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矮矮一窩”,這句話科學嗎?

手指間

"爹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種田要渣大,生孩要媽大",這是流傳於中國民間的一句俗話。雖遺傳學在中國起步較晚,對遺傳研究不深,但中國人早已觀察到一個家庭成員的高矮現象,從而總結出這句在民間流行很廣的俗語。

遺傳學證實人的身高是能遺傳的,總體來說,身高高的人,他們的子女身高也較高,特別是女人。女人肩負著孕育子女的重任,同時很大程度上也把自己的基因遺傳給了後代,包括身高基因。一般情況下,高男高女結婚,子女高;高男矮女結婚,子女有高有矮;矮男高女結婚,子女中等個;矮男矮女結婚,子女普遍矮小,男女中等,子女中等或偏高。當然也有個別例外情況。看看姚明的一家,夫婦倆都是高個,他們的孩子在身高方面從小就鶴立雞群,郎平的女兒也一樣。特朗普娶了個模特,女兒亭亭玉立,也是個標準的模特身材。

身高與地域種族有關,歐美人的身高普遍較高,越南等一些東南亞國家人的身高普遍較低。

人的身高除與遺傳有關,還與營養,睡眠,運動等有關,我國現在兒童的身高普遍比三十多年前的兒童要高,這不爭的事實。

"男矮矮一個,女矮矮一窩",這句話有合理的一面,同時也要辯證看待,不能絕對化。


永恆的桃花源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專家統計發現,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家,在過去100年中的平均身高大致增加了10cm或更多,那麼原因何在呢?考慮到人類進化或者基因變異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在100多年的時間中發生什麼了不得的變化,因此唯一能夠解釋這種平均身高普遍上升的現象的原因是:更加充足的營養供應以及適當的運動。其實鄰國日本在這方面表現就非常明顯,二戰前後,其國民的平均身高發生了顯著變化,男性從過去的平均160cm增加到平均170~171cm。注意這是平均值,從前平均160cm,就意味著有許多人不到160cm,這就是為啥日本人一度就是矮的代名詞所謂小日本,不僅國土面積小,而且人也顯得小。而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時代(即1603年-1867年),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據統計是其歷史上的的最低點:男性平均155cm,女性只有143cm。其中原因,無非是因為窮以及從上到下提倡素食甚至嚴禁吃肉。二戰後,日本發動小學生每人每天一杯奶的運動,有效的改善了其國人的體質。

  所以,這件事告訴我們,人的身高首先和幼年期長身高關鍵時期的食物以及適當的運動有關,關於運動與身高關係的研究,我就不引用了。這方面可以挖掘的潛力盡可能做到最好,然後才能談論父母的身高與子女身高的關係,如果父母都是在餓得半死中長大的,那現在父母的身高就難以作為評判的標準。這就是遺傳的秘密,因為人的特徵既有表現在外面的讓人可以一目瞭然的如身高相貌體重等,也有稟賦於內不做基因檢測無法為人所知的部分,而任何外在特徵都需要環境的適當配合才能完美的展現出來,因此對於不同年代的人,依據父母的身高去估算孩子的身高,就未必準確了。

  至於民間的許多說法,常常是依據個別的現象就做出了普遍的歸納,有時候猜對了有時候猜錯了,沒法當真。不過,母親的各方面素質肯定對孩子有重大影響,畢竟人類是哺乳動物,要經過十月懷胎才能生下來,而子宮中最初的這大約十個月的時間,就是一個人的起點,如果母親的身體在某方面有嚴重缺陷,那孩子也好不到哪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在現代科技的呵護下,許多曾經難解的問題,如今都有了辦法

,但你是否能支付得起解決方案所需要的金錢,則取決於你是否擁有足夠的錢以及你是否知道有些問題是可以用錢解決的。

  


三思逍遙

這個問題請看“醫聯媒體”專家的解答。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看重臉面,人們理想中的自己或另一半不僅要有顏值還要有身高,但身高和外表都是天生的,身體更是遺傳最明顯的。現實中有不少人對於自己的身高感到不滿意,老一輩的還流傳著一句“爸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的說法,這種說法明顯是不合科學的。

