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矮矮一窝”,这句话科学吗?

手指间

"爹矮矮一个,妈矮矮一窝""种田要渣大,生孩要妈大",这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话。虽遗传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对遗传研究不深,但中国人早已观察到一个家庭成员的高矮现象,从而总结出这句在民间流行很广的俗语。

遗传学证实人的身高是能遗传的,总体来说,身高高的人,他们的子女身高也较高,特别是女人。女人肩负着孕育子女的重任,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了后代,包括身高基因。一般情况下,高男高女结婚,子女高;高男矮女结婚,子女有高有矮;矮男高女结婚,子女中等个;矮男矮女结婚,子女普遍矮小,男女中等,子女中等或偏高。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情况。看看姚明的一家,夫妇俩都是高个,他们的孩子在身高方面从小就鹤立鸡群,郎平的女儿也一样。特朗普娶了个模特,女儿亭亭玉立,也是个标准的模特身材。

身高与地域种族有关,欧美人的身高普遍较高,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人的身高普遍较低。

人的身高除与遗传有关,还与营养,睡眠,运动等有关,我国现在儿童的身高普遍比三十多年前的儿童要高,这不争的事实。

"男矮矮一个,女矮矮一窝",这句话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要辩证看待,不能绝对化。


永恒的桃花源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专家统计发现,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在过去100年中的平均身高大致增加了10cm或更多,那么原因何在呢?考虑到人类进化或者基因变异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在100多年的时间中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变化,因此唯一能够解释这种平均身高普遍上升的现象的原因是:更加充足的营养供应以及适当的运动。其实邻国日本在这方面表现就非常明显,二战前后,其国民的平均身高发生了显著变化,男性从过去的平均160cm增加到平均170~171cm。注意这是平均值,从前平均160cm,就意味着有许多人不到160cm,这就是为啥日本人一度就是矮的代名词所谓小日本,不仅国土面积小,而且人也显得小。而在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即1603年-1867年),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据统计是其历史上的的最低点:男性平均155cm,女性只有143cm。其中原因,无非是因为穷以及从上到下提倡素食甚至严禁吃肉。二战后,日本发动小学生每人每天一杯奶的运动,有效的改善了其国人的体质。

  所以,这件事告诉我们,人的身高首先和幼年期长身高关键时期的食物以及适当的运动有关,关于运动与身高关系的研究,我就不引用了。这方面可以挖掘的潜力尽可能做到最好,然后才能谈论父母的身高与子女身高的关系,如果父母都是在饿得半死中长大的,那现在父母的身高就难以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是遗传的秘密,因为人的特征既有表现在外面的让人可以一目了然的如身高相貌体重等,也有禀赋于内不做基因检测无法为人所知的部分,而任何外在特征都需要环境的适当配合才能完美的展现出来,因此对于不同年代的人,依据父母的身高去估算孩子的身高,就未必准确了。

  至于民间的许多说法,常常是依据个别的现象就做出了普遍的归纳,有时候猜对了有时候猜错了,没法当真。不过,母亲的各方面素质肯定对孩子有重大影响,毕竟人类是哺乳动物,要经过十月怀胎才能生下来,而子宫中最初的这大约十个月的时间,就是一个人的起点,如果母亲的身体在某方面有严重缺陷,那孩子也好不到哪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在现代科技的呵护下,许多曾经难解的问题,如今都有了办法

,但你是否能支付得起解决方案所需要的金钱,则取决于你是否拥有足够的钱以及你是否知道有些问题是可以用钱解决的。

  


三思逍遥

这个问题请看“医联媒体”专家的解答。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看重脸面,人们理想中的自己或另一半不仅要有颜值还要有身高,但身高和外表都是天生的,身体更是遗传最明显的。现实中有不少人对于自己的身高感到不满意,老一辈的还流传着一句“爸矮矮一个,妈矮矮一窝”的说法,这种说法明显是不合科学的。

身高的百分之七十五是受父母双方的身高影响,父母对于孩子身高的遗传贡献率是基本一致的,双方的贡献是一样的,所以身高的高矮是受双方的身高基因影响,并不是说单方面的身高基因。

一般情况下,父母的个头不矮,那么,孩子的身一般会长到以父母双方的身高平均值,可能矮也可能超越。所以如果父母个头都不高,那么孩子的身高可能会超越父母,但恐怕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而且身高不仅仅只有遗传因素,还有着其他的营养、疾病、运动、环境因素等。母亲身高也会影响后代的身高。但是事情并不绝对,个别情况下也有相对矮个子的妈妈有高个子儿子或女儿的现象,而高个子的妈妈却有矮个的儿女情况。

