建構中,它遲早會崩塌,成為廢墟。

她的小說完成了。她心中某種儀式已經做完。很多作家都如此說過:“我沒有自殺的原因是我的小說還沒寫完。”林奕含的小說寫完了,她選擇了自殺。她的死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一種近乎瘋狂的迷糊感。她隱匿了自己最底層的想法,我肯定這一點。如果寶塔有9層,她與最底下一層一起自殺了。她的小說表現了中間的七層。最頂端的一層就是她自殺前視頻採訪時質問的那句話:我們不是學文學的,而是文學辜負了我?我早該否定文學的神聖性。但我一直在等它回心轉意。

我確定要等待它回心轉意?文學即便是個人渣般的浪子,它偶爾的回頭仍然能令許多少女般的作者欣喜若狂,奮不顧身地追隨。多年以後,被欺騙的老婦人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要被文學外表的浪漫所迷惑,無一例外,不曾有下一代少女般的作者聽得懂,也不想聽。這悲哀嗎?

太原文匯 文學是的我信仰嗎?

一代又一代處女般的作者相信文學可以“好風憑藉力,送他上清雲。”一廟又一廟的尼姑們在後來對文學的態度裡都變成了滅絕師太。對文學的諂媚姿態下手極其狠毒。文學只是轉個身,坐著現代的火車,吃著火鍋唱著歌,走向了遠方。究竟有多遠,要多遠就有多遠。

它飄的那麼遠,終究虛無了我的信仰。當文學的信仰崩塌之際,我要找個替代品,哪怕是殘次的替代品也行。上帝死了,人類的信仰變得荒蕪了。相信人性嗎?人性像是撒旦的風衣,想方設法引誘他人吃個蘋果,用以來認清他口中的真相。真相是什麼呢?

我每天都在確認一件重複的事情:

我是研究生。研究文學,就是研究人。這是周作人曾經給的連接,當時振聾發聵。我總在試圖搞清這連接背後的意義。沒有一種完美與完全的意義,它總是支離破碎。是的,異常破碎。我只能攫取這該死的意義一端,用力抓住。但不幸的是,這唯一的意義也溜走了。他媽的,就這一刻,我走到了虛無的懸崖邊。

站在這懸崖邊,我近乎一眼就能望盡我的人生。千言萬語,陰差陽錯,或者說是一種固執地近乎瘋狂的偏見,我選擇了比較文學這一專業用以來所謂的攻讀。每次聽到“攻讀”這個字眼,對於文學來說,我需要攻下的城池與堡壘究竟有什麼?我需要做出究竟多大的偉業才能配得上“攻讀文學”這個稱號?無可置疑的是,這太他媽難了。

孔慶東有句一針見血的立場性觀點:“文學從來都是權力史和政治史。”

比較文學博士?這恐怕是我未來為了抵禦無聊透頂的生活勉強編織的一個目標。韋勒克老早就強調了,“文學博士”這個稱謂就很好。非要再加上個“比較文學博士”是畫蛇添足。林奕含小說中的伊紋姐姐就是比較文學博士,她長了一張犢羊的臉。這博士的學識終究被她的生活與婚姻給打死了。那個怪老頭伍迪艾倫在《門薩的娼妓》中也動情地調侃著這個職業,用他那特有叨叨的絮語挖苦著:“這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

太原文匯 文學是的我信仰嗎?

但漫長的未來我依然會如此畫蛇添足地稱呼,只為了讓“文學”失去它成為“主語”的驕傲。“比較文學”是個動賓結構,文學在這裡充其量“偏正”了一點。事實上,文學在歷史上總歸是附庸、工具,甚至是雞肋。它總在東倒西歪地,騎在牆上採取最拿手的觀望姿態,在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上給自己以盛裝蒞臨的自我欺騙。能騙多久,就他媽騙多久。像之前躲避滅絕師太臨終一掌時機智地跳上了火車,遊山玩水。

所以,文學試圖研究些意義。這是哲學的活。試圖要確證上帝的存在,這是神學的活。試圖要釐清些過往的人和事,這是史學的活……究竟,文學回歸了它虛構的絕活。虛構一方永恆的世界,在那裡不存在虛無。但這改變不了什麼。

依然這樣,改變不了什麼。一樣的,重複的,妥協的風,空曠的雨。還不是消融在夜色中孤獨的背影而已。自我選擇的結果,我不難發現,我已經沒得可選了。甚至,我連選的勇氣都拿不起來。如此,我滑入深淵,接著就快要到死亡了。這優雅的冷漠與自我的我,精疲力盡。一場昏睡過後,也並不能帶來什麼值得期待的。這種模糊萎靡的期待,漫長的等待。一瞬間,相擁而泣。睜開眼,我又迷路了。四周,行人詭異地在飄。

太原文匯 文學是的我信仰嗎?

在文學的信仰徹底崩塌前,我拼了命地不斷地給它填加足夠的形容詞。口上說著拒絕讓它成為主語的角色,但我寫的每一個字都在不斷地執拗地鞏固著它的主語的地位。這令我很為難啊。

當宇宙或許再次以大爆炸結束時,時間沒有了意義。一切都變得虛無,漆黑一片。當人生以死亡終結時,死了就是死了,意識虛無了一片。

在終將虛無之前短暫的歲月裡,文學作為安眠藥,我每天都在給我自己來一針,用以沉睡我苦痛而慌亂的神經,努力地告訴自己:“文學……應該是我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