身高的百分之七十五是受父母雙方的身高影響,父母對於孩子身高的遺傳貢獻率是基本一致的,雙方的貢獻是一樣的,所以身高的高矮是受雙方的身高基因影響,並不是說單方面的身高基因。

一般情況下,父母的個頭不矮,那麼,孩子的身一般會長到以父母雙方的身高平均值,可能矮也可能超越。所以如果父母個頭都不高,那麼孩子的身高可能會超越父母,但恐怕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而且身高不僅僅只有遺傳因素,還有著其他的營養、疾病、運動、環境因素等。母親身高也會影響後代的身高。但是事情並不絕對,個別情況下也有相對矮個子的媽媽有高個子兒子或女兒的現象,而高個子的媽媽卻有矮個的兒女情況。

在其他條件等同時,不同的營養條件對胎兒後天的身高有重要影響。充足而均衡的營養有利於出生後的幼兒充分發揮其遺傳潛能,反之,早期營養不良會使得這些潛能不能充分發揮。想要孩子長得高,媽媽最可以做的是早期注意給孩子充足的營養和良好的環境。

曾代表廣東省急救系統參加衛生部醫政司舉辦的“全國急救技術比賽”,獲得單項操作第一,並榮獲“全國十佳急救能手”的榮譽稱號; 多次帶領廣東省的參賽隊伍參加全國各級急救比賽,獲得良好成績。


醫聯媒體

眾所周知,身高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長到理想的高度,一般而言,根據統計,女性最理想的身高是160cm-164cm之間,男性最理想的身高是174cm-185cm之間。人的身高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正因如此,就有了‘媽矮矮一窩’的說法,但是很明顯這個說法並不科學。


母親的身高固然對孩子的身高有直接的影響,但其生子女並非全部‘矮’。再則,據研究,遺傳因素中,母親的遺傳貢獻率並不比父親高多少,父母二人的遺傳影響對孩子身高不分伯仲。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遺傳只能決定身高生長的潛力,但此種潛力能否得到正確發揮則有賴於各種環境條件(諸如營養、體育鍛煉、疾病防治、生活規律制定、心理健康等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身高會受到很方面的影響,除父母遺傳外,後天營養、疾病、運動、環境因素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熟知的姚明可謂‘高才’,但他爸媽也並不多高,就是很好的例證。

因此,媽矮矮一窩的說法是不科學的,而增高需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營養。營養物質是身體增長的“建築材料”。對它最基本的要求是:一是充足,二是全面。切記沒有一種所謂可以長高的完美食品,避免偏食,可以多吃鮮鮮果蔬,多吃高蛋白和含鈣、含鋅豐富的食物,像魚類、瘦肉、蛋類、牛奶、豆製品、動物內臟以及新鮮水果、蔬菜等均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都有利於兒童身高的增長及大腦的發育。


2、增強運動。人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使骨骼組織供血增加,使骨骼生長髮育旺盛。


3、規律作息,保證睡眠。這是身體健康、利於增高的保證。




家庭醫生在線

這句話顯然是不科學的。身高是一多基因性狀,即它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多基因性狀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如營養好壞、陽光充足與否、是否進行體育鍛煉等環境因素可以影響到身高。所以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和影響身高。

上面已提到多個基因影響身高,這些影響身高的基因均來自父母雙方,即雙親的貢獻是相等的。如一個身高很高的父親與一位身高很矮的母親結婚,那麼他們的後代應該是中等身材;同理,一個身高很矮的父親與一位身高很高的母親結婚,他們的後代也是中等身材。比如,一個身高很高的人攜帶有6個增高基因,而一個身材矮小的人攜帶有6個減低基因。如果這兩個人結婚,他們的後代所遺傳的增高基因和減低基因各為3個, 所以他們的身高就是居於雙親之間,屬中等身材(見下圖)。所以並不是只有母親的身高基因才能影響後代身高。

2為增高基因,1為減低基因)

再多說一些。如果兩個中等身高的人結婚,那麼他們的後代有高有矮,也有中等身材,且中等身材的後代佔多數,身材高大和矮小的後代佔少數,呈現正態分佈(見下圖)。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人群中中等身高的人佔多數,而極高和極矮的人佔少數這一現象。

