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貨幣貶值的情況?

小龍蝦148499353


越來越多中國人懂得,把錢存銀行,或者取出來埋在自己床底下都是很不划算的行為,因為“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長期以來,我們有一個直觀印象就是:物價越來越高,反過來說,就是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不斷下降,也就是貨幣持續貶值。

貨幣貶值源於貨幣超發,而它的“幕後推手”就是政府。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的“量化寬鬆”都是此類典型。貨幣超發的後果就是帶動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暴漲,近10年中國房價猛漲不用說了,美國的不動產價格也持續攀升,而且人家是在每年交房產稅的情況下。

房價為何猛漲?很簡單,和像“注水豬肉”一樣的貨幣相比,房產受制於剛性的土地供應。無法增加的土地,對賭不斷膨脹的貨幣,哪個會贏,一目瞭然。

好了,我們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開頭的問題:貨幣為什麼會一直貶值?很多人歸結為政府公權力的膨脹,政府的發行貨幣權力太大,它想發多少發多少,可以任意稀釋和掠奪人民的財富。所以,應迴歸100年前的“金本位”制,用黃金來束縛政府的任意性。

政府能任意超發貨幣嗎?顯然是不行的。1945-1949年,蔣介石瘋狂印發“法幣”和“金圓券”,結果就是他的獨裁政府民心盡失,徹底垮臺。津巴布韋政府濫發貨幣,導致整個國家經濟崩潰,鈔票比衛生紙還便宜。一戰後,德國政府狂印馬克,導致馬克變成廢紙,希特勒和納粹上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濫發貨幣的後果,就是滅頂之災,禍國殃民害人害己。這個道理,誰都懂得。但是目前,有限度的貨幣持續貶值仍然是個全球性的現象,不僅是人民幣,美元、日元、歐元、英鎊、泰銖、盧布......都是“一年不如一年”。這是因為,貨幣貶值雖然帶來各種負面影響,但它的好處卻更大。

金本位制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它嚴重製約了政府在關鍵時刻救市的能力。在經濟危機來臨時,受限於金本位制的政府將束手無策,坐等市場的殘酷判決。一支被狂風吹得奄奄一息的蠟燭,不救它的後果就是熄滅。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貫主張市場自由的美國政府也不得不通過貨幣超發來救市,給豬肉注水,豬還能活,不注水,豬就沒了,你選哪個?

主動的貨幣的貶值可以抵消貨幣升值的危險性。我們今天常說的“貨幣升值”並不是真的升值,而是匯率意義上的升值,真正的貨幣升值是指其絕對購買力的提升。貨幣升值有危險?是的。明末農民起義和晚清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等等,背後都有貨幣升值的陰影。明清兩朝都實行“銀本位”制,但中國產銀量很少,不得不依靠國外的白銀輸入,換言之,政府不掌握髮行貨幣的權力。

人類的生產力、生產效率一直在攀升,其結果是商品供應越來越豐富。如果貨幣供應量沒有增加而商品增加,那麼貨幣購買力上升,也即商品價格非正常下跌,企業利潤下滑,人們投資的積極性降低,然後就是企業縮減生產規模,工人開始失業......這時候,繼續持有貨幣就是更理性的選擇,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越來越值錢....這樣,就會進一步導致市場需求下降,於是出現了“通貨緊縮”.....

嚴重的通貨緊縮對市場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時候市場上最好的投資標的物就是錢本身,錢就會大量退出流通環節,商品失去了“錢”這個一般等價物,結果就是交易變得非常困難。想想看,如果現代社會失去了“交易”環節,會怎麼樣?明末和清末的危機,很大程度上就是大量白銀退出了市場流通環節,而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無法壯大也是受制於極度有限的貨幣供應量。

適度的貨幣貶值會降低人們一直持有貨幣的意願,促進市場交易的達成,從而帶動經濟繁榮,而貨幣持續升值是不利於市場交易的。

當然,貨幣貶值還有一大原因是它乃政府收稅的重要手段,也即鑄幣稅。

關於收稅,有句經典的話叫“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通過超發貨幣,稀釋老百姓口袋裡的錢,不知不覺間完成徵稅,絕對比直接從老百姓口袋裡掏出來錢容易得多,這也是各國政府樂此不疲地搞貨幣貶值的重要原因。

本來就是商品交易的媒介,如果它不進入流通環節,那它價值何在?比特幣被視為擺脫政府管制、實現完全的經濟自由的偉大工具,但它的前景真的那麼美好嗎?我們拭目以待。


體育時空

貨幣貶值,就是“通貨膨脹”,針對通脹弗裡德曼有句很經典的話,“通貨膨脹說到底就是一種貨幣現象”,意思就是,印鈔機開動,經濟中的貨幣發多了,自然就通脹了,也就是題目所說的“貨幣貶值”了。

