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政府採購+智慧化辦公”深度融合

近日,由中國政府採購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新時代下政府辦公智慧化及採購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會議圍繞新時代下如何深化政府採購“放管服”改革,IT採購如何更好地助力政府智慧化辦公及IT採購如何響應“互聯網+政務服務”等話題進行了交流與研討。

當前,各級政府採購監管部門和集中採購機構圍繞“放管服”改革要求,探索採取了提高政府採購限額標準、“還權”採購人在專家抽取、代理機構選擇、採購方式選擇等一系列新舉措,激發了政府採購市場活力,取得了積極效果。作為貨物類採購的大宗產品,IT類產品見證和參與了協議供貨、批量集中採購、電子化採購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如何通過採購模式的優化,使IT新技術新產品與用戶採購需求對接,更好實現政府採購物有所值的目標,從而助力政府智慧化辦公,實現採購人應用與體驗的結果導向,成為探索“放管服”改革的另一方面。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採購四處調研員張雷認為,“放管服”實際上是具有總體性的概念。個人理解,“放”對於政府採購來講就是指調整規則,“管”是指保障市場正常運轉,“服”是指服務政府採購的主體。政府採購的主體包括採購人、供應商、監管機構等。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形勢下,市場主體還應該包括部分科研機構。

中共中央直屬機關採購中心採購一處處長李世哲介紹,中直採購中心IT產品採購包括批量集中採購、協議供貨、電子商城購買和網上競價4種形式。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4種組織形式,進一步提高IT產品採購效率。

國家稅務總局集中採購中心採購四處處長陳振雷表示,目前,國稅系統政府採購工作正在試行“總局+省級”兩級集中模式,加強對目錄外標準下項目的採購管理,積極推進網上採購,由總局和省局分類組織採購引進電商平臺,實現“一鍵就採”“一網打盡”。

“政府採購不只是為了採購,而是為了讓用戶使用到最新、最適合的產品和方案,以實現採購人的應用和最終用戶體驗為目標。”研討會上,來自英特爾公司行業解決方案集團中國區總經理梁雅莉認為,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髮展,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日益普及,已經成為政務辦公當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同時,隨著應用內容和應用場景的豐富,以及業務模式和服務模式不斷的創新,對智慧化辦公的高效性、可管理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同方計算機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劉傑鵬表示,“放管服”其實是要在原則性和靈活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但是原則性仍然是不可以偏廢的,就需要中間的“管”來實現。如何“管”?還是要靠規則,特別是在採購人自由裁量權上,應當給出明確的標尺,不能說放就全放,監管、追責難度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