(上圖顯示攜帶3個增高基因和3個減底基因的後代也就是中等身高的後代佔2064 攜帶0個增高基因和6個減低基因的後代也就是身材極矮的後代佔1

64,而攜帶6個增高基因和0個減低基因的後代也就是身材極高的後代也只佔164


基因與健康

這句話並不科學。

子女的身高與父母雙方的遺傳基因都有關係,而且身高是由多對基因協同決定出來的表現形式,所以所謂的“爹挫挫一個,媽矮矮一窩”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在父母雙方的基因的共同作用下,每個寶寶的基因型都是隨機組合的。

人的最終身高75%取決於遺傳因素,確實有一個預測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兒童靶身高):

兒子未來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325px)/2

女兒未來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325px)/2

這個身高公式是根據大數據統計分佈出來,偏差範圍在±100px左右。

這樣看來,如果父母身高都是正常範圍內,那寶寶的身高也就會在正常範圍內。

如果家長還想要讓寶寶長的高,那就要從另外的25%影響因素上入手了。

首先,要保證寶寶均衡營養。鈣的含量要恰當,儘量通過含鈣高的飲食來補充鈣質,避免過度補鈣導致骨骼過早鈣化,骨骺提早閉合,影響到長骨的發育,終使身高受到限制。嬰兒補鈣需要按照嬰兒的需求來補充,兒童的不同時期的需鈣量是不一樣的,0—6個月的嬰兒每天需鈣量為300毫克;6個月—1歲,每天需鈣量為400毫克。4—7歲,每天需鈣量為800毫克,之後基本與成年人的量相似。而這些需鈣量大部分都可以通過飲食來補充,現在寶寶普遍喝的奶粉中都已經添加了鈣劑,而且一般孕期或者哺乳期媽媽有補鈣的話,新生兒是很少出現缺鈣症狀的,只需按時補充VD,多曬太陽即可,但如果寶寶出現缺鈣症狀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補充維生素D,之後可以根據寶寶的飲食種類來適當補鈣。

其次,要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讓寶寶在黑暗安靜的環境裡規律入睡可以促進寶寶生長髮育。

第三,要培養寶寶戶外運動的習慣。在嬰兒時期就可以通過給寶寶做嬰兒撫觸或者被動操的方式來促進寶寶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來促進鈣的吸收,在青春期多參加游泳、籃球、網球等運動,可以促進骨骼發育。


十月呵護

這個話題是很久流傳下來的話,我覺得不太對,就拿我自身做個比較吧,我身高175釐米,老婆身高155釐米,她的頭也就剛夠到我的肩膀吧,我們生了兩個兒子,小時候也是擔驚受怕,怕孩子隨他媽媽一樣,將來找對象都是頭疼的事,可是我大兒子18歲就長到了180釐米,小兒子更不得了,上初中的時候就是班裡最高的人了,從來都是坐後排,因為這個我還找了學校幾次,可人家解釋說,如果你兒子調坐位在前面了,就會擋著其他人,沒辦法的事。今年上高一,身高185釐米了,我說你少吃點飯吧,衣服和鞋子都不好買了,可人家說,上學很辛苦的,晚上要上到10點,不吃飯太餓,沒辦法。我的鄰居家是男的矮也就160釐米,女人比男人還高呢,大概170釐米,生了三個小孩子,現在也都20多歲了,身高都沒有她媽媽高,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成,爹矮矮一窩,娘矮矮一個比較合適。


你我的唯一78466677

“爹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因為爸爸給予孩子的只是基因遺傳,而媽媽給予的除了基因遺傳,還有“物質遺傳”。

所謂媽媽的“物質遺傳”,就是指媽媽體內的長高激素、毒素、病毒(病毒在分娩時會通過產道遺傳,比如艾滋病、肝炎)遺傳10月內會給予一定的影響。然後還有一年的母乳遺傳。





