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电影,日军为什么不割断美军的绳梯?

皇家老鼠不怕猫

战争是立体的。这个时候的美军拥有完全的制空权制海权。每次冲锋前都会有好几轮的炮火覆盖,然后再上人近距离作战。

日本人也不是笨蛋,他们掏空了整个高地建立要塞,就是要和美军近距离作战,因为除了近距离作战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空中海上支援,只要美军地面部队不出动他们是不会出来的,出来就是给美军的空中海面炮火当靶子。换句话说这场战争要打下去只能把美军放上来短兵相接。

并且此时日军守岛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能够守住岛屿,因为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守住。之所以守不住还要守首先是为了拖延时间为本土作战准备拖延时间,二是为了尽可能杀伤美军,让美国人知道他们是不会投降的,要想攻取日本本土就要付出更多美国大兵的生命,让美国不敢轻易从地面进军日本本土。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广岛长崎的原子弹。

从根本上说,原子弹是用日本平民的命换取了美国大兵的命,从而逼迫日本投降。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明知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还要葬送自己国民和参战双方部队的性命,当时的天皇就该死。看看二战失败后的德国柏林,被苏联人几乎屠城,而最不人道的日本天皇居然还能活的逍遥实在是讽刺。只恨中国部队没有攻取日本本土的实力不然东京起码得拿30万人来抵南京的30万性命。


心情821019

《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电影说的是一位“良心拒服兵役者”多斯的故事,故事的高潮是冲绳战役中的钢锯岭战斗,但钢锯岭战斗只是背景,并不是故事本身。不知道钢锯岭战斗的经过才会有这个疑问。正好本人对太平洋战史较为熟悉,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美军在冲绳的滩头阵地)

“冲绳战役”的规模相当大,从1945年4月上旬开始到6月中旬才结束,为期82天,几乎3个月。双方的兵力开始是日军12万,美军18万人,后来美军大规模增兵到55万。八万余日军战死,几乎数目相同的岛民卷入战火成为牺牲品,美军的死伤也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接近7万人,而且美军总司令巴格纳中将也在6月18日战死,成为二战中战死的最高军衔的军官。

(死前的巴格纳中将,虽然带了士兵钢盔,但还是被日军炮兵认了出来,一阵150榴弹炮集中狂轰,死在了日军司令官牛岛满之前)

战斗是4月5日开始,美军在岛中部的嘉手纳海岸登陆,把岛分为南北两半,再小心翼翼地花了5天时间终于南下推进到了日军的主阵地。这时才开始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

冲绳战役中日本第32军高级参谋八原博通大佐是陆大41期军刀组,他在缺少了原来答应给他的第9师团和第84师团的情况下,仅靠第24和第62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44旅团进行了很充分的准备。

冲绳的日军并没有指望胜利,从一开始他们的作战方针就是尽可能地拖延抵抗从而为本土争取准备决战的时间。巴格纳中将的指挥是有问题的,连陆军的麦克阿瑟都表示没有必要和日本人一寸一寸土地的争夺,只要把日本人封闭起来,有地方作为进攻日本本土的基地就行了。

(美军在这张图上是从北往南打,前田是必经之路)

“血战钢锯岭”在日文中是“前田高地战斗”,这个地方是前往日本第32军司令部坐在地首里城的必经之路。虽然这个地方的地形对防守很有利,1000米左右的宽度上坦克能够机动的不到130米,其余的地方连步兵都要搭梯子才能通过,但是在八原博通的防御计划中这里是仓库,没有构筑防御战斗的阵地。而且这里也没有专职防守部队,是从前线被打退下来的第62师团的三个大队(营)残兵,每个大队满员有1233人,但是到了前田高地的这三个大队全部加起来也就只有一个大队左右了。

(战地一览,红圈内是电影展开的地方)

