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民间口语中的历史线索

安康民间口语中的历史线索

废炭与赚钱

安康话语系统在口语中保留了汉语造字六法中的以声符相读的一些字。尽管这些字在不同历史时期读音有所不同,但安康话语系统却始终保留了它的声符的读法。“废、赚”两个字在今安康话有文白二种读音,文读同于现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而在口语的白读发音时,由于这两个字被凝固在使用频率极高的基本词汇里,“废”在“废炭”一词中就读作“发炭”,“赚钱”读作“兼钱”,都直接以声符为读音。

安康民间口语中的历史线索

“废”与“发”在上古时音近通用,发音是一样的,甚至在字义上也有相通的义项,如“废”在“废卖”即成批往出发卖的义项和用法上同“发”是一样的,古代文献不乏此类用例。如司马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汉书·仲长统传》:“船商贩,周于四方,废居积囤,满于都城”。这两处的“废”义为“发卖”,“居”义为屯积,用现代汉语注说就是积货物批发出去赚钱。《史记·仲尼弟子传》说:“子贡好废举,舆时转货货”即是说子贡经商喜欢搞批发经营。这里的用法都是“废发”同音同义的的用法。安康话语系统中能将“废”的本音“发”保存到现代,实在是有赖于安康盛产石炭。石炭是一种质量较次的煤,在安康地区藴藏量很大,今紫阳、岚皋、安康市还有很多地方的石炭就在地表层,很容易采掘。本世纪80年代前,安康人是将石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燃料的。目前尚未见到安康人从何时开始发现这种物质可作燃料,何时开始使用这种燃料的记载,但从安康话“废炭”读为“发炭”这块语言化石看,年代可上溯到汉代“废”、“发”还同音的时候。因为“废炭”是安康人对燃烧后的石炭渣滓的称呼,没有用的炭渣才叫“废炭”。“废炭”的安康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探素安康的燃料使用史。

安康民间口语中的历史线索

“兼钱”读法也相当古老,同样可帮助我们探索安康人的经商赚钱史,追湖安康人何时开始从事经商赚钱。在安康话中,“废”读“发”仅仅保留在“废炭”这个特定的词中。“赚”读“兼”就不同了,在安康话的老派说法中,不论是词组“赚钱”还是“赚一个是一个”的单字用法,口语中都说成“兼”,这说明安康历史上这个字的使用时间既早而使用频率又特别高,以致口耳成习沿用至今。证明安康人的商贸活动一定开始的非常早,上限至少也可推至汉代。唐代代伟大诗人李贺在他的《恼公》诗中告诉我们:“弄珠惊汉燕,烧蜜引胡蜂。醉缬抛红网,数钱使姹女,买药问巴賨”,因为巴賨之民普作药材生意,河间姹女工于数钱,所以在择媒向自己喜愛的汉皋之女传递殷殷情思时,就像需要找人帮忙数钱时一定要请河间姹女,买药时必须请教精于药材生意的巴賨人一样,非其人则不可使也。这就说明,早在唐朝时巴賨人善药材生意的名声就已经很大,才会被这位天才诗人写入诗中。这种名声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在古代社会信息传递手段较少,传递速度较慢的条件下,一定经历了较长时间,这说明巴賨人善做药材生意一定已经很早很早就开始了。再证之以安康自古就有“药乡”之称,那么保守的说法也是在唐代,安康先民们善做药材生意的名声即已四处传布开了。这是方言资料可以为解决经济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研究线索的例证。

安康民间口语中的历史线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