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淘宝店主不甚成功的网红之路

一个淘宝店主不甚成功的网红之路

去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制造业之城东莞及义乌频频爆出工厂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经营着一家双皇冠淘宝店“ISIS成衣定制”的廖小爱不幸是其中一个跑路老板的受害者。自从老板跑路后,廖小爱一直奔忙在找工厂的路上。

淘宝小二最早找到廖小爱是要给她介绍工厂,看过几家工厂以后,小二发现小爱没有在淘宝上做过广告,流量却不少,继而发现廖小爱是个网红。

2015年度《咬文嚼字》杂志“十大流行语”,“网红”排第九:“网络红人”指被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

廖小爱说:“外界的人今年才看到Papi酱融资的消息,我们业内的人去年就看到网红现象爆发了。”

人人都可成网红

对廖小爱而言,网红现象不仅是一个红人,而且是“自带流量”和交易量的商业模式。

廖小爱六年前开始做淘宝店,刚开始,衣服随便拍一下就上传,后来发现同行们都用专业模特,她也不能掉架。2013年开始,她也请淘女郎拍照,“那时还不叫网红模式,”廖小爱说还会从买家秀里找些好的照片用。

有时,模特和买家秀会在自己的照片上留下微博号,渐渐有了粉丝,“其实第一批网红都是卖家帮她们积攒了人气,”廖小爱说,“2013找这些网红拍一件衣服就200块,后来她们人气上涨,价位也涨到了两三千。那时一个普通模特拍一件衣服才五十、八十的价位。”

模特越红,价位越高,档期越不好约,很多时候新款一出来,约不上模特,“逼着我们只能自己上,所以我(走网红模式)也是被迫。”

被迫的还有廖小爱的男友,为了拍出专业级模特照,廖小爱开始精研化妆技巧,还逼着男友学摄影。“那时身边没有人帮我拍片。”廖小爱后来又招了设计师,搭起一个网红工作室的人员配置。

2015年初,廖小爱的微博开始从转发其他网红的模特照,升级为发自己的模特照,还拍视频教化妆技巧,偶尔晒晒生活中的油盐酱醋。

正当廖小爱奔向网红,多年合作的制衣厂老板突然“一夜之间就找不到人了”。供应链一断,新品生产不出来,销量下滑。廖小爱开始奔忙于找新工厂以及产品不及格返厂等磨合中。再也没有时间打扮起来发微博,网红之路也止步于微博57233的粉丝量。与动则几十万粉丝的网红差距甚大。

虽然粉丝不多,但铁粉仍在,在廖小爱供应链最脆弱的那段时间,“还是微博里忠实的老客户帮我活下来了。”

网红经济的动力:从淘宝到微博的流量变迁史

2月,廖小爱频繁接到新浪微博销售人员的电话,让她投“粉丝通”广告。廖小爱很讨厌这些常来打扰的销售员,但在多番劝诱之下,还是开了账号,尝试微博的信息流广告。

所谓广告,就是廖小爱自己发的微博。一些“跟产品无关的内容”,比如化妆教程,来吸引爱美的客户。做了内容,廖小爱才发现这是专业领域,“做出来的东西如果很粗糙是没人看的,前两年还可以,这两年的话就不行了。”

廖小爱也吃起自己美貌的老本,精心打造的化妆教程在微博还是引来了流量,因供应链断裂而下滑的交易量开始恢复。廖小爱明白过来,“原来是要玩内容!”

一开始,淘宝卖家还看不出微博蕴藏的能量。2015年,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两年多的时候,淘宝店主们终于在第二社交平台杀出一条血路。“我们从来不做淘宝的内部广告,很多网红店都不做,他们一开始就用微博。但是,很多用淘宝广告模式的店家,原来很厉害的,现在都快活不下去了。”

淘宝页面流量下降、微博导入流量上升,淘宝相关负责人在邮件中回复:“传统意义上的淘宝卖家,淘宝认为都具备变成网红的潜质,只要愿意为了年轻一代去创造内容,去找到年轻一代感兴趣的内容,所有淘宝卖家都能变成一个网红。”人人都可成网红。2015年9月,淘宝启动“手机淘宝内容开放计划”,给网红们提供聚拢流量的新平台。

但廖小爱还是更看重微博的流量,“刚开始做粉丝通时,谁都没有想到它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不需要上淘宝投任何广告,都能活得非常滋润,而且好很多很多倍。”廖小爱感慨,今年开春,已经没有粉丝通业务员来骚扰她了,“估计他们单子接到手软了吧。”

微博的力量还体现在2015年双十一,网红张大奕以一已之力把其淘宝店销售额做到7亿元,卖进淘宝女装TOP商家,开业一年戴上四皇冠。

微观商业,洞见商业之美。欢迎订阅,共同分享有态度、有价值的商业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