在其他条件等同时,不同的营养条件对胎儿后天的身高有重要影响。充足而均衡的营养有利于出生后的幼儿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反之,早期营养不良会使得这些潜能不能充分发挥。想要孩子长得高,妈妈最可以做的是早期注意给孩子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

曾代表广东省急救系统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举办的“全国急救技术比赛”,获得单项操作第一,并荣获“全国十佳急救能手”的荣誉称号; 多次带领广东省的参赛队伍参加全国各级急救比赛,获得良好成绩。


医联媒体

众所周知,身高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长到理想的高度,一般而言,根据统计,女性最理想的身高是160cm-164cm之间,男性最理想的身高是174cm-185cm之间。人的身高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正因如此,就有了‘妈矮矮一窝’的说法,但是很明显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母亲的身高固然对孩子的身高有直接的影响,但其生子女并非全部‘矮’。再则,据研究,遗传因素中,母亲的遗传贡献率并不比父亲高多少,父母二人的遗传影响对孩子身高不分伯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遗传只能决定身高生长的潜力,但此种潜力能否得到正确发挥则有赖于各种环境条件(诸如营养、体育锻炼、疾病防治、生活规律制定、心理健康等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高会受到很方面的影响,除父母遗传外,后天营养、疾病、运动、环境因素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熟知的姚明可谓‘高才’,但他爸妈也并不多高,就是很好的例证。

因此,妈矮矮一窝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而增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营养。营养物质是身体增长的“建筑材料”。对它最基本的要求是:一是充足,二是全面。切记没有一种所谓可以长高的完美食品,避免偏食,可以多吃鲜鲜果蔬,多吃高蛋白和含钙、含锌丰富的食物,像鱼类、瘦肉、蛋类、牛奶、豆制品、动物内脏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均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都有利于儿童身高的增长及大脑的发育。


2、增强运动。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使骨骼生长发育旺盛。


3、规律作息,保证睡眠。这是身体健康、利于增高的保证。




家庭医生在线

这句话显然是不科学的。身高是一多基因性状,即它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多基因性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营养好坏、阳光充足与否、是否进行体育锻炼等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到身高。所以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和影响身高。

上面已提到多个基因影响身高,这些影响身高的基因均来自父母双方,即双亲的贡献是相等的。如一个身高很高的父亲与一位身高很矮的母亲结婚,那么他们的后代应该是中等身材;同理,一个身高很矮的父亲与一位身高很高的母亲结婚,他们的后代也是中等身材。比如,一个身高很高的人携带有6个增高基因,而一个身材矮小的人携带有6个减低基因。如果这两个人结婚,他们的后代所遗传的增高基因和减低基因各为3个, 所以他们的身高就是居于双亲之间,属中等身材(见下图)。所以并不是只有母亲的身高基因才能影响后代身高。

2为增高基因,1为减低基因)

再多说一些。如果两个中等身高的人结婚,那么他们的后代有高有矮,也有中等身材,且中等身材的后代占多数,身材高大和矮小的后代占少数,呈现正态分布(见下图)。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群中中等身高的人占多数,而极高和极矮的人占少数这一现象。

(上图显示携带3个增高基因和3个减底基因的后代也就是中等身高的后代占2064 携带0个增高基因和6个减低基因的后代也就是身材极矮的后代占1

64,而携带6个增高基因和0个减低基因的后代也就是身材极高的后代也只占164


基因与健康

这句话并不科学。

子女的身高与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都有关系,而且身高是由多对基因协同决定出来的表现形式,所以所谓的“爹挫挫一个,妈矮矮一窝”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在父母双方的基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宝宝的基因型都是随机组合的。

人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确实有一个预测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儿童靶身高):

儿子未来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325px)/2

女儿未来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325px)/2

这个身高公式是根据大数据统计分布出来,偏差范围在±100px左右。

这样看来,如果父母身高都是正常范围内,那宝宝的身高也就会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家长还想要让宝宝长的高,那就要从另外的25%影响因素上入手了。

首先,要保证宝宝均衡营养。钙的含量要恰当,尽量通过含钙高的饮食来补充钙质,避免过度补钙导致骨骼过早钙化,骨骺提早闭合,影响到长骨的发育,终使身高受到限制。婴儿补钙需要按照婴儿的需求来补充,儿童的不同时期的需钙量是不一样的,0—6个月的婴儿每天需钙量为300毫克;6个月—1岁,每天需钙量为400毫克。4—7岁,每天需钙量为800毫克,之后基本与成年人的量相似。而这些需钙量大部分都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现在宝宝普遍喝的奶粉中都已经添加了钙剂,而且一般孕期或者哺乳期妈妈有补钙的话,新生儿是很少出现缺钙症状的,只需按时补充VD,多晒太阳即可,但如果宝宝出现缺钙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补充维生素D,之后可以根据宝宝的饮食种类来适当补钙。