老古語還說:“爹傻傻一個,娘傻傻一窩”,也有著比較接近的道理。

所以媽媽對孩子身高和智商的影響比爸爸要大許多。這個道理在古代比較明顯,現代社會之所以不太明顯,因為現在不一定要母乳餵養,完全可以牛乳餵養。

老人都有這個經驗:憨孃的奶千萬不可以喂孩子,吃憨孃的奶水,孩子必然會傻。這就是“物質遺傳”的最好驗證!但是如果不母乳餵養,媽媽比如早死,一般會50多歲死亡。

全世界平均身高“大幅度”的提高,其實並不是因為營養足,營養足只是第二原因,第一原因是“牛乳餵養”。因為病態的婦女產奶數量都會出現一些問題:“不夠吃”。然後“問題母乳”輕鬆的被“牛乳”替代。有身高研究專家發現,身高大幅度提高的年代與“奶粉”的出現非常一致。“牛乳餵養”是乳腺癌發病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母親體內重金屬含量高會導致孩子身高的降低、和智商降低,然而母親的“子宮”,由於進化,天生有對後代的保護作用,所以子宮在懷孕時,子宮的重金屬含量,顯然低於平時沒有懷孕時的含量。但是母親體內重金屬含量高的,其子宮重金屬含量相對較高。這就會有重金屬遺傳。

母親恐慌,胎兒就會胎動不安,這是激素遺傳,時間久了就變成情緒遺傳。母親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的水平,也會對孩子身高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是激素遺傳。

媽媽懷孕時產生“蝴蝶斑”、“黃褐斑”等的,說明其體內有一定數量的毒素,那麼必然會有“毒素遺傳”,一般這樣生下來的孩子,可能會有“馬牙”、“溼疹”、“糜爛”、“黃疸”、“易哭鬧”、“讓奶”、“睡眠不安”,這就是“毒素遺傳”。這些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身高和智商。

孕婦容易吐,其實是對子宮內胎兒的保護。這也是進化的結果,“吐”就是強制性的限制孕婦攝取有毒食物,哪怕非常輕微的毒素,生物檢驗毒素的靈敏度比化驗室的檢驗毒素的靈敏度高千倍。


(生育乳汁排毒後毛色恢復情況)

這個狗狗屬於全身黑的土狗,重金屬中毒後只有腦袋是黑色,其餘部分全部變白。經過分娩後哺育小狗(乳汁排毒)後,大部分皮毛變得黑亮。這是生育一胎的情況。


萬綠叢中一瓢蟲

俗話說:“爹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認為後代身高與母親有著更大關係,這種說法到底科學麼?

1. 媽矮矮一窩是典型的傳統說法。

在很多人印象裡,幾乎是無數案例證明的真理了。

別看我本人個子不高,我外公居然身高有1米9!外婆身高只有1米48。他們的後代子孫中,個子最高1米72,再也沒有出現有1米90這樣的大個子。

我家孩子班上,很多媽媽個子高的孩子,一般是會高於普通的孩子。

像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這樣應該就能夠驗證了“媽矮矮一窩”嗎?

2. 但是在科學上,父母的遺傳因素對於孩子的身高並不是絕對的。

一般來講,個子高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高個,個子矮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矮個,但是遺傳對身高的影響不超過80%,據統計,孩子的身高,從父親那裡遺傳35%,從母親那裡遺傳35%,剩下的30%決定於環境,與這個數字相應,高個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的概率是高個,相反,矮個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是矮個。還有一種說法是孩子長的高還是矮,比較而言與母親的身高關係更密切一些。

3. 如果是男性,則母親的身高的遺傳更重要一些。如果是女性則父母影響差不多。

所以如果父母的確個子不高,如何才能讓孩子長的更高呢?有這樣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上,不要偏食。

營養要均衡全面,因為每種營養都對孩子身高有非常重要。

2)不斷補充彈跳性運動。

跳繩,籃球,門框懸空運動等等。一切彈跳性運動,都會對孩子的長高有好處。大家都看籃球運動員個子都很高。

其實通過運動的話還是可以改變孩子身高遺傳父母的遺傳幾率的,因為我們經常看到1米6的爸爸,養出了1米8的兒子,因為他的兒子非常喜歡,打籃球,天天練習彈跳方面的運動。