进攻的美军是96师的381和383两个团。

4月25日开始分别从左右两方进攻前田高地,25日仅仅是狂轰滥炸,光381团就打出了1616发炮弹,空军投放凝固汽油弹清楚树林障碍。

4月26日0600开始集中炮击,1000开始正面进攻,到1300时分有美军坦克冲过了日军阵地开始进攻日军侧翼,日军在26日夜晚由第24师团派出了第32联队,大约3千人不到前往增援。

4月27日美军还是从0600开始上班,但是日军援军已经赶到了。美军用火焰喷射器一点一点把壕沟里的日军烧出来占领,但是美军自己也被交叉火力完全压制,到最后美军在一天里几乎没有进展。

晚上日军32联队第2大队准备夜袭美军,但是走错了方向到了一块开阔地被美军发现,立即遭到了迫击炮的集中打击,损失惨重。

4月28日美军按时上班,但是日军还是在顽强抵抗,381团K连和日军打在了一起,到最后只剩下24人和I连合并,也就只剩下了70人。

到了晚上,那个被美军迫击炮困住的第2大队的剩余人员又回来了,日军对美军进行了夜袭,直到天明美军喷火坦克出现才撤退。

4月29日是日军进行逆袭,383团有一个排30人只剩下了9个人。但日军在这一天的损失高达400余人。

4月30日整天激战,前田高地仍然在日军手里。美军96师的381,383两个团被77师的306,307两个团换了下来。其中381团战斗力已经降低到了40%,不能继续战斗了,换句话说已经被打残了,连走都走不动了,都是扶到车上才撤下去的。但日军更累,而且无法轮换,只是在这天晚上又来了一个大队的援军。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绳梯就是在这天晚上由刚换上来的307团一营架设起来的,共有五处绳梯和4台15米高的梯子。

(左边摄于1945年5月4日,有人说顶上站的就是多斯本人,右边是现在以几乎同样角度拍的,顶上已经被削去了不少)

5月1日一早,307团A连和B连分别从东西两侧攀绳梯上断崖,但是伤亡惨重,无法前进,虽然白天控制了断崖,但是晚上被日军的夜袭赶了下来,但是因为日军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307团3营穿过了前田高地。

5月2日还是由307团A连和B连上断崖,但还是无法前进。

5月3日307团1营全部上了断崖,但因为地方太小,反而成了日本兵手榴弹和迫击炮的靶子,损失很大。

5月4日,一营对日军坑道的爆破成功,这才把日军封了起来。

最后完全结束战斗是5月6日。占领了前田高地的77师和陆战一师合流,占领了首里城。

从上面可以看到,多斯在断崖上是5月1日到3日,此时日军已经极度疲惫,除了阻止美军前进以及发动夜袭骚扰美军之外,已经无法进行像割断绳梯这样的大规模行动了。

看了几个回答都以为“日军有机会割断绳梯”,那是对战斗过程和地形以及双方兵力和火力对比的无知。

割绳梯可不是割裤带,需要专门工具。另外要知道绳梯共有五架,而且日军也不知道美军是如何架设这些绳梯的,在美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连侦察都不可能,日军能把美军赶下断崖已经都已经是超发挥了,再也没有能力去想其他了。在没有了美军的断崖逗留是极为危险的,美军的压制炮火随时就来了,日军完全没有机会割绳梯。

前田高地还不算最激烈的,再往南,靠近首里城有一个“安里52高地”,美军称为糖塔山(sugar loaf),在美军陆战六师和日军第44独立混成旅团之间一天之内10次易主。美军一个原本250人的陆战连打得只活下来8人。精锐的陆战6师仅在52高地就死伤3000人,还有1300人打得精神失常。冲绳战役中美军的精神失常率达到7.8%,远高于欧洲战场的5.8%和整个太平洋战场的4.8%。

(安里52高地)

所以杜鲁门总统在能够使用原子弹的时候没有了良心的障碍,因为如果照硫磺岛和冲绳来仿真的话,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弄得不好能出几百万人的死伤。

(广岛,1945年8月6日0816分)


冰冷雨天

哪有那么简单,如果打仗知识把路炸掉,就完事了。还哪有那么多战争。如国日军把绳梯隔断,美军肯定从别的地方打上来,到时候指不定死多少人。现在知道美军就从这个地方来,早做准备哪个好。