其次,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让宝宝在黑暗安静的环境里规律入睡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第三,要培养宝宝户外运动的习惯。在婴儿时期就可以通过给宝宝做婴儿抚触或者被动操的方式来促进宝宝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的吸收,在青春期多参加游泳、篮球、网球等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发育。


十月呵护

这个话题是很久流传下来的话,我觉得不太对,就拿我自身做个比较吧,我身高175厘米,老婆身高155厘米,她的头也就刚够到我的肩膀吧,我们生了两个儿子,小时候也是担惊受怕,怕孩子随他妈妈一样,将来找对象都是头疼的事,可是我大儿子18岁就长到了180厘米,小儿子更不得了,上初中的时候就是班里最高的人了,从来都是坐后排,因为这个我还找了学校几次,可人家解释说,如果你儿子调坐位在前面了,就会挡着其他人,没办法的事。今年上高一,身高185厘米了,我说你少吃点饭吧,衣服和鞋子都不好买了,可人家说,上学很辛苦的,晚上要上到10点,不吃饭太饿,没办法。我的邻居家是男的矮也就160厘米,女人比男人还高呢,大概170厘米,生了三个小孩子,现在也都20多岁了,身高都没有她妈妈高,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改成,爹矮矮一窝,娘矮矮一个比较合适。


你我的唯一78466677

“爹矮矮一个,妈矮矮一窝”,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因为爸爸给予孩子的只是基因遗传,而妈妈给予的除了基因遗传,还有“物质遗传”。

所谓妈妈的“物质遗传”,就是指妈妈体内的长高激素、毒素、病毒(病毒在分娩时会通过产道遗传,比如艾滋病、肝炎)遗传10月内会给予一定的影响。然后还有一年的母乳遗传。





老古语还说:“爹傻傻一个,娘傻傻一窝”,也有着比较接近的道理。

所以妈妈对孩子身高和智商的影响比爸爸要大许多。这个道理在古代比较明显,现代社会之所以不太明显,因为现在不一定要母乳喂养,完全可以牛乳喂养。

老人都有这个经验:憨娘的奶千万不可以喂孩子,吃憨娘的奶水,孩子必然会傻。这就是“物质遗传”的最好验证!但是如果不母乳喂养,妈妈比如早死,一般会50多岁死亡。

全世界平均身高“大幅度”的提高,其实并不是因为营养足,营养足只是第二原因,第一原因是“牛乳喂养”。因为病态的妇女产奶数量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不够吃”。然后“问题母乳”轻松的被“牛乳”替代。有身高研究专家发现,身高大幅度提高的年代与“奶粉”的出现非常一致。“牛乳喂养”是乳腺癌发病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母亲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会导致孩子身高的降低、和智商降低,然而母亲的“子宫”,由于进化,天生有对后代的保护作用,所以子宫在怀孕时,子宫的重金属含量,显然低于平时没有怀孕时的含量。但是母亲体内重金属含量高的,其子宫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这就会有重金属遗传。

母亲恐慌,胎儿就会胎动不安,这是激素遗传,时间久了就变成情绪遗传。母亲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的水平,也会对孩子身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激素遗传。

妈妈怀孕时产生“蝴蝶斑”、“黄褐斑”等的,说明其体内有一定数量的毒素,那么必然会有“毒素遗传”,一般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可能会有“马牙”、“湿疹”、“糜烂”、“黄疸”、“易哭闹”、“让奶”、“睡眠不安”,这就是“毒素遗传”。这些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身高和智商。

孕妇容易吐,其实是对子宫内胎儿的保护。这也是进化的结果,“吐”就是强制性的限制孕妇摄取有毒食物,哪怕非常轻微的毒素,生物检验毒素的灵敏度比化验室的检验毒素的灵敏度高千倍。


(生育乳汁排毒后毛色恢复情况)

这个狗狗属于全身黑的土狗,重金属中毒后只有脑袋是黑色,其余部分全部变白。经过分娩后哺育小狗(乳汁排毒)后,大部分皮毛变得黑亮。这是生育一胎的情况。


万绿丛中一瓢虫

俗话说:“爹矮矮一个,妈矮矮一窝”,认为后代身高与母亲有着更大关系,这种说法到底科学么?

1. 妈矮矮一窝是典型的传统说法。

在很多人印象里,几乎是无数案例证明的真理了。

别看我本人个子不高,我外公居然身高有1米9!外婆身高只有1米48。他们的后代子孙中,个子最高1米72,再也没有出现有1米90这样的大个子。

我家孩子班上,很多妈妈个子高的孩子,一般是会高于普通的孩子。

像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样应该就能够验证了“妈矮矮一窝”吗?

