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两当

诗中的两当

诗中的两当

两当,一座被唐诗宋词弥漫氤氲着的山城。“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诗中的两当

开元年间的两当,大唐盛世里的两当。天马行空,繁荣安定。追慕长生不老,空幻金丹练成。活在唐诗里的这座山城,仙气飘飘,犹倒骑毛驴的那位人吸风饮露,仙风道骨!一枝草,一棵树,一朵云,婉转的鸟语,安闲入定;涧溪,翠峰,古道,楼城,蓬莱仙境。盛世里,百花竟放的芬芳,浓郁飘荡。越千年,读《全唐诗》,也能品到两当的超然和安闲,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不喧嚣,不浮华,仙风道骨,与众不同!

随后,唐诗里的两当就从盛夏,进入末秋。不再明丽闲适。它沉郁顿挫,是一幅深秋的画。

诗中的两当

“寒城朝烟澹,山谷落叶赤。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哀哀失木狖,矫矫避弓翮。亦知故乡乐,未敢思宿昔。昔在凤翔都,共通金闺籍。天子犹蒙尘,东郊暗长戟。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迹。台中领举劾,君必慎剖析。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朝廷非不知,闭口休叹息。仲尼甘旅人,向子识损益。余时忝诤臣,丹陛实咫尺。相看受狼狈,至死难塞责。得迈心多违,出门无与适。于公负明义,惆怅头更白。”

诗中的两当诗中的两当

这时的两当,寒气袭人,晨霭淡淡。满山红叶,深秋的风景,萧瑟衰飒的氛围。它把秦巴山区的秋景再现,穿越时空,依然灿烂。山上一片片秋天的枫叶,是历时千年的火焰,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赤心,忧国忧民。至今烈烈的闪烁,温暖千古。天宝之后唐诗的两当,沉郁顿挫,荡气回肠!天宝之后唐诗的两当,一副深秋的图画,一首苍凉的悲歌,是大唐帝国的太阳从中午向黄昏的转折。唐诗里的两当,珍贵的友情氤氲不散,历时千年,依然感人!这就是生存在唐诗里的两当!

诗中的两当诗中的两当

后来,两当就走进宋诗。“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诗中的两当诗中的两当

龙门号子,乱石古驿,小市古城的两当。陆放翁毛驴诗曩,空怀报国之心,从夕阳里走进两当。从此的两当,有着宋诗的飘逸奔放,慷慨激昂。有着陆游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空有声”的影子!这就是宋诗里的两当。

诗中的两当

“党的儿女听召唤,两当兵变起烽烟。身陷囹圄无所谓,铁窗磨得志更坚。半个世纪未得缘,今日目睹笑开颜。天变地变万象新,两当全貌非昔年。”

革命先辈吕剑人诗里的两当,也是如今的两当,也是以红色为主调,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红色两当。读到这首诗,就不由想起带着红军帽,扎着绑腿走进两当的革命先辈们,还有那个凌晨清脆的枪声。我们好像又走进1932年4月2日零时,在刘林圃、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有名的两当兵变。我们仿佛看见1935年8月3日早晨,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吴焕先的指挥下,从凤县出兵两当,激战野狐嘴,攻占两当的一幕幕。

诗中的两当诗中的两当

“两当面貌非昔年!”

今天的两当魅力,和谐,富有朝气。

诗中的两当

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一种平静恬淡的气息荡漾在心头,安闲犹如处子。遒劲挺拔,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的街衢,洁白的护栏,清澈的河水,三三两两漫步的行人,来来往往的车流,参差的楼群,包围着山城苍茫葱茏的山,把两当装扮得妍丽而风情万种。有的人说两当小,“三步就能跨出头”。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看晨练的体育场、市民购物的商场、设施齐全的蔬菜市场、爱国主义教育的两当兵变纪念馆……现在看来,它小的玲珑,小的可爱,宛若精致的工艺品一般耐看。也有人说这里以农业为主,落后。那错了,你看,它也有时代潮流的绚烂浪花,却没有工业的污染和喧嚣。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改变,广香河依然,清澈没变。凭栏而看,它好像是历史深处走来的潇洒出尘的美女子,也好像是一位欢歌笑语天真无邪的少女,依然童稚质朴,让人感慨无限。

诗中的两当诗中的两当
诗中的两当诗中的两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