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歷史上的滴血投資經驗分享

1、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失敗原因:抄底)

2、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已經預見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但是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失敗原因:認為優秀企業可以穿越週期不計價格買入)

3、索羅斯1987年前認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放空日本股票,結果慘敗,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索羅斯在華爾街評論上鼓吹美國股市會堅挺,日本股市將會崩盤,而結果正好相反:美國股市崩盤了,日本股市卻堅挺。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當年損失了32%,與他唱反調的孔逸夫卻讓科爾基金贏利了70%,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因為當年幾乎所有的對沖基金都虧損了。1999年曾不看好科技股,但2000年後卻用量子基金高位買入科技股,最後大虧。(失敗原因:投機,對賭)

4、上海一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當初是從中國臺灣地區股市1000多點開始進入的,一直做到10000點,入市50萬的資金滾到了8000萬,其實她在10000點的時候,就把股票全部拋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現金。因為擔心股市過於瘋狂,所以她還是相對比較理智的,最後臺灣股市上衝到12000點之上,三年多時間增值了160倍,但是最後的結局還是很慘,在臺灣股市由12000點跌到7000點時,已經跌去5000多點了,按道理該反彈了吧,她又進去了,股指又跌掉了5000點,她不得不全部認賠清倉,三年的財富又都化為灰燼。(失敗原因:博反彈,做波段)

歸其原因,我們客觀地說,她還是非常聰明的,但是為什麼後來又進場了,她當時自己就以為自己是股神了,可以掌控股市,股市不過是她的超級提款機而已。在此,我勸告大家,現在股市好,可能未來股市更好,但是如何清醒的看待股市,如何看待自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失敗原因:高估自己)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5日均線買股戰法:

一般謹慎的買股方法,都是k線在20均線上方,遊走在20日均線下方一般不主張炒,道氏理論告訴我們20日線是大浪,5日線是中浪,日K線是小浪,可以做這樣一個比喻,k線就如同船隻一樣,漂泊在20線大浪之上,如果在下,則翻船,預示著股價的下跌開始。

這種買法是漲停板(或大陽線)的買法,學習波浪,就應當先學會波浪的形態分析(主要是分解組合方法),時間分析及空間價格分析,平時主要分析大浪(比如二十日線浪),再分析中浪(比如五日線浪),再分析小浪(比如日K線分時圖浪)。

5日買點基準圖解,口訣:一買二T三全賣,四看上下五再買,六開始繼續按一做。

第 一天逢低買入,稱為一買,第二天T 0,第三天全出,第四天判斷,如果收中陽,第五天可買入,如果收陰線可先放棄等待5日線回調20日均線不破又上翹時的基準買點,收十字星的話可以再看一 天,如果後一天出現跳空陽最好,基準當天也可以買,如果買不到很低的價格就第二天逢低買,口訣熟時如出現新基準則按新基準算。

買點基準1:5日均線上穿20日均線收大陽(最好是漲停板)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買點基準2:5日線上穿20日均線後出現先三陽後兩陰(三陽必賣,兩陰敢買)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買點基準3:5日線上穿20日均線後收兩陽加一陰(後一陽最好包住前面陰)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買點基準4:十日線二十日線上的跳空大陽漲停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買點基準5:5日線上穿20日均線後某天出現十字星後的跳空大陽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案例: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下面再看日K線的五日線浪:

1、 5日線上穿20日線後的大陽

5日線浪的均線第一買點B1特徵就是5均線上穿20日均線收漲停或大陽。大陽後的第一天買入,前二三天最好是二三大陰。這是很重要的中長線買點。

還有一種買法是5線上穿20均線後回調,這時5日線碰到或接近20日線後又出現漲停或者大陽線,5日線開始向上,大陽後第二天買入,這時候是第二買點B2。(見圖1)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2、 20日線上出現兩陽加一陰

三天K線的兩陽夾一陰,是指股價第一天先上升。第二天下跌調整,第三天再上升,正好是一個N字波浪,背後的理論就是波浪理論。一般後面的陽線實體較大,並且包住前一根陰線比較好,兩陽一陰連起來看成一個基準,注:(中間陰線可以是1至2根小陰,不一定是一根)(見圖)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兩陽加一陰的4種買法圖示: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由窮到富的——炒股10條賺錢建議!