也许很多人都没看过这部影片,面给大家讲讲血战钢锯岭的故事

戴斯蒙德·多斯(安德鲁·加菲尔德 饰)1919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市,他的父亲威廉托马斯·多斯是一名一战老兵。


多斯家有两个男孩,哈尔是哥哥,戴斯蒙德是弟弟。有一次,兄弟俩打架时,戴斯蒙德差点把哥哥打死。


父母的痛苦,让戴斯蒙德受到良心的谴责。他深深凝视着家中装裱的带着图画的《圣经》祷文,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从此,戴斯蒙德坚信“七戒”中“勿杀人”之戒,暗暗发誓从此以后只救人,不杀人。


戴斯蒙德的父亲汤姆·多斯 (雨果·维文 饰),是一名在法国服兵役时曾经受伤的一战退伍老兵,因为3名好友在战场的牺牲,走不出悲伤的阴影,长期酗酒并且实施家庭暴力。终于有一天汤姆·多斯酒喝多了,拿枪差点杀了多斯的母亲。于是戴斯蒙德·多斯决定从此不碰武器。

戴斯蒙德救了一个被汽车轧伤的年轻人,他用皮带捆扎住伤者的动脉,救了那个年轻人的命,受到医生的称赞。



戴斯蒙德毫不气馁,又送给多萝西一本书,书内夹着一根漂亮的羽毛。戴斯蒙德约多萝西一起爬山。戴斯蒙德敏捷得像一只山羊,可多萝西遇到一处山崖却怕得迈不开步。戴斯蒙德伸出援助之手,提出:“你如果要我帮忙,可得让我吻一下。”多萝西笑着说:“你这是赤裸裸的敲诈。”当两个人并肩站在山顶上,不由得紧紧拥吻在一起。戴斯蒙德终于赢得姑娘的爱情。


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国内民众的参战热情一时飞涨。戴斯蒙德受到哥哥哈尔的影响,决定上战场。戴斯蒙德对女友道出参战初衷:“当其他人都为我们战斗时,我没有理由滞留后方。”多萝西难过得落泪,可她接受了现实,并答应了戴斯蒙德的求婚。戴斯蒙德深情表白:“我爱你”。


戴斯蒙德乘火车临别之际,多萝西送给他一本圣经,里面夹着一张多萝西的照片。

在训练期间,戴斯蒙德各项体能测试的成绩遥遥领先。上司指着枪,告诉戴斯蒙德及其战友:“这是美国政府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要把它当成妻子、情人。”由于严格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周六将放下工作休息、并坚信以基督教为信仰作为武器投入到战斗中去,戴斯蒙德在服役期间一直拒绝接受携带武器,也拒绝在战场上杀死敌人,在军中被其他人视为异类和懦弱份子。上司质问戴斯蒙德:“你知道战场上全是杀戮吗?”并告诉队友:“二等兵多斯不崇尚武力,不要相信他会在战场上救你们。”更加激起众人对戴斯蒙德的蔑视。


一天, 戴斯蒙德·多斯因拒绝携带武器,戴斯蒙德被瞧不起他的队友一顿揍打。队友当面说:“我不觉得这是个信仰问题,我觉得你是懦夫。”


上级对戴斯蒙德的坚定信仰没办法,只好勒令他以精神问题退伍。他重申自己的参战缘由,并坚持不退伍、但也不配枪。他不配枪但坚持上战场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头疼。他受到惩罚,被安排做杂务,比如洗厕所等。


戴斯蒙德·多斯请假,想回去和女友成婚。结果,部队长官不肯,要求他学会用枪后,才批准他的假期。多斯不同意,被长官关了禁闭。多斯在禁闭室气得发狂,长官派来了他的未婚妻劝说他。


“我爱上你,是因为你与众不同。”未婚妻对他说。


“如果不坚持信仰,我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多斯认为。


闹到最后,戴斯蒙德·多斯上了军事法庭。戴斯蒙德·多斯在面对质疑时,说:“如果我不坚持自己的信仰,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适应即将到达的地狱战场。”


