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再入故宫趣闻

溥仪再入故宫趣闻

曾经贵为皇帝的溥仪,再一次进入故宫时的心境是如此淡然平和,还能风趣幽默地说起自己当年的往事。当然,从皇帝到一个普通人,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非一般人能够体会。

成为普通公民后第一次办户口

在溥仪接到特赦证书的当天,美联社、法新社,甚至台湾都播发了末代皇帝被特赦的消息。就在全世界为新中国的信心和气度惊叹时,溥仪已经和同一批特赦的狱友们踏上了南下北京的火车。

阔别近35年,溥仪急于回到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回想1925年2月23日,他在一帮日本人和遗老遗少的掩护下,偷偷摸摸乘火车逃进天津日租界的情景,简直恍如隔世。如今,他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光明正大地坐上火车准备回家了。

1959年12月9日清晨6点半,溥仪走下了列车。五妹韫馨、五妹夫万嘉熙、四弟溥任和堂弟溥佳、溥俭早在站台上等候多时了。一声“大哥”,让溥仪心中五味杂陈。虽为手足,但在他的前半生中却从来没听到过这个亲切的称呼。那时,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这些弟弟妹妹则是臣服在他脚下的奴才。人生50多年,溥仪第一次体会到了普通人的家庭温暖。

回到北京后,溥仪暂住在五妹韫馨家。两天后,在妹夫万嘉熙的陪同下,他来到了位于麻状元胡同的厂桥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接待他们的是民警吴静深。吴静深回忆了当年的一幕:“他高个子,穿得很普通,脸挺瘦,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

得知来人是办户口的,吴静深拿出户口登记簿为他登记,“他一说姓名——爱新觉罗·溥仪,我才知道,敢情这人是小宣统啊!”虽然深感惊讶,但吴静深还是一项一项地为溥仪做了登记。吴静深记得,其中的几项溥仪不太好回答。问到职业,溥仪答,刚特赦回来,政府还没安排。吴静深在“职业”一栏里填上无业。“文化程度?”溥仪答:“私塾11年。”当问到婚姻状况时,溥仪叹了口气说:“死的死,离的离。”这该怎么填呢?不得已,吴静深追问道:“最后一个是死了还是离了?”他记得,溥仪小声回答:“离了。”于是,吴静深在婚姻一栏内填上了“离婚”二字。

登记完毕后,吴静深把办好的户口本递给溥仪。溥仪接过户口本,深深地给他鞠了个躬。这位曾经的皇帝,第一次领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身份证明。

特赦后的溥仪社交广泛

溥仪再入故宫趣闻

溥仪与妻子李淑贤的生活照

溥仪和李淑贤的感情非常好,他曾经对她说:“以前我在宫中时,根本不懂得夫妻之间应该有相互关系,妻子只是我的玩物和摆设,高兴了就去玩一会儿,不高兴就几天不理。我从来都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直到遇见了你,才知道人世间有爱情这样甜蜜的存在。”没想到曾经贵为皇帝的溥仪还能说出这样的情话。

李淑贤在一次回忆录里这样说道:

我和溥仪共同生活的时候,非常幸福。

溥仪喜欢读书,而且常常读到深夜。有时我一觉醒来,发现他还在灯光下看得有滋有味。《红楼梦》《三国演义》,还有一些文言古书他都爱看。溥仪也离不了收音机,他爱听新闻、音乐。溥仪少年时曾在名师的指导下研习字、画,颇有功力。他在特赦后很少绘画了,但书法还练。求他写字的人也很多,亲戚、朋友和同事都向他索字,许多国际友人和他会见后也往往请他题字。溥仪给人家写字非常认真,倘有一字一笔不满意便要重写,废字随手便丢进一只大竹筐内。

特赦后的溥仪和各阶层人士都有接触,有的是党政高级领导人、社会名流、高级知识分子,有的是老头、老太太、小孩子。溥仪和谁都能聊得起来,海阔天空地讲。

溥仪花钱买门票进故宫

李淑贤的回忆录里还写道:

我和溥仪结婚后,一共逛了两次故宫。第一次是在1963年5月2日,那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我们俩的心情就像当天的天气一样。我们起得也很早,来到故宫,近玄武门时,他对我说:“当年啊,我就是在这里被冯玉祥赶出宫的……”看的出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和语调都很平静,甚至看不出丝毫的惋惜,有的只是老年人那种平和的心态。

进了故宫大门后,我们来到了御花园,朝东走了一段就是毓庆宫。他用手指着紧锁的大门,慢慢悠悠地给我说起了他当年在这里读书的故事。说着说着,我俩就看见了一群游客围着一群人,中间那个人在向众人介绍说道:“这就是当年宣统帝读书的地方……”溥仪对我会心一笑,拉着我的手在人群里听得很认真。挤出人群后,溥仪轻声对我说:“我小时候,也是在这里读书,其实,我也不爱上学。只要没兴致,我就不学了,老师还必须听我的,我让他停课,他不敢不停,因为我是皇帝啊!”于是我就好奇地问他:“皇帝都是怎么读书的啊?”溥仪说:“说到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他接着说道:“最开始,由老师带着念,到最后,就让值班太监给我念一遍就完事了。”“那老师不管吗?”我问道。溥仪笑着说:“老师哪敢管我啊?有时候在课间,老师打盹儿的时候,我拿纸捻成一个细棍,偷偷地捅老师的鼻孔。完事又偷偷溜回座位上,老师睁开眼一个喷嚏,几个学生乐开了花……”说道这些童趣的时候,溥仪好像突然年轻了,变得像孩子一样。

溥仪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随口对我说道:“那咱俩上御花园吧,那里有长凳可以坐下歇一会儿。”于是我和溥仪在长凳上坐了下来,慢条斯理地给我说起了他的童年。“我在宫里一共呆了16年,3岁进宫,19岁离开故宫,这么大的故宫,我可以随便跑,随便玩,但是如果想出宫,那是不被允许的,我当时一个小孩子整天闷在高墙大院里,我真想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又不出不去,心里可烦了。”说到这里,他笑得更天真了。

当提起童年的时候,溥仪对西太后还是有一点抱怨的。就是她把他挑进宫里当皇帝,受了这么多罪。溥仪讲起了1924年出宫前后的事情。“在出宫的那天,我紧张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冯玉祥派人逼宫,现在记得还很清楚,领头的叫鹿钟麟,当时他们带着手枪长驱直入,把故宫围得严严实实的,并让我们几个小时之内全部出宫。后来由于时间问题,又延长了3个小时。

最后他们直接说把大炮已经架在了景山上,若再不出宫,就会向我们开炮,这才是真正的‘逼宫’啊。”“你当时害怕吗?”我问道。他说:“当然害怕了,怎么能不害怕呢?我当时真的是不知所措,连我父亲也紧急叫来了宫里。因为担心他们真的会开炮。但是最后我才知道,其实根本没有大炮。在去年的政协会议上,我见到了鹿钟麟。他对我说,让景山上开炮是吓唬我。那天景山上根本没有大炮,所以,不可能向故宫开炮。这是他急中生智,编造出来吓我出宫的……”

说完这段往事后,溥仪好像从过去回到了现实,长叹一声,又莫名其妙的乐了起来。

曾经贵为皇帝的溥仪,再一次进入故宫时的心境是如此淡然平和,还能风趣幽默地说起自己当年的往事。当然,从皇帝到一个普通人,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非一般人能够体会。

(《爱你·健康读本》2017年01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