1:聞利好消息應堅決斬倉。此時態度之迅速決絕,非用壯士斷臂一詞不足以形容。

2:聞利空消息可傾囊一搏。尤其要大力買進ST家族之寵兒,公司越發布股價異動告,越宣佈虧損嚴重,越不需理會,或者乾脆視為利好消息可也。簡言之,公司越虧損,股票越易漲,也即負利潤率與股價成正比。

3:專家意見與選股錯誤率呈正相關。越聽專家意見,越容易選錯股。這倒不是說專家都是騙子。一般情形是,若專家推薦兩隻潛力股,你斟酌再三,選中一隻。未選中的偏偏大漲,你買的那隻絕對不漲,而且必跌無疑。

4:買入時機肯定錯誤。無論多好的股票,無論大盤漲勢多麼肯定,你一買入必下跌。

5:賣出時機絕對錯誤。持股一年甚至兩年,非但不漲而且大跌,於是忍痛斬倉。但今日出局,該股明日十有八九漲停矣;而且十有八九要連續漲停數日。其停止上漲的時間,一般在你追高後之一小時內,而且隨即大幅回調,再度令你套牢。

6:鼓吹做短線的股評家一般是券商的喉舌;鼓吹做長線的專家大多是莊家的哥們,或者就是莊家本人。故中國股欲不受人擺佈,以做中線為宜。何謂中線?定律曰:中線的時段長度,一般正好是你買入的那家公司從盛而衰直至破產,開始有謠傳將被收購這樣一個較長的週期。

7:股市指數變化與絕大多數股所持股票價格的變化沒有關係。即,指數上升而很多個股價格下降。

8:公司業績與公司經營狀況無關,一般是根據大市特別是該公司股票的表現而確定年報的贏利狀況。在帳面上做業績,可以避免被摘牌、被告、被股拋棄。

9:決定股票價格的既非贏利水平,也非供求關係,而是題材。題材決定價格,猶如文學上的題材決定作品藝術水準。故從審美意義上,中國股市可以稱為會主義的革浪漫主義的證券市場。

10:由以上所有定律可以得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定律:對一切股市資訊,基本上均應從相反方面理解並以此為投資決策之依據。此種決策之所以正確,乃在於可保證投資者不虧本。當然也不會贏利。因此,零收益率乃是中國股的理想境界。


止損——死生之道、存亡之選!

隨著金融歷史在時間上的延展,近年來國內的投資人開始越來越多的接受了止損這一觀念,而關於止損的討論也就自然隨之而日趨增多起來。無論是廣大財務自我管理的個體投資人,抑或是那些受人所託的專業資產管理者,能夠對止損開始產生如斯重視,無疑是一件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了。這說明,國人在被證券市場沉浮淘洗了20年之後,投資投機的理念終於開始走向整體成熟。但是,粗略的調查統計中發現,雖然關於止損的討論很多,但絕大多數的討論還是面紅耳赤的集中在止損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上面,只有很少的討論集中在如何科學設定止損這個方向上,並且,即便是那些已經將焦點固化在如何設定止損的討論中,繁複和求同更是充斥其中。欣慰之後,憂慮頓生,遂有此文。慕竹而謙之本性,總是習慣了在文字之初加上一句“拋磚引玉”做個引子,但因此文談及的是止損一題,從投資投機的角度來說這個話題過於嚴肅,所以只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賣個十幾年海內外資金管理經歷的老乖,給大家一次自以為是的醍醐灌頂和當頭棒喝了。因為,這止損,對於一個投資者或是投機客來說,都實在是死生之道、存亡之選!