戴斯蒙德·多斯陈诉:“当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我觉得把它一块块拼好,是一件好事。”


关键时刻,曾参加过一战的父亲找到自己昔日的战友。这位战友是负责整个战役的将军,将军写了字条交给多斯的父亲。


在军事法庭上,主审官看了字条后,当众宣布:“二等兵多斯,你有权不带武器,在地狱般的战场,保护好自己。”


最终戴斯蒙德·多斯不负初心,随77步兵师抵达了太平洋战场。尽管是一名医疗兵,但他与所有战友肩并肩团结奋战、在炮火中生死流离。

冲绳战场多崎岖山岭,当时的美军坦克也是寸步难行。其中最重要的一役,就发生在钢锯岭,时间是1945年,太平洋战争末期。钢锯岭完全得名于其形似锯齿的险要地形。


4月底,当戴斯蒙德的部队到达这个战场,抬头一看:嗬,足足400英尺的直耸高坡,山脊的形状让士兵们深感诡异。而且日本士兵最爱打击医疗兵。于是,战友帮戴斯蒙德·道斯除去了肩膀上的红十字袖套。


美军在攀越钢锯岭前,让美国军舰炮击钢锯岭,阵地笼罩在壮烈浓烟中。但当77步兵师的士兵们攀登上高地、瞬间被穷凶极恶的日本士兵打成筛子、血肉横飞。


日军仿佛是“散发着恶臭的魔鬼”。美军从钢锯岭顶部缓慢推进时,预先架好的火炮、迫击炮、机关枪喷射出密密麻麻的枪林弹雨,迅速击打到士兵们的身体上。不甘示弱的美军猛烈反击,一些日本士兵的人体被喷火器的烈焰瞬间掀飞或焚化。


短短几分钟,美军伤亡者迅速超过75人。剩余的部队纷纷撤离,但戴斯蒙德却不是其中之一。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他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为了不起的决定。而这个伟大的决定,也成为正义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拒绝退出杀戮地带的戴斯蒙德,为无法及时撤离而遗留战场的伤员提供紧急援助。他在黑暗中匍匐爬行,小心地搜寻一个又一个伤员。当时渗透进战场的日军也在漫游搜寻,他小心避开日军搜捕。他将搜救到的伤员们一个个搬运到钢锯岭的悬崖边,再用绳子一个个吊放下去。


“钢锯岭”一役,戴斯蒙德·多斯奋战一日一宿,从钢锯岭高地救下不少伤员,甚至还有几个日本兵,令人啼笑皆非。


一名受伤的士兵发现自己陷落于战场,距离美军和日军的交火地带仅仅约200米,这几乎是死神提前下达的死亡判决。戴斯蒙德勇敢地穿越了这生死200米,将那名士兵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当天晚些时候,他在距离敌军地道口约七八米的地方又救下了新的伤员。霍威尔中士(文斯·沃恩 饰)过去总是欺负戴斯蒙德,逼迫戴斯蒙德拿起武器。但是,现在战场受伤的他被戴斯蒙德救回一命。


随着战斗肆虐,戴斯蒙德的声誉开始迅速在军中增长,但他依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或者说善良与勇气。葛洛佛队长(萨姆·沃辛顿 饰)是戴斯蒙德在军队的上司,他过去曾试图按照军事法庭的规定要求,逼迫戴斯蒙德·多斯随身携带武器。现在,他告诉戴斯蒙德·多斯:“你已经成了大家心目中的保护神。如果没有你,大家不会再上钢锯岭。”



据说戴斯蒙德在那场战役中一共救了75人。1945年10月12日,美国政府针对戴斯蒙德在冲绳战役中的英勇行为,特授予其荣誉勋章,杜鲁门总统亲自为戴斯蒙德颁发荣誉勋章。


