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秦嶺山系,豫南與陝南有何不同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信陽地處秦嶺山系東段、豫南的大別山區,這裡山青水秀,物華天寶,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讓外面的世界從不陌生。相對於同處秦嶺的陝南人們卻知之甚少,充滿了神秘的未知。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幾日前到商洛市山陽縣,三日行程往返1300多公里,領略了秦嶺之大和陝南的部分風情。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大秦嶺西起崑崙山、東至鄂豫皖,處長江,黃河之間,由東往西橫穿國之中部,與淮河流域構成南北的天然分界線。秦嶺山系北部多懸陡,南部多平緩,自然分支出眾多名山大川,如麥積山、首陽山、終南山、華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等均為其分支。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秦嶺生態未受到大的破壞,有“天然博物館和生物基因庫”之稱,包括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國寶級珍稀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這裡是華夏文明搖籃之一,有中華龍脈之譽;眾多屏分南北的雄關漫道,是歷朝歷代統一南北的征戰中心。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滬陝高速往西過信陽境後車輛稀少,過南陽西峽境時重重疊疊的高低山嶺開始撲面而來。時值隆冬歲末,並未見幾場雪;穿越在萬物調零的秦嶺大山間,無邊無際,一派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境象。近處稍低的嶺上草木稀疏,紅黃與褐色交錯的山地,構成不規則的塊狀,若一幅幅鄉土油畫;高的山頂則莽莽蒼蒼,一片茫茫青黛之色。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秦嶺的隧道很有名,以群來計。這些隧道、各有其名,短則十多米、長則十多里,人鑽進去轟轟隆隆,一會兒別有洞天、一會兒沉悶壓抑;不少短隧道穿過山角與山體組合,在山邊河谷相襯下,恰似一座座象鼻山橫亙在山澗。待到商南界,山勢愈高陡,草木也多了起來,山上可見到簇簇松樹林和山竹。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竹林站是個鎮級站,距山陽縣城有七十多公里,眼力所及、群山巍迤,被條條河谷環繞,形成無數個大S彎,有不少呈太極圖狀。在沿河山道行駛,頭頂常有危崖傾立,河邊垮塌的路基也有幾處。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正值枯水期,卵石密佈的河床上,一窪窪的淺水灘如藍寶石般通透。下車小憩在一處叫湘子店的地方,此處三河交匯、危峰聳立、景色奇絕,有吊橋與兩山相連。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拐上陡坡,有十多戶人家座落在陡削的半山脊上,有些是近年才建的平房,也有灰瓦覆頂,泥土牆大木架構建於七十年代的老屋,這些人家分佈在路兩邊逼狹的空間裡,有幾戶處在臨河邊崢嶸的危石下,甚是兇險。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秦嶺大山裡,最不缺柿子樹。有野的、有人栽的,山頂、門前、路邊,一棵一棵的,大的有合抱粗。柿樹不計較土地貧瘠,生存力極強。隆冬裡的野柿子,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口感甜密而不膩;可能不缺食物,鳥雀們並不惠顧,樹上地上皆有,若想食之,樸實的山民們甚至會幫忙採摘、令人感動……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 ​​​此時已是下午3點,除山頂山坳處三三兩兩的人家,經過的寬闊河谷中還有幾處大的集鎮,集鎮上房屋密集、比較熱鬧,和大多數農村一樣少見年輕人的身影。這個時間路邊竟不時看到有端碗吃飯的,經打聽才知,這裡人有一天只吃兩頓飯的習慣,也有兩黑加一午吃三頓的(早晨天不亮和夜晚8、9點吃早、晚飯,加中午一頓)。想陝南以山地為主,往返勞作不易,也就自然形成兩種飲食習慣。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下午5點,在G70福銀高速過山陽縣的最後段、穿過半山腰的隧洞群,山下是一處碩大的山谷盆地,有1700多年曆史的山陽縣城終於出現在眼前……

同为秦岭山系,豫南与陕南有何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