首先,止損是在金融市場中存活下去的基礎,是走向長期平穩盈利殿堂的第一個臺階。

金融專業的教材中大多是這樣界定止損的定義的:止損,俗稱割肉,是指當某一投資出現的虧損達到某一具體數額時,及時的斬倉離場,以避免形成更大的損失,其目的是當投資發生錯誤時將損失控制並限定在較小的、事先預定的、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私以為,投資投機的長期成功是極為難能之事,唯其表象手段卻是非常簡單,無非是先買後賣或者先賣後買。但,也正是因為這表象的簡單,導致絕大多數的業餘投資人在快速上手後,產生了自己有能力在金融市場長期盈利、甚至可以長期獲得暴利的預期。西方的業內有個比喻說的非常形象而到位,說:如果讓一個非專業人士去代替一名律師去為一宗嚴重罪案辯護,或者讓一個非專業人士去代替一名外科醫生去為一名垂危的病人手術開刀,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基本上是沒有人敢於去做的;但人們卻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即使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經歷經驗,也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的投資投機去盈利,何其謬也!一個優秀的律師,要有專業的法學知識,要儘可能的瞭解各種個性案例,更需要有相應足夠的堂辯經驗,才能根據具體案例的實際情況,迅猛而敏捷的找到控方舉證的漏洞,並結合自己掌握的有力證據為委託人完成辯護脫罪。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也是同理,不但要有專業的醫學知識,熟研通曉無數的臨床案例,也更需要要有足夠的臨床經驗,才能最為快速的發現真正的癥結所在,展開行動,解除病人的病根和病痛。難道一個在金融市場中可以長期平穩盈利的投資人或者投資管理人不需要這些嗎?難道他不需要有專業的金融知識,不需要了解金融市場不同品種的演繹歷史,不需要有足夠多牛熊的操作經驗,不需要經過無數錯誤的洗禮就能夠去理性應對突發事件、保護資本、擴展盈利嗎?怎麼可能。殊不知,長期而言,金融市場投資投機大眾之最終虧損比例,是遠大過諾曼底登陸的陣亡比例的,而能夠進入長期平穩盈利殿堂的人數比例,更是遠小於1%,操作大資金的管理者能夠達到管理資金長期平穩盈利的比例就更是鳳毛麟角了。這個市場雖無硝煙瀰漫,但銀彈的殺傷力確實是遠大過子彈的,古語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比在金融市場,是不為過。

先賢有云:大道至簡,簡而不易。可常人的思維卻恰恰相反,大多人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即習慣將複雜作為對是否高深的評判,而忘記了簡單往往才是最難的真理。在金融市場中投資投機雖簡而又簡,如上所述,買賣而已,但長期平穩盈利卻哪裡是“不易”二字了得。這表象簡單的買賣並不是最為重要的,貫穿其中的嚴格控制風險和勇於擴展利潤才是最為重要的,即西方傳統基金管理中最為重視的的科學而嚴謹的資金管理系統。十幾年的資本管理經驗告訴我,買入和賣出(上漲和下跌)的判斷策略,在導致長期平穩盈利的因素中所佔的比例絕對不會高過30%,而與品種和自我性格共振的止損擴利資金管理系統才是佔到最大比例的。許多投資人也談到心態、談執行、談知行合一,不錯,這些都十分重要,我也曾在某一個階段於此中徘徊良久,但當資金管理系統在長時間的交易輔助中日趨穩定並開始深入你的骨髓和神經之後,當止損和擴利的模型已經與你的日常習慣合而為一之時,你的交易中已經不再用考慮心態、執行、知行合一,因為這些已經融入了你的資金管理系統之中,無彼無此。有如我說現階段的知難行易,已知的已經在系統之中,執行早已不再是問題,未知的真知仍如浩瀚宇宙,應古人云之“知也無涯”。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對止損的態度,既然他在我長期平穩盈利的保障(資金管理系統)中佔到一半的份額,可想而知,我認為它是何其之重的了。

在一些國內人氣的投資論壇上溜達,總可以看到這樣的說法:我不預定並擺放止損還好些,一擺止損,價格總是打掉我的止損就開始掉頭按照我原先預測的方向前行了,所以有人說我不喜歡止損,有人說我從不擺放止損,有人說止損最無效。喜不喜歡是你自己的事情,只是你的個人好惡,無法代表真理真相。市場不管你喜不喜歡,它有它自我運行的規律,它像一個掌管獎懲的會計仙女,一定(而不是總是)會在給你最疼痛的教訓的同時,收回你那因為不喜歡而欠下的欠款,Just a matter of time。那個說從來不放止損的人,三、五年後,一定是已經就是已經死掉了(指的是在金融市場上消失了),如果你還能活在市場上投資投機,我懷疑你一定是財神轉世,否則哪裡來的此般無窮後續財力?200餘年金融歷史中,此等人物畢竟從未見過,恕我孤陋寡聞,死掉是常態。止損是否有效的爭論,應該是發生在業餘投資人或者初入此道的人中,如果發生在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員中,就是笑話了。可事實卻是,這種笑話,在國內還真有發生。為正視聽、端態度,在此我老生常談細述如下:

1、先說說個人投資者

一個人堅持不止損,內裡所代表的一定是你認定自己永遠不會犯錯誤,但這實在有些讓人懷疑你人的界定。如果你是人,那麼你一定會犯錯誤,一旦產生錯誤而沒有止損保護,要麼你將失去接下來所有的資本增值機會和大把時間成本,要麼你將失去你投入的大部分或者全部的資本。投資在股市,沒有止損保護下,一旦發生大的方向性錯誤,資本將被長時間套牢,虧損不說,資本也同時失去了運用效率。而大幅度虧損後的再次融資不是大多數人能夠做到的,接下來市場的一切機會將與你無緣,你將在漫長的時間中與你明明可見的機會一一擦肩而過,數年後,能夠解套已是運氣(2001年在老莊股上被套牢的許多投資人,在2007年的牛市6000點的末端也沒有解套)。國人對股市較為熟悉,有些年頭經驗的投資人應懂得箇中三味,我不多加贅述。在內外盤期貨市場、期權市場、保證金交易制度下的外匯市場、私人銀行信用交易的市場中,如果資本管理不當,如果孤注單擲(追逐暴利的小資金大多如此),一次的錯誤將導致滿盤皆輸,回到解放前。即使對了一百次,即使一萬元做到了一個億,只要一次錯誤,人性貪婪下的重倉爆倉歸零同樣還要界定為是歸零,你享受的只有過程。即便是在投資大眾所普遍認為風險很小的債券市場,投行設計的關聯掛鉤交易下,複雜的衍生品鏈接債券下,金融危機一來,沒有預設的止損贖回條件,資本同樣也會灰飛煙滅,近兩年來此等事情中西方均屢見不鮮,甚至在身邊早已功成身退的球友身上也偶有所見,不禁令人唏噓慨嘆。

2、再來說說專業的基金管理者和資本受託人

拋開中西之別,只要是在相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只要是秉承著科學而嚴謹的態度前提下,只要是在以堅守職業道德為行為範式的前提下,那麼,無論是在公開募集發行的開放式共同基金,還是以投資公司、諮詢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不同形式出現的對沖基金;無論是以單獨某一個市場或者品種為標的簡單型基金,還是以眾多市場和品種兼為標的的複雜型基金;無論是以定量為核心理念的計算機模型交易的投資基金,還是以定性為核心理念的價值型投資基金;嚴格的風險監控體系一定是基金管理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門。因為,這不但是對基金管理者操作行為的一種約束,更是對投資者投入資本的一種實實在在的量化保護。

基金的種類林林總總,品目繁多。不同的基金,不但對應著不同的投資標的選擇,更因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系統、風格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這自然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同的學識、經歷、經驗、主攻方向以及視野的侷限性、精力的有限性決定了這事實的一切,所以這從來不是衡量一個基金管理公司的標尺。只要基金經理能夠在深刻了解到自己的共振侷限之餘,更能夠嚴格掌控到共振市場標的範圍內的流動性和資金承載力,自信而非自負,謙虛而非膨脹,那麼,在穩定控制單次和最大風險底限的同時獲得多年平穩而有效平均資本回報率才是對其衡量的標尺。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注意到了,我上面用到了“穩定控制最大風險底限”這樣的字句。一個科學、健康的基金,其止損規則的具體設定自然會因具體市場和具體品種的選擇不同而各不相同,因基金是單市場標的投資抑或是多市場標的投資的不同從而細節顯得更是截然迥異,但其不易之處在於嚴格的風險監控和管理體系是不可或缺的,這從一個成熟基金的標準架構上就可一斑窺豹。

無論是西方主流的公司型基金架構,還是日本、臺灣、香港、大陸主流的契約型基金架構,拋開特式而言,一個基金管理公司大多是由研發(分析和策略)、交易(選定標的並展開投資行為)、風控(風險監控並強制執行)、市場(包裝和宣傳)、銷售(找客戶並完成募集)、財務、客服這七大部門組成的。因為僱傭成本的關係(基金平衡預算往往只記管理年費,因為共同基金沒有績效費,而對沖基金的績效費是無法預計的),3億美金以下的中小基金,往往將研發與交易合成為一個部門,將市場、銷售和客服合成為一個部門,從而形成四大主體部門的基本架構。

