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晓松是历史发明家?

且饮且狂醉

当年《同桌的你》算是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词曲作者高晓松凭借着这首歌在各大颁奖礼上拿奖无数。他也算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音乐蓬勃发展的第一批创业者和受益者,后来因为酒驾事件登上过热搜,2013年又因为《晓说》这档热播网综,成为受大家喜爱的脱口秀主持人,算是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高晓松有着显赫的出身,外婆是有着“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陆士嘉,外公是两院院士张维,爷爷高景德曾是清华大学的校长,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或许是家庭的良好氛围,让高晓松博古通今,而《晓说》这档节目正好是为他量身打造,加上高晓松风趣幽默、侃侃而谈的性格,让这档节目和高晓松本人再次名声大噪。

《晓说》归根结底其实是一档历史类的个人脱口秀,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强如高晓松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牛人,也难免会有说错的时候,更何况他对历史的解读带着强烈的个人意志和观点,有些不喜欢节目风格的人和一些咬文嚼字的历史学者们就会说他是历史发明家。

客观的说,《晓说》这档节目绝大部分的历史观点是公正客观的,涉及到的历史资料也非常权威,高晓松在节目中的表达也是相对严谨的,偶尔的调侃和戏谑也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就是因为他时不时的调侃,才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和接地气,说他是历史发明家似乎有失偏颇。


颜公子看剧

话说高老师就是一奇葩!

他发明很多相关语!

比如三无朝代: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朝代,无名君,无名士,无名将

比如中国近代没有国家概念

说近代(1860年代以前)我们这里的人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封国”的概念。还说“中华民族”这四个字是日本人近代给起的。

以上三个只是小小的几个例证而已,他也算现在史学界的一股清流啊。

作为一个公知人物,如此大言不惭,妄言历史,让所有的看客该如何想?

如果是一个小孩子,看他的节目,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然后就把他的话当作至理名言,那么,请问,我们的历史是被他发明了,还是历史被他改变了?

这里就不继续多说啦了,有些事情言尽于此,大家可以带脑子去思考一下,他的身份背景。

你们说要实锤,特补一段。

第一,最“最臊眉耷眼”的朝代,恕我才疏学浅,这个词其实是个好比喻,不过用在明不合适,合适下一代。

臊眉,是打不起精神的意思,耷眼,是不好意思面对别人,感觉羞愧的意思这样的词为何能用到“刚明”的身上?

一个无二汉之和亲的朝代被说臊眉耷眼!

一个无二晋之分裂的朝代被说臊眉耷眼!

一个无二宋之岁币的朝代被说臊眉耷眼!

一个无清朝之耻辱的朝代被说臊眉耷眼!

第二,无明君?

洪武大帝朱元璋 驱元北逐 恢复家国

永乐大帝朱棣 北伐 修书 下海

宣宗皇帝朱瞻基,三杨辅政,仁宣之治

那个不是明君?

即使玩世不恭,但是敢于上阵杀敌的朱厚照。

即使糊涂一生,但是临危不惧拒不投降的朱祁镇。

即使被说昏聩,但是平倭反正保朝鲜的万历皇帝。

即使到啦最后,还有兵败不降,以身殉国君王死社稷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无名士。

千古少见的名士,开一代儒学宗派,心学创始人,一代全才王阳明王守仁!

《永乐大典》的编撰者解缙,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一生心血汇聚的振世之作《永乐大典》流芳百世流传千古有没有。

历史上第一个践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徐霞客

平倭定患,徐渭

太多我就不一一举例啦。 他说的名士只有唐伯虎,因为周星驰😓😓😓

无名将

名将的标准应该是是对外扬我国威,对内稳定国家。

蓝玉-追逐北元到捕鱼尔海,自盛唐以来的第一功绩。

郑成功-击退荷兰,扬威海上,保境安民

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载,蒙古为之胆寒,女真谁敢造次?

李如松-荡倭平叛,打的丰臣秀吉抱头鼠窜。

戚继光-鸳鸯阵法独步天下,荡平海江。戚家军大名日人闻风散胆。

胡宗宪-东南五省纵横捭阖 就算到啦明朝末期也是名将辈出

孙传庭,袁崇焕,孙承宗。哪一个不是大将之才?