戴斯蒙德的故事也随着二战结束,广为流传、广为人知。在杰出勇气和坚定决心的坚持下,戴斯蒙德在极度危险的魔鬼战场挽救了许多士兵的生命。他的名字成了一种象征,彰显着勇气远超职责的卓越功勋。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


在影片最后,戴斯蒙德回顾自己当时的举动:“我告诉自己,让我再多救一个。”

这就是战争的故事,穷凶极恶,把敌人逼急了,对自己没好处,凡事给对手留条退路,总没错。


几张图看天下

首先有人提到美军有战舰在海上,如果割绳索会被炮击而减少人生力量,这可能只是其中一小点的原因吧。其实主要日军不割绳索的原因是,美军要攻击岛上的日军是势在必行的了。就是日军就算割了绳索美军还是会再弄新的上去被攻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岛上的日军是要拖着美军好让日本本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本土作战。好能在本土上打败美军(这当然只是日军一厢情愿的想法了)

所以说日军不会割掉那爬绳网,这血战钢锯岭是从美军的角度去写美日的战争,你也可以看这电影的姐妹编(硫磺岛的家书)这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战争的。你就知道当时日本是怎么看代这战争和当时守岛日军的绝望。


别问我贵姓

我是军林纵横!我来回答!

事实上,看完《血战钢锯岭》,许多人都有这个疑惑,费那么大劲来回拼杀,日军既然一开始占据主动,割断美军攀登绳岂不干脆?要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日军也是有苦说不出,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电影“血战钢锯岭”实际上是以冲绳战役为背景拍摄的。

熟知军史的人们清楚,冲绳战役历时3个多月,美军伤亡7.5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此外,岛上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

真正的英雄

为什么必须拿下冲绳?这缘于其地缘的极端重要性。冲绳群岛上,日军建有那霸、嘉手纳、读谷和与那原四个机场,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冲绳岛因其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为誉为日本的“国门”,因此冲绳岛登陆战就被称作“破门之战”。

狂轰滥炸

拿下冲绳岛,美军就可以建立机场,其轰炸直径直接到日本本土。对于美军来说,冲绳岛必须要拿下。

正因此,战事之惨烈无与伦比。此战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军官很称职

日军有很多机会将绳梯弄断,延缓美军攻势,为何没那么做呢?

难道是守岭日军将领也如同《亮剑》中的山崎,另有考虑吗?对李云龙指挥的李家坡战斗,书中这样描述,“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的山崎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他指挥构筑的野战工事很是别出心裁。李家坡高地顶端是平面圆台,按常规,守备一方的工事位置应构筑在山坡平台的棱线部,这样可以对进攻一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可山崎偏偏把环形工事构筑在高地的平面圆台中心位置,攻击部队在坡下看不见守军,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迫击炮之类的曲射火力又极少。攻击部队刚刚冲上陡坡,只要一露头,马上就被日军的狙击手打倒。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山坡下躺满了八路军士兵的尸体,最先参加攻击的几个主力团都伤亡过半失去攻击能力。”

炮火硝烟

其实,换个思路,烧了绳梯,无关大局。假如烧掉绳梯,龟缩回坑道,以美军的保障能力,很快就可以再造一个。

而留着绳梯,要美军上来,短兵相接,反倒避免了日军长时期暴露在美军炮火下。

美军源源不断

在悬崖上,美军阵型展不开,引诱步兵上来,步兵无法展开又没有后援,然后利用碉堡坑道密集冲锋,一拨拨上来,被一批批干掉,不是最好的办法?