3)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我家那位個子最高的172的表哥說他長高的原因是睡的比較多。 這是因為在睡眠中會分泌出生長激素。而生長激素主要在晚上進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於生長。

有兩個時間段,生長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分別是21:00-1:00,5:00-7:00,錯過這兩個時間段,等於錯過了孩子長高的黃金期。

  值得注意的是,生長激素大量分泌的前提是,孩子必須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否則,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就會大打折扣,進而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4)要把握好孩子的快速生長期。

女孩子一般是12歲左右,男子是14歲左右發育時也是孩子的快速生長期。要著重補充均衡的營養,注意保持睡眠時間和彈跳性運動。

5)精神愉悅,也對孩子身高長高有好處。

如果孩子受了重大打擊或者是家庭不和諧,離婚什麼的,也對孩子的身高會有抑制的作用。


格格巫育兒日記

關於孩子身高隨誰的問題,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說法:爹矬矬一個,娘矮矮一窩。

聽起來好像是媽媽對孩子身高的影響更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根據目前的研究,父母對子女身高的遺傳影響基本相同。

也就是說,在身高是隨爸還是隨媽的問題上,答案是:隨機。

那麼,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般來說,孩子成年後的最終身高70%取決於遺傳因素,其他則取決於孩子成長期的營養、運動、睡眠、內分泌激素、性發育情況、心理和環境等多種因素。

所以,把握好後天因素是長高的關鍵!

孩子身高增長有兩個關鍵的黃金時期:

①嬰幼兒時期;②青春期。

①嬰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的第一個黃金期:

這個時期孩子的生長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出生後第一年可以長高25cm左右,第二年可以長10-12cm,第三年還能長8cm左右。這3年孩子就可以長高45cm。

此後身高增長速度開始放慢,一直到青春期之前,孩子每年大概可以長高5-6cm。

②青春期是孩子長高的“終點前衝刺”:

通常女孩10-12歲,男孩12-14歲開始進入青春期,進入青春期後,身高會出現突增。

一般每年可以長高7-8cm,有的孩子甚至可以每年長高10-12cm。

這種身高突增可以持續1-3年左右,通常女孩13歲、男孩15歲之後,生長速度會慢慢放緩。

在這兩個長高的關鍵時期,重點注意這些因素可以幫助孩子長得更高:

1、飲食因素:

不只“骨瘦如柴”才是營養不良,肥胖其實也是,他們都會影響生長髮育。

簡單來說,別太胖也別太瘦,少吃甜食,飲料,零食,尤其不要吃亂七八糟的各種保健品和補品。

補品和保健品裡可能含有促進發育的成分,表面上看孩子短期內長高了,但其實是導致發育提前,骨骺線提前閉合,拔苗助長的結果是最終身高反而達不到原本應該達到的高度。

2、睡眠因素:

起到增高作用的生長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很少,大部分是在入睡後分泌的,一般在入睡後 1~2 小時左右達到高峰,分泌量是白天的 3 倍左右。

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我國教育部印發的文件中明確規定,需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 10 小時,初中生 9 小時,高中生 8 小時。

3、運動因素:

合理的運動鍛鍊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骨骼的形成和發育,同時也能增加食慾、改善睡眠,從而讓遺傳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像跳繩、慢跑、游泳.......類似這樣的運動,可以長時間、不間斷、有節奏地擠壓刺激骨骼,幫助長個兒。

4、心理因素:

現在有一些研究發現,情緒或者心理障礙,同樣會影響身高。國外就有「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症」這一說法。

個子矮的危害:

現在社會的主流審美都是傾向於“男孩高大,女孩高挑”,個子矮不僅會讓孩子自卑,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更會影響孩子以後找工作,談戀愛,甚至導致婚姻家庭問題,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如果發現孩子:

1、身高每年增長不足5釐米;

2、比身邊同齡孩子矮;

3、一直坐在班級第一排。

有其中一項,家長就要引起重視,應及早帶孩子進行專業檢查和身高干預。

專家指出:

看過之後覺得有用別忘了關注和轉發更多的人,附上作者公眾號:成都西南兒童醫院(xneky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