大家可以設想一個封閉經濟,這個封閉經濟中有100塊金子,對應著1000塊麵包的最終產品,1塊金子可以換10塊麵包。突然某一天發現了一個金礦,整個封閉經濟裡的金子變成了200塊。於是經歷了一陣價格混亂之後,200塊金子對應1000塊麵包,所以1塊金子只能換5塊麵包了。作為金子的貨幣就貶值了。

通貨膨脹不是近代才產生的現象,羅馬時期就有,歐洲封建領主時期也有降低銀幣中含銀量的做法導致的通貨膨脹。這些通貨膨脹,無論是否是惡性的通脹,都是持有貨幣的人造成損失,而鑄幣者享受好處。近代民族國家產生,鑄幣權逐漸由各個封建領主變成了國家壟斷。美元在二戰之後變成世界貨幣,但最近美元連年貶值,而世界多級的貨幣也在崛起,一旦持有美元的基數變少,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也在逐漸弱化。讓貨幣貶值,短期上來看是增加的鑄幣稅,但長期來看損害了國家信用,最終得不償失。經濟史上失控的貨幣發行比比皆是,最終造成國家經濟混亂、社會動盪、政權顛覆。當然,溫和的通脹對經濟沒有太大危害,反而可能促進投資、經濟良性循環。只要通貨膨脹可以被正確的預期,那就沒什麼大問題。

(補充: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造成的結果就是借款人受益,儲蓄者受損,看看2008年之後廣義的M2增長了多少,想想錢放在銀行裡、沒買房沒投資的人,那點人民幣資產縮水的也差不多了。)

如果出現貨幣貶值,那最好就要馬上投資,把貨幣交給專業的投資機構,不說增值多少,至少可以保值。別讓貨幣在銀行縮水了!

筆芯。

(評論人:王夢溪)


首席投資官

有句話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在最開始的原始階段還是物物交換的時候,是沒有貨幣的,而彼時,金銀確實存在的,而當物物交換不能滿足人們需求,不能方便社會發展的時候,此時,貨幣應運而生,基本都是品類比較稀少,方便保存,耐腐蝕的物質來充當的,經過歷史沉澱之後,人們發現,金銀是比較理想的價值充當物,於是,金銀成為了廣為接受的貨幣,此時的貨幣,是足額的貨幣,其產量一般較小,所以其購買力變動比較小。當然,白銀在19世紀產量激增,購買力下降也是真實的一個情況。

當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黃金基本退出貨幣流通領域,此時美元即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地位。而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金本位制的最後一個成員—金匯兌本位制也宣告破滅,此時,市場上基本全是信用貨幣了,而信用貨幣,就只是貨幣的符號,央行的債務憑證而已,自身並沒有價值,只是國家或者央行法定其具有價值,換個說法的話,就是白條。

不得不承認,信用貨幣對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但也確實會有其負面的問題,就是最為大家所關心的,通貨膨脹。可以說,信用貨幣其機制就決定了央行一定會採用增發貨幣的形式來獲得鑄幣稅,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抵禦這樣簡單但是巨大的誘惑的,通過貨幣的增發,能夠有效的刺激經濟增長,成本幾乎沒有,而代價卻是由整個國民來承擔的,其結果便是貨幣必然是不斷貶值,而抵禦貶值的方法,只能是進行投資,通過投資收益來抵禦貨幣貶值。所以,筆者認為,在信用貨幣的體系下,必然會出現貨幣貶值。


財經早餐

GDP(訂單收入)由資產(資本)和勞動共享。

社會資產是恆增值,但訂單則逐漸趨於穩定(你喝啤酒有上限)。所以資產分走GDP的比重會不斷增加,如果不漲價,幹活的企業和員工最終將不僅賺不到錢,反而會虧錢。舉例來說,你有1000萬,你每年投資收益50萬,但每年只消費10萬。這意味著你啥都不幹,社會每年多欠你40+萬。社會是誰,自然是為你提供10萬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和個人。你想想人家為你服務,結果不僅白乾,還要欠你更多錢,自然不爽,不爽怎麼辦?自然給你漲價。人家給你漲價,你感覺手裡的錢毛了(你又不爽了),又尋找更刺激的投資標地(15%),你投資獲利150萬,幹活的企業虧的更多,自然繼續給你漲價。你和企業博弈的結果,90%窮被10%富搞的失去購買力,企業東西賣不出去,產能過剩,繼續漲價,漲價理由,專業化,奢侈品……社會開始為10%服務,簡單說就是大家都惦記有錢人口袋的錢,so,繼續漲價。解決問題的鑰匙:增加社會福利,用社會福利把你賺的錢補齊。帳平了,企業有錢賺,自然貨幣堅挺。錯誤觀點,錢多了,貨幣貶值。真實情況,錢不夠(90%的消費因沒錢而不能發生,設備閒的長鏽),錢才貶值。


高金波

為什麼會出現貨幣貶值的情況?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

貨幣其實是物物交換的中介,它本身是什麼沒有任何意義,大家在課本里都學過,最早是貝殼,慢慢發展到易保存的金屬,現在是攜帶方便的紙幣。

很多人努力工作,努力存錢,心想著再存五年,就能買套房了,可是現實是殘酷的,過了五年發現連首付都不夠了,為什麼紙幣的交換力越來越差了呢?

