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内衣都有哪些种类?

熙熙6409

内衣作为贴身衣物,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不过古人对这个很少提及,从最早的称呼“亵衣”就能看出。

抱腹


从汉朝开始,内衣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时称之为“抱腹”,形状类似于背心和肚兜,但背后袒露,没有肩带,大多是在背后固定。这应该是比较早期的内衣了。

抹胸


如今社会这件物品依然流行。但早在宋朝就已经存在。区别于现在,古人的抹胸上可覆乳,下可遮肚,薄厚不一。一般都是丝、棉面料,上面绣各种图案装饰,十分精致。

肚兜


这个应该是各位最熟悉的。流行于清代,其实就是抹胸的改进版,大多是制作为棱形,上面套在颈部,下方成“倒三角形”。材料多以丝质为主,豪门贵族也会用金银丝来点缀,常见的颜色为粉色、红色,男女都会穿戴。 除了这些还有“两当”、“心衣”、“主腰”等各种形式的内衣。

其实古人区别于今的不光是内衣的造型,更重要的是穿法,至少我没有见过任何一本书籍上会描写女性内衣外穿,或者像如今这样只穿一件内衣就招摇过市的做法。


流觞浅酌月

古人对于内衣的看法不像今天的人,我们今天大街小巷都有售卖男女性内衣的店,再平常不过了。由于古代观念不开放,古人对于内衣有一种视之为羞耻、轻薄的物品的观念,故将内衣称为“亵衣”。

内衣的起源可考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而之后各个朝代对内衣的称谓也各有不同。

汉代——“抱腹、心衣”

一种是“抱腹”;一种是“心衣”,“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

魏晋(十六国)——“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挡胸又可挡背。“两当”是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属于异族文化。
唐朝——“诃子”
“诃子”是一种肩部无带子的内衣,有别于以往朝代。因为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我们看过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观众都知道,里面的宫女都是身穿“半露胸式裙装”外装,为配合这样的外装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于是出现了“诃子”这种无带内衣。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

元朝——“合欢襟”
“合欢襟” 的主要特点是由后向前系束。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朝——“主腰”
“主腰”,明代女子为了凸显身材的而制作内衣“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主腰”上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收腰就是为了凸显女性的身材之美。
清代——“肚兜”

到了清代就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肚兜”,一般做成菱形。“肚兜”上方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多以红色为主且多绣有各类精美的刺绣。

古代女子虽然不愿提及内衣,视之为轻簿之物,但是对于内衣的制作却很费心思,往往制作的内衣都很精美且都有各种吉祥寓意。例如内衣刺石榴,借石榴多子,寓子孙繁盛;内衣刺葫芦,借葫芦多藤,寓万代长久;内衣刺莲花、花生、童子,三者组合取名为“连生贵子”等等。


小唐潇洒行

娘子分析了:首先,娘子觉得这个问题,我比较有话语权噢!😊现代女子基本上都是用“胸罩”,很多有人用“裹胸”“文胸”等,种类比较多。下面给大家说说古代各个时期的女性的“内衣”。


第一:在秦汉时期,女性常用的内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给大家介绍一下,“帕腹”就是在腹部用一块布横着裹着;“抱腹”是带子裹紧腹部;“心衣”就是在腹部上加个带子,像咋们今天穿的吊带。

第二:三国南北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穿的“当当”内衣,它有两层,有薄的,有棉的,即是内衣,有可以保暖。


第三:唐代的女性大家都知道,长的挺丰满的,喜欢穿半露的,她们一般在胸下系一阔带,外面穿着薄纱,绝对特别性感。


第四:宋代就比较保守了,女子都穿着“束胸”,就 是胸和肚子都被遮住,也叫“抹肚”。

第五:清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肚兜,肚兜一般是菱形状,后背袒露着,上面有带子和腰间都有带子,肚兜上有各种图案刺绣。
第六:就是民国,女子这时候盛行穿旗袍,更注重曲线美,大家都流行起了“小马甲”。而“小马甲”也是慢慢演变为今天的“胸罩”。——谢谢大家,记得关注唐三娘子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