“玉碎”作战使然。日军守岛人数固然不少,有十万多人。但与美军比,人数上和军事装备居劣势,日军知道也守不住。而当时,日本已经换了内阁,提出“玉碎一亿”的口号。守岛日军都知道这是场没法取胜的战争,其战术就是拖时间,消耗敌人,要给美军巨大杀伤,所以他们就让美军深入防御地带,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和消耗。

勇气何其难得

事实上,当时日军的反扑是疯狂的。日本海军开始“菊水”行动,“神风特工队”自杀飞机及其自杀鱼雷艇给外围的美国海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巨大心理震撼。海军面临严重的消耗,但为了支持地面部队进攻和给养,还不能撤退。

当时登岛的陆军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就是在最后已经几乎攻破最南端,在观察战斗时,一颗日军炮弹击中他身边的岩石,尖利的岩石碎片扎入他的胸膛,几分钟后他停止了呼吸。这也是美军在二战牺牲的最高将领。

苦战

可见日军诱敌深入战术的奏效,避免美军火力优势和集团坦克的优势,让美军陷入艰苦地面争夺战。


军林纵横

根本原因就是割断绳索就阻止美军进攻而言意义微小,而且日军将为这一行动付出惨重的损失,这种“损己利人”的做法当然不会被日军采取。

首先我们看下日军割断美军的绳梯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即日军步兵要冲锋到悬崖边,这也意味着已经将崖上美军全歼或者赶下悬崖了,而一般美军在这种时刻便立刻开始对悬崖进行全覆盖的火力打击,悬崖附近几十米处都是石头,毫无遮蔽,在美军大口径舰炮和空军的轰击下,日军的伤亡之惨重可以预料。



其次我们来看下假使日军成功割断绳梯能对美军的进攻造成怎样的影响?一旦绳梯被割断,美军必然会对悬崖上所有区域进行反复密集轰击,彻底将日军逼入坑道中,同时在不间断火力掩护下再次搭建新的绳梯,继续发起进攻。也就是说日军付出惨重伤亡割断的绳梯换回的只是美军进攻的暂时停止和美军并不吝啬的钢铁炮弹。


日军当时最好的战术就是同美军打近战,打胶着战,来迫使美军因为害怕误伤而不敢火力支援,双方进行纯粹的轻兵器战斗。这种情况下美军优势的火力无法发挥,日军可以有效的降低伤亡来尽可能的杀伤美军。所以日军非但不了割掉绳梯,而且也要尽量不要把美军全部赶下去,而是在悬崖上同美军打阵地战、近距离的消耗战,让美军一点一点的投入部队,却又无法发挥其海空火力优势,这才是上上之策!


小小狼王

其实日军之所以不割断美军的绳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让美军继续上来进攻,这样才能给美军造成更大的损失。不然的话,日军将会无法和美军直接接触,面对其海上和空中优势,很难给其造成有效的杀伤。

钢锯岭其实是在日本冲绳岛,当时美军的作战目的就是夺取冲绳岛这个日本本土的前哨阵地,进而继续向日本本土进攻,最终赢得胜利。而日本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也是派遣重兵守卫,日军在冲绳岛部署了12万军队,不过基本都是步兵,重武器比较匮乏,而且日本已经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陆军地面部队直接暴露在美军的优势火力打击之下。当时的美军集结了40余艘航母,近20艘战列舰,大量的其他战舰,而在飞机方面更是铺天盖地,日军在这些技术兵器面前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了。

所以当时的日军面临的其实就是一个必死的结局,其已经被美军围困了。因此日军的实际作战方案就是拖住美军,尽可能的给美军制造更大的伤亡和损失,而当时的日军也是提倡尽可能多的击毙美军之后才可以阵亡。而大多数日军只有手上的轻武器,没法给美军的战舰飞机造成有效的伤害,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和美军步兵的交战了。而在钢锯岭,由于地形限制,美军的坦克等装备很难上去,只能用步兵来夺取,所以日军就更不吃武器装备方面的亏了。

所以这样一来,日军是巴不得美军继续登上岭上,和日军继续进行近战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美军的绳梯给割断了。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其实绳梯很好搭建,根据资料,只需要几个人爬到上面就可以了,而且美军当时还有专用的绳缆抛射器,可以很方便的攀登上去。