原因很簡單,通俗的來講就是貨幣的供應量大於了需求量,就會出現貨幣的貶值情況。

2009年,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大規模投資4萬億的基建計劃,直接導致了市場貨幣的供應量劇增。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升風險資產價格,錢多了資產價格上漲,造成了國內樓市暴漲的源頭。

還有的與大量的貿易順差有關。境外的貨幣大量進入境內,通過企業或央行把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造成的國內市場貨幣增加。在匯率變動上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下降時,從國際角度看本國貨幣則貶值了。

經濟發生衰退的情況下,市場對貨幣需求減少,但貨幣供應量還保持在之前的狀態,也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全球的貨幣寬鬆政策已經持續多年,自2016下半年以來全球的貨幣政策趨於保守,特朗普上臺後提出的加息政策宣告全球貨幣寬鬆的時代結束。


環球老虎財經

從匯率的角度,可以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影響匯率的因素主要是是以下是那個方面:

第一,國際資源的供需,也就是這個國家裡每一個人對外國貨物的需求,以及他們向外國提供的貨物的供給決定的。比如A國家可以生產很多的貨物,B國家對這個國家貨物的需求很大,這個時候B國家的人們就願意把自己國家的貨幣兌換成A國家的貨幣來購買貨物,這時他們就算少換得一些A國的貨幣也願意,這就是A國貨幣增值的過程,而相對的,B國貨幣就是貶值了。

第二,影響匯率的第二個因素就是貨幣的發行量。在國與國的供需關係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越大,這種貨幣相對於其他貨幣的比值越高,所以這種貨幣的價值也就越低,也就是貨幣貶值。

第三,外匯管制。匯率的波動對於經常從事國際貿易的大型商業機構來說是一種風險,所以國家會通過行政手段限制外匯的流動,從而保持匯率的穩定。

但以上說的三點,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不可能同時做到的。換句話說,資本的自由流動、匯率的穩定以及貨幣的流通量這三點,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最多隻能同時做到兩個,這也就是經濟學上著名的“不可能三角”。這個知識我們不再贅述,可以通過搜索引擎自行學習。

總結了以上三點,我們也就知道了為什麼貨幣會有貶值的情況發生了。


投資界

貨幣貶值,通常是有兩種情況:

1)供應過多,供大於求

這裡所說的供過於求,通常是指央行所提供的貨幣供給超過了貨幣的需求,那麼就此來說,貨幣在市場的情況表現為貶值;

那麼,有的人可能會問:如果保持貨幣總量不變,不就可以了麼?就不會導致貨幣超發的情況了;

但是,貨幣需求是在不斷增加的;

1 人口數量上升導致交易需求上升;

2 生產力的提升導致交易頻率的上升;

3 交易頻率的上升導致交易需求的上升;

如果當貨幣需求上升的時候,貨幣供應量卻無法滿足,反而會抑制經濟的發展;

不過,困難的地方就在於貨幣需求量是一個非常難以衡量的指標,而且由於存在貨幣乘數,央行實際上是無法直接控制流通領域的貨幣量;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傾向於多發一點貨幣;

因為,一來溫和的通貨膨脹的確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二來貨幣的發行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最後,寧錯錯發也不錯過,這是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心理,特別是當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多發貨幣更能夠吸引政策決定者了。


2)貨幣公信力下降;

不過貨幣公信力下降也是影響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進而使得原有的貨幣均衡被打破,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貨幣需求降低,那麼同樣會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那麼貨幣自然就會貶值;

導致貨幣公信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

1 頻繁變更的貨幣政策,這使得持有貨幣的風險增加;

2 貨幣兌付能力下降,比方說外匯儲備降低,甚至是負的,那麼自然人家對你的貨幣就不太放心;

3 貨幣安全下降:這是多方面的,比方說快速的通貨膨脹,假幣橫行等等;


以股易金

小馬說券回答您的問題。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大家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貨幣貶值。貨幣貶值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我們不用太過專業的經濟學術語來解釋這個問題,我換一個角度來解釋,這裡我們借用一個物理學的恆等式,能量守恆定律。假設我們的貨幣總量固定,以現在的國家總體產值為基礎,那麼每一份貨幣的價值是恆定的。即每份貨幣價值*貨幣總量=國家總體產值。