以上来自我原来写的文章。


阿斗不傻

高晓松的博学博闻和强记,是不能也不应该否认的。他的节目之所以流行了那么多年,看样子还会继续流行下去,就是很好的明证。

像《晓说》这样的节目,如果肚子里没点货,是做不出来的,不好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他话题遍及的范围,确实是够广的,从娱乐圈,到体育,从体育到军政,从军政到文化艺术,从文化艺术到历史,从历史到科学发展史,然后还有各种各样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和感想,从节目上看,高晓松就是一个矿,里面什么都有,有一种取之不尽的感觉。

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刚开始那会有一句口号叫得特别响亮:你没时间读的书,我帮你读。我觉得罗振宇并没有做到这句口号,因为他的所谓帮你读,太精炼了,工具感很强,就好像在看新华字典,少了一种味道:一种厚重、融会贯通的味道。这种味道,恰恰是高晓松所具备的,就是,自然,畅达,有聊天的感觉,看得出来,一个,临急抱佛脚的味很强烈,一个,是一直以来的积累。谈笑间,高晓松就做到了罗振宇想要做到但并没有做到的事情。

在那么广泛的话题范围中,出现一些纰漏甚至错误,其实是在所难免的,大可不必揪着不放,更不用无限放大,如果上纲上线,那真的就太激烈和迂腐了。

好的互动,应该是正误即好,如果言之有理,其实高是听的,他有试过在节目中感谢过一些不具名网友对他节目纰漏的指出。

当然,高晓松在节目上说的,都是较显浅的,但这毕竟是一档通识脱口秀节目,你总不能要求他将二十四史的每一个人物和故事都讲出汁来吧?他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然后汁让观众自己去榨来喝,我觉得就挺好的了。

高晓松这个人其实蛮感性的,确实是个文青无疑,那些所谓他出现过的错误,其实有一些并不是客观表达,更像是文学表达,像是一种感叹,“明知故犯”,像那个“明朝无明臣无名士”,难道王阳明他不知道?戚继光他不知道?这句话更像是他个人对这个朝代的“不满”,而非什么“纰漏”。

其他那些我就不一一说了,这些东西非要“吹毛求疵”是说不完的,我们真的没必要将自己活成古时那种“形象迂腐、时而唯唯诺诺时而激烈无情”的史官。

真没必要。


陆以外

高晓松,以前知道他是个导演,是个音乐人,九十年代中期,推出过个人作品《青春无悔》,还导演过一部反映青春和爱情的电影,叫《那时花开》,此片获得过法国里昂电影节最高奖,还获得过美国雪城电影节评委奖。后来主持脱口秀节目《晓说》。这个节目看过一点,内容涉猎历史、传说、阅历等等,不过,总感觉不如梁宏达说得好,说得有趣。

2011年底,高晓松着实火了一把,可事儿却不咋的,因醉驾被判拘役六个月,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当然,一个人出点臭事儿,并不能遮掩其才。我个人认为高晓松还是顶有才的,尽管我不大看他的节目。

说实话,没太弄懂"高晓松是历史发明家"这个问题,是他自己说他是历史发明家,还是别人冠名的,不大清楚。想一想这问题挺鬼的,单从字面来看,意思就很扯蛋。历史需要发明?还有专门发明历史的发明家?什么历史是高晓松发明的?他是神仙哪,法力无边吗,仙掌一抹,日月星辰,山川江海,一咕脑儿的像喝高了酒,咕噜咕噜翻胃似的,从嘴里倾倒出来吗。如有这样的法力,我想上帝一定会打他屁股了,你何方神圣,竟敢越俎待刨。

高晓松不是神仙,应该发明不了什么,就更不能发明历史了。历史自有历史的轨迹,历史有历史的发展规律。如果梳理历史,发现了历史的什么破绽,获得了什么思想,什么观点,只能说在历史的长河中,你解破了一些历史的道道而已,谁敢张大嘴说,他是历史的发明家。

历史从来就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历史是所有人创造的,是全体人民的事,个人不过在其中扮演了个人的角色罢了。有大角色,小角色,也还有跑跑龙套的,个人在历史中无疑都发挥了个人的作用,散发了个人的一点能量。这是我理解,所以,历史没有发明家,发明家这个词不应该胡乱套用,胡乱套用的话,就好比把吃说成屙,把屙说成吃一样,荒唐可笑了。