雇佣兵

看过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后,很多人始终想不明白,日军为什么不割断绳梯,从而达到阻止美军进攻的目的呢?经本人观后有感,发表一点个人看法,当美军首轮进攻失败后,日军完全有时间割断绳梯的,但是,日军却没有这么做的目的,那就是,日军兵力有限,完全做好了人在阵地在的死守准备,利用有限的有生力量,更大限度地杀死敌人,为此对于绳梯来说,断了,美军还会再架,美军为了掩护架设绳梯人员的安全,会发动更为猛烈的炮火打击。对于日军来说,既要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又要利用这些有生力量,去最大限度地杀死美军,生死早已置于度外,更何必在乎一架绳梯?再说,日军派出兵力去割绳梯,美军肯定会炮火打击,这样就增加了有生力量被消灭的危险,再之,日军想,反正是一死,还不如省点力气,好好休息一下更好呢!


笑里神补刀

首先感谢悟空的问题,这部《血战钢锯岭》电影,因为美军有空袭掩护,日军无法轻易来到悬崖边锯断绳索,如果离悬崖边太近,也会被下面美军射杀。钢锯岭的地势易守难攻,美军是攻方,日军是守方,每次美军一冲上来,就变成日军的靶子,被躲在战壕里日军一波波消灭掉。留着这个网绳,就是等着美军上来再消灭他们的。

孙子兵法里有一招叫:围师必阙,意思是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

当美军冲上钢锯岭后,其实已经被守在上面的日军包围了,唯一的退路也被日军知道,这样上来一波击退一波,对日军来说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最好战略。

锯断了也没用 ,历史上这条网绳是主人公道斯挂上去,既然能想办法挂上去,就能在锯断后分分钟给你再挂一次,没有太大的意义。作为唯一上钢锯岭的道路,日军可以在绳索附近蹲点守候,占有主动权,但如果锯断后,日军就无法掌控美军的动向,四面八方都有可能是美军进攻的方向,这样也就变被动了。

就像中国最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一样,国民党没有打断铁索,反而留着,可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是美军。

这是战略,你把绳子弄断了,美国人爬不上去,你杀谁?当时日本败局已定,战略就是尽可能的死守每一个岛屿,加大美军的伤亡,使之对登陆日本本岛的代价做出数量更大的预估,从而能够在投降时提出有利于本国的条件。然而美国没派兵登陆,直接扔了原子弹。

最后带大家看看当时电影图片一起感受一下:

美丽的护士和小伙子


这个图片有点走心呵呵

看着战友牺牲,心里无比难受

背着战友一起走,真是好兄弟


战争带来的惨痛代价


90后热门娱乐新闻

\n

小日本在几个岛上玩这种战术是迫不得已的,但确实给美军造成了重大伤亡。硫磺岛、菲律宾、冲绳岛都是放弃平地,因为小日本知道在平地根本阻挡不了美军的钢铁洪流,据山守势与美军死缠烂打,多少能歼灭或消耗美军,大的说就是牵制美军有生力量,为本土"一亿总玉碎"争取时间。
至于日军是否应该割断攀爬网之说,大家一直在讨论。由于这是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不存在大家一笑的导演不让割一说。但还是应该讨论一下可能性。一是,日军有意保留。日本指挥官不都是猪脑子,日军居高临下攻击美军,只会招来美军更多的炮火和炸弹,只要挨打的份;日军可以不下去,但美军可是非上来不可,如果两军面对面,美军顾及误伤步兵而没有重火力支持,日军可以关门打狗,还有一拼和还手的机会,结果每次也正是这样的。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日军可以利用攀爬网主动出击,搞一次或多次自杀冲锋。
\n
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的山崎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他指挥构筑的野战工事很是别出心裁。李家坡高地顶端是平面圆台,按常规,守备一方的工事位置应构筑在山坡平台的棱线部,这样可以对进攻一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可山崎偏偏把环形工事构筑在高地的平面圆台中心位置,
\n
【攻击部队在坡下看不见守军,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迫击炮之类的曲射火力又极少。攻击部队刚刚冲上陡坡,只要一露头,马上就被日军的狙击手打倒。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山坡下躺满了八路军士兵的尸体,最先参加攻击的几个主力团都伤亡过半失去攻击能力。
\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