在上述公式的基礎上,我們知道這個恆等式的三個變量,下面問題就好解決了,當國家總體產值上漲,而貨幣總量不變,每份貨幣價值就會上升,這個就是貨幣升值。當貨幣總量增加幅度大於國家總體資產增幅,每份貨幣的就職就會下降,這個就是貨幣貶值。

實際的貨幣價值升值和貶值,不僅僅由上述因素決定,還要考慮經濟地位、外匯儲備、國家信譽等其它因素,但是大致的原理就是這樣。

所以,我國實際的投資通脹率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CPI,而是M2-GDP+GDP虛增。


小馬說券

通貨膨脹也分內源性通貨膨脹和外源性通貨膨脹,內源性也就是貨幣超發或央行防水等導致的,廣義貨幣供應量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吧,外源性就是輸入性通貨膨脹,與美國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大量的貿易順差有關。

我不是大學生也沒有學過金融與經濟,我的理解應該是貨幣不是憑空印出來的,它應該根據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的統計數據和銀行的貨幣乘數效應來印鈔的吧,如果貨幣供應量超過GDP的增速說明這些錢就是憑空印出來的,那就是廢紙,但它又是法幣,那麼它肯定會稀釋原有貨幣的價值,就像你往酒裡摻水一樣,會導致酒精濃度降低,道理應該是一樣的吧,央行會通過各種手段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比如逆回購操作等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或者回收貨幣,另外儲蓄率過高導致貨幣流通速度降低或者部分資金成為死錢,這對國家宏觀經濟也不好,貨幣供應不足會導致經濟放緩,如果政府憑空印鈔有會導致貨幣貶值,如何在不增發新貨幣的情況下保證經濟發展,那就是撬動民間資本,哈哈,不好意思差點講到1040上去了,外源性通貨膨脹好像與美國的貨幣超發有關,美國的QE政策會導致美元貶值,但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中國有好幾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美國的量化寬鬆會導致我們的美元資產貶值,另外我認為大量的貿易順差也可以導致通貨膨脹,以前的國際貿易結算在人民沒有國際化和貨幣互換之前大部分是用美元來結算的,所以我們從國外賺回來的大部分都是美元,這些美元是不能拿到國內來花的,因為美元在國內不流通,那麼就只能按照當時的匯率兌換成相應的人民幣進入國內市場流通,美元就留在了銀行成為外匯儲備,大量的貿易順差央行就要大量的人民幣進行對沖,人民幣太多也會導致貨幣貶值吧,這是我個人的理解,還是希望有專業人士做專業解讀,大家一起學習,我說的不對的希望大家多理解和包含


寂寞火星人

貨幣貶值指的是什麼?

就是咱老百姓常說的”錢不值錢了”,貨幣也是商品,它的價格變動同樣受供求關係的影響,供大於求則商品價格下跌。

貨幣為什麼會貶值

跟通脹有很大關係。二戰以後很多經濟學家都主張適度的通脹會刺激經濟和就業,因此很多國家就進行政策性的通脹以發展本國經濟,貨幣貶值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利於擴大出口,從而賺取更多的外匯,前幾年美國不就一直對我們的匯率指手畫腳,說我們操縱匯率以獲利。

政策性的通脹對經濟的長期影響如何並沒有定論,其一直也是個爭議問題。不過貨幣貶值主要也是受這一理論的影響,其常見的貶值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進行的大規模經濟投資。

例如我國的4萬億基建項目,這些投資增加了市場中的貨幣供應。

2、境外貨幣大量進入境內。

因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盈餘和大量國外投資,境外的美元歐元等外幣進入中國,企業通過央行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造成人民幣供應增加。

3、貨幣需求量降低的速度比供應量快。

例如經濟發生衰退,大量企業對貨幣的需求快速減少,但是貨幣供應沒有減少,造成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讓普通百姓的財富縮水

貨幣貶值實際上市經濟政策的傳導作用導致,究其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對經濟是不是有利並無定論,但對普通老百姓的傷害則是顯而易見。 中上層社會人士有大量的信息和手段來規避通貨膨脹帶來的財富貶。 但是普通老百姓不僅缺少信息、更缺少能力來應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衝擊,財富縮水是在所難免,結局就是你賺的錢越來越不值錢,進而導致生活質量不斷下降。

普通百姓如何抵消通脹影響

抵消通脹不是讓你去通過勞動賺更多的錢,勞動所得是你應得報酬,我們所說的抵消通脹是要通過投資從而保護好你已有的財富。

投資理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目前的實際通脹率大約在5-6%之間,只要你的財富能夠以這個收益增值就能應付通脹。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固收類理財產品就可以達到這個收益。

總之,我們要不斷獲取專業的財經知識,並通過投資理財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財富,不讓自己的勞動所得被通脹稀釋,不讓自己或家庭的生活質量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