2. 但是在科学上,父母的遗传因素对于孩子的身高并不是绝对的。

一般来讲,个子高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高个,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矮个,但是遗传对身高的影响不超过80%,据统计,孩子的身高,从父亲那里遗传35%,从母亲那里遗传35%,剩下的30%决定于环境,与这个数字相应,高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的概率是高个,相反,矮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是矮个。还有一种说法是孩子长的高还是矮,比较而言与母亲的身高关系更密切一些。

3. 如果是男性,则母亲的身高的遗传更重要一些。如果是女性则父母影响差不多。

所以如果父母的确个子不高,如何才能让孩子长的更高呢?有这样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上,不要偏食。

营养要均衡全面,因为每种营养都对孩子身高有非常重要。

2)不断补充弹跳性运动。

跳绳,篮球,门框悬空运动等等。一切弹跳性运动,都会对孩子的长高有好处。大家都看篮球运动员个子都很高。

其实通过运动的话还是可以改变孩子身高遗传父母的遗传几率的,因为我们经常看到1米6的爸爸,养出了1米8的儿子,因为他的儿子非常喜欢,打篮球,天天练习弹跳方面的运动。

3)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我家那位个子最高的172的表哥说他长高的原因是睡的比较多。 这是因为在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晚上进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生长。

有两个时间段,生长激素的分泌最为旺盛,分别是21:00-1:00,5:00-7:00,错过这两个时间段,等于错过了孩子长高的黄金期。

  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激素大量分泌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否则,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4)要把握好孩子的快速生长期。

女孩子一般是12岁左右,男子是14岁左右发育时也是孩子的快速生长期。要着重补充均衡的营养,注意保持睡眠时间和弹跳性运动。

5)精神愉悦,也对孩子身高长高有好处。

如果孩子受了重大打击或者是家庭不和谐,离婚什么的,也对孩子的身高会有抑制的作用。


格格巫育儿日记

关于孩子身高随谁的问题,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爹矬矬一个,娘矮矮一窝。

听起来好像是妈妈对孩子身高的影响更大,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根据目前的研究,父母对子女身高的遗传影响基本相同。

也就是说,在身高是随爸还是随妈的问题上,答案是:随机。

那么,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孩子成年后的最终身高70%取决于遗传因素,其他则取决于孩子成长期的营养、运动、睡眠、内分泌激素、性发育情况、心理和环境等多种因素。

所以,把握好后天因素是长高的关键!

孩子身高增长有两个关键的黄金时期:

①婴幼儿时期;②青春期。

①婴幼儿期是孩子生长的第一个黄金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生长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出生后第一年可以长高25cm左右,第二年可以长10-12cm,第三年还能长8cm左右。这3年孩子就可以长高45cm。

此后身高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一直到青春期之前,孩子每年大概可以长高5-6cm。

②青春期是孩子长高的“终点前冲刺”:

通常女孩10-12岁,男孩12-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会出现突增。

一般每年可以长高7-8cm,有的孩子甚至可以每年长高10-12cm。

这种身高突增可以持续1-3年左右,通常女孩13岁、男孩15岁之后,生长速度会慢慢放缓。

在这两个长高的关键时期,重点注意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孩子长得更高:

1、饮食因素:

不只“骨瘦如柴”才是营养不良,肥胖其实也是,他们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简单来说,别太胖也别太瘦,少吃甜食,饮料,零食,尤其不要吃乱七八糟的各种保健品和补品。

补品和保健品里可能含有促进发育的成分,表面上看孩子短期内长高了,但其实是导致发育提前,骨骺线提前闭合,拔苗助长的结果是最终身高反而达不到原本应该达到的高度。

2、睡眠因素:

起到增高作用的生长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很少,大部分是在入睡后分泌的,一般在入睡后 1~2 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分泌量是白天的 3 倍左右。

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我国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需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

3、运动因素:

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的形成和发育,同时也能增加食欲、改善睡眠,从而让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像跳绳、慢跑、游泳.......类似这样的运动,可以长时间、不间断、有节奏地挤压刺激骨骼,帮助长个儿。

4、心理因素:

现在有一些研究发现,情绪或者心理障碍,同样会影响身高。国外就有「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这一说法。

个子矮的危害:

现在社会的主流审美都是倾向于“男孩高大,女孩高挑”,个子矮不仅会让孩子自卑,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更会影响孩子以后找工作,谈恋爱,甚至导致婚姻家庭问题,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如果发现孩子:

1、身高每年增长不足5厘米;

2、比身边同龄孩子矮;

3、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

有其中一项,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应及早带孩子进行专业检查和身高干预。

专家指出:

看过之后觉得有用别忘了关注和转发更多的人,附上作者公众号:成都西南儿童医院(xneky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