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我奉太后懿旨出京,谁敢动我?",巡抚:"我敢杀你!"

太监: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时年仅31岁,在位十一年。咸丰帝在驾崩之前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等八大臣辅助年幼的载淳(即同治帝),数月之后,两宫皇太后(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因不满八大臣专权而计划联络在京城的恭亲王奕䜣(咸丰帝的弟弟)发动政变,以夺取掌握在八大臣手中的朝政大权。但此时,两宫皇太后和八大臣都远在承德,必须要有一个心腹之人秘密前往京城和恭亲王及诸王公大臣联络,这个人选攸关此时政变的成败。选来选去,慈禧太后选中了身边的太监安德海,安德海这个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太监:

安德海幼年家贫,自八岁时就净身入宫做了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宠妃叶赫那拉氏(即慈禧)的好感,并成为了御前太监。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克北京并焚毁圆明园,咸丰帝慌忙逃往承德避暑山庄,仅一年之后就驾崩于此。随着之后八大臣的大权在握,慈禧太后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了严重威胁,并意欲和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䜣合谋发动政变。安德海成为了向北京传递消息的重要一环,安德海星夜兼程进京,将两宫皇太后的旨意和谋划交给了奕䜣,之后又在安德海的精密安排下,与两宫皇太后见面商讨夺权的阴谋,最后成功地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去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由于充当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秘密联系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的人物,在宫中更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太监:

慈禧太后

慈禧想解除奕訢手中的权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谋下,慈禧借用一个御史弹劾奕訢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亲手写诏书,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议政王和一切差使,不准干预一切公事。一个月后,又以奕訢“深自引咎,颇知愧悔”为由,下令让奕訢“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无庸复议政名目”。慈禧在这一反一复之间,既轻而易举地革去了“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又继续使用了奕訢,扫除了对自己的威胁。再立大功的安德海更加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上至王公勋贵,下至大小朝臣,无不对其巴结逢迎,甚至向其行贿来求得他在太后面前美言几句。

太监:

同治七年冬天,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大摆酒宴,慈禧太后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了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祖制不许太监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太监:

八月,坐着官船浩浩荡荡的安德海一行来到了山东德州,从京城出来的一路之上,所过之地的大小官员无不对这位太后身边的红人巴结逢迎,安德海也捞了大笔的钱财。志得意满的他却想不到要在山东碰到他此生的杀星——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下令将其抓获并亲自审问。审问之时,安德海大骂道:”我奉太后懿旨出京,谁敢动我?“,丁宝桢大怒道:“我敢杀你!祖制不许太监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见丁宝桢动了杀心,慌忙跪地叩头求饶,求他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放自己一马。但丁宝桢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仅三日后,安德海就在山东被斩首示众。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慈禧太后闻报也是又羞又怒,但她又无可奈何。

太监:

因为在丁宝桢在奏折之中说道:“该六品蓝翎安姓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故依祖制将其正法。加上朝臣皆为之声援,又有祖制在前,慈禧太后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不了了之。还下诏嘉奖丁宝桢清廉刚正。丁宝桢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