心細的朋友,看到此處應有些感悟。財務部門歷來獨立,無可厚非,可為什麼寧可將研發和交易合併加大已經很是有限的核心人員單兵工作強度,寧可將銷售、市場、客服合併加重員工的工作強度,也不將那個看似沒有多大用處的風控部門與其他部門合併呢?以前聽到過很多外行的“高”人老闆們輕蔑的提出這樣的理論,即:將風控和研發與交易團隊合併,形成三角架構,以達到最為穩定的效果。對於行內人來說,這簡直是大謬而特謬。因為,一旦這樣合併產生,表現上看三角形是有了,但一定是一個為了建三角形而強行建立的三角形。無數先例驗證,這種強行的撮合,不但不會增加系統的穩定性,反而會增加無限的風險和不穩定。一旦風控和策略交易合併一起,風控二字必將名存實亡,緣於部門權責混淆和利益糾纏,這就是西方人所謂的“Human is human”是也。有過基金從業經歷的人應該懂得我的意思,行外人只可靠著推理來主觀臆測了。

總之,風控部門一定是獨立存在的,由此可見風險控制在基金管理行業中的重要。

我在私募或者叫對沖基金的圈子裡打了十幾年的滾兒,所以對這個基金的分支相對更加熟悉一些,所以不想對開放而公募的共同基金在今天展開太多的論述,是所謂術業有專攻是也。但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太多的豬跑,即便開放式基金投資人有隨時加入和贖回的權利,即便某些市場的股票型基金有持籌和持幣比例的嚴格限制,在成熟市場中,50%的摘牌(投資人最大風險底限)還是普遍性存在的。那麼,如何管理投資組合,如何控制單一投資風險、單季、年度以及總的投資風險,如何做到是科學的投資管理而不是豪賭一單,如何在非線性市場嚴格的控制風險,如何在線性市場完成風險限度內的良好利潤獲得,這些無疑還是要靠資金管理的體系,也就是風控和擴利。屢見有國內基金過了50%風險底限還沒有摘牌,也許是體制問題,抑或是法律空檔,總之是一種羨慕也不羨慕的感覺。

私募的、以年為考核單位的封閉式基金是大多數對沖基金的運作範式,而且在推廣募集的時候總是提前訂好投資人最大的風險底限,其中以保守的30%和中性的50%風險底限最為普遍,當然也有全攻全守型,只是極為少見而已。那麼,既然已經訂好最大風險是管理資本的30%或者50%,如何有效控制這最大的風險底限在極限市場狀況下也不被觸及,就成了基金生存最基礎的基礎。具體操作起來,往往是因為投資標的的不同,單一市場投資和複雜市場投資的不同,以及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交易系統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Risk Control的System和Model。一般來說,Risk Control部門的職責是評估、監控和強制執行,而Risk Control的 System或者Model由基金經理給出。風控主管和員工必須擁有專業的知識、學歷、資格和經歷,必須瞭解各種不同的風控系統和模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基金經理給出適合自己投資管理系統的風控模型後加以評估,然後提出建議和評估結果。但他們最主要的工作還是按照評估後的風控系統和模型內的既定規則,來完成日常的、周常的、月常的、季常的、年度的風險監控和突發狀況下的強制執行。具體模型細節,此處不多言贅述了,因人而異,因標的而異,最主要是經過足夠長時間的檢驗,有效是硬道理。

由此可見,無論私人投資還是專業管理,風險控制都是重中之重。


至於在股市搏殺,要忍耐些甚麼呢?

1.忍得住寂寞:勤奮蒐集資訊,長年研究,不斷檢討成敗得失,總結經驗。

2.忍得住不從眾:股票市場賺錢的畢竟佔少數,散戶當中80%以上都虧損,當大家一致看好時,不從眾肯賣出;當大家一致看壞時,不從眾仔細研判找點。

3.忍得住恐懼:在崩盤時,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在低點尋找高股息的優質股。

4.忍得住不貪:股價常會不合理的漲過頭,或是莊家急拉硬推吸引散戶,這時要忍得住不貪,該收手就收手,以免套牢。

5.忍得住虧損:如果一時選錯股,選錯時,行情不如預料逆轉,要忍得住停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6.忍得住不受媒體誘惑,不受小道消息的吹噓。各路消息必須經過大腦過濾,認真研判,才好採取行動。

7.忍得住波段操作,股市每年都有一兩次行情,要對股市、對自己有信心。

8.忍得住不進場交易。自己不具備股票投資的知識和條件,應忍得住,先學習,先充實自己,提昇自己的操作的水平,然後才可進場搏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