笑月6

高晓松本身不是历史专业出身,但确实读了不少历史专业的书,历史方面的知识积累比一般人要好得多。所以才能在节目中讲的头头是道。但是由于讲话比较随意,所以有不少夸大其词之处。而且很多观点不够客观,比较偏激。不过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很多人把他当成了历史学家。这才是问题所在。如果我们把他的节目纯粹当做是娱乐节目,所说的东西只是侃大山而已。那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历史学家是从事历史专业研究的人。于一般人的观念不同,实际上有的历史学家自身领域之外的历史知识并不丰富。能够在通史领域和断代史领域同时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是历史学家当中的佼佼者。近代以来能够达到这样成就的历史学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大部分历史学家都是从事断代史和专业史研究的。他们只在专业领域内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专业领域之外的比普通人也强不到哪去。比如清史专家对于先秦历史的了解和普通人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一个普通人如果下功夫专门研读先秦史料,在知识完全可以胜过绝大部分的非先秦史学者。但历史学家与普通读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历史学家掌握了专业的历史研究方法。高晓松的欠缺,本质上也就在此。他没有掌握系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他的历史观问题也比较突出。简而言之就是历史哲学的根基不够。历史研究不是看了几本书就可以做的。构建一个全面而成熟的历史哲学基础是所有历史学家治学的根基,而这个过程需要很多年。所以在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60岁以后才是历史学家成果的高峰期。

高晓松现象的问题不在他本人身上,而在社会。现在有很多非历史专业的人在事实上成了历史的科普人,历史专业的人却不主动承担这一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于是大量荒腔走板的历史论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应该怪谁呢?


zyb38537240

主要是这哥们太牛了,很多大家不知道的历史都被他给抖出来了,别的我意见不是很大,但是他说明朝是三无王朝(无明君,无名臣,无名人),感觉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先不说太祖,成祖的雄才大略,仁宣之治,孝宗中兴,何谓无名君呢?刘基:在民间诸葛亮一般的存在,解缙:永乐大典的主编,于谦:力挽狂澜,挽救大明,杨廷和,高拱,徐阶,张居正:千古一相。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徳,蓝玉,戚继光,等将星闪耀,怎说无名臣呢?以唐寅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著作等身的杨慎,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圣贤转世的阳明子,一生坎坷的徐渭,他的画可与梵高比美,他还是军事家,文学家,怎能说大明无名人呢?

其实这也不怪他,他们家都是搞科研,做学问的,他是他们家最不成器的一个,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家里人周末或者节假日聚会的时候,他家的那些学者说的什么,他大部是听不懂的,只能坐在一边沏茶倒水,难免很多东西都没听清楚,再加上现在音乐创作太难了,得找口饭吃啊!于是家里大人们的聊天记录就成了他的卖点。


随遇而安41432

高晓松,博学多才,博古论今,百家讲谈,千奇百怪,无所不涉,高傲中显歉卑,浪漫中显严格。三教九流,天天白乎,讲不完的新旧事。他 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仕途。音乐、歌手,旅行家,评论家、学者多种角色,不愧历史发明家,顺历史遗迹,编的引人入胜,津津有味。奇葩,真是奇葩,你看那把扇子舞得多带劲呀。😁😁😁祝愿他创作更多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魔方11902

你们说的是历史发明家搞笑松嘛?这个人我有了解啊,他很幽默的!

搞笑松怎么会发明历史呢?人家的历史观如此严禁,怎么会有漏洞呢?如果真的有漏洞的话,那就再发明几个吧。

你看,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郑成功是被赐姓郑的。 莫非明朝的皇帝都姓郑,而郑成功以前姓朱?我可能进了错乱空间,思路需要调整一下。

(PS:正确的知识点是,郑成功原名郑成功,赐姓朱,因此被称为国姓爷。

以下某博截图,搞笑松发明的历史,真的是太多了,我不想过多解释,牙疼。


纸老鼠鼠

我研究过这货。这货就是一个悲剧。读过太多的书,但仅仅限于读。礼过太多的佛,仅仅限于礼。没有把书本里面的好玩的揉碎了发散了在集中了用在生活中。只停留在格物致知,还是看别人格物。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好LOW的一个书呆子。


宏腾学车

应该说是言多必失吧,晓说开播4年有了吧,每周一期,得要多少知识积累才能讲下来。讲了这么多,难免会有些偏颇。

晓说我基本都看了,可能有一些观点超前了点,有些最新研究成果跟往常的历史有些不同,大家一时难以接受属正常。其实很多研究成果并不是高本人的,而是他拿来的,通过他的口讲出来了。

不过幸好还没什么大的错误,至少目前没出现什么致命争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