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跟遼之間的對峙究竟誰強誰弱?

單從北宋和遼的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看,北宋無疑是強大的。從宋太宗時期北伐契丹的軍事過程看,遼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境況,其軍事實力比遼國要強。但是,兩國實力的強弱,並不僅僅看“物質”更看“戰鬥意志”“自強精神”和國家體制,以及軍事指揮素養和軍事後勤調配能力。而宋太宗的北伐失敗主要是軍事後勤問題。

北宋跟遼之間的對峙究竟誰強誰弱?

北宋和遼國強弱已分,但最終失敗卻類似,失敗的過程很像鴉片戰爭,當初,單從中國的物質、經濟、軍事潛力看,中國完全可以打過英國。甚至說是可以吊打,英軍根本毫無還手之力。但問題是:一方面我國統治者沒有“抵抗意志”;另一方面軍事後勤和指揮、調運體系太差,英軍在海上來去自由,飄忽不定,清軍疲於應付、處處準備卻處處空虛。由此,造成我方實力虧空過大。

同理,北宋的問題就是國家在治國思想和體制上出了嚴重問題。宋太宗的問題是自己軍事能力比較差,指揮軍隊就打輸,即使如此權力鬥爭鬥得還不錯,雖然打敗了卻趁機害死了趙德昭。

北宋跟遼之間的對峙究竟誰強誰弱?

北宋經濟發達背後的畸形,以及本質不是為了百姓而是自己統治,“花錢買和平”思維太重,為了讓文武精英達到制衡的目的,不斷地增加官職、職位、機構,冗兵、冗員、冗費問題過於嚴重。北宋所以發展的好,把各種經濟領域開放給權力階層,由此,藉助權力、依靠國家資源為自己謀利,同時,也僱傭了大量的百姓,所以,其經濟發展較好。

北宋跟遼之間的對峙究竟誰強誰弱?

但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通俗點說就是你工資發得再多、你中央財政收入再多,最終你還是“財政赤字”!最終培養的是兩極分化以及畸形經濟,這種經濟的好並沒有拓展到有用的地方。反而因為經濟發展好,忘記了自強和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