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市為什麼會突發5.7級地震?有更大地震發生可能嗎?

王新阿寶

吉林松原市5月28日01時50分7.5級地震,主要太平洋板塊的活躍,形成向歐亞板塊俯衝生產推擠作用,是造成松原地區這次地震的根本原。太平洋板塊的十分活躍,可從菲律賓的馬榮火、印度尼西亞的錫納朋火山噴發足已講明。

吉林松原市雖地處於太平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界處,但與兩個板塊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未來應不會有更大的地震。


Yifan5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28日1時50分在吉林松原市寧江區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於北緯45.27度,東經124.71度。地震造成當地普遍有感,其中松原震感強烈,長春、哈爾濱等地震感明顯。經調查,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有輕微破壞發生。

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在第一時間就啟動了三級應急響應,並召開了緊急會商會。

本次地震的震源機解初步結果為:矩震級Mw約5.3。斷層節面1走向=126°/傾角=59°/滑動角=-4°,節面2走向=218°/傾角=87°/滑動角=-149°,波形擬合的質心深度為12公里,初步推斷此地震為一次走滑型為主事件。

震中位於第二松花江斷裂前郭段附近,該斷裂是隱伏的晚更新世斷層,為北西-南東走向,綜合斷層面反演的區域應力場為壓應力軸北東東-南西西向,張應力軸北北西-南南東向的走滑型應力結構。

根據歷史數據,過去五年吉林松原共發生了多次有感地震,其中三級以上地震43次,3.0到3.9級23次,4.0到4.9級14次,5.0到5.9級6次,6.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11月23日在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發生的5.8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89公里。


震長

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5.7級地震的發生和其地震構造有關係!

在其附近還有北北東方向的扶余—肇東斷裂、北北東的長嶺—大山子斷裂、北北西的伊通河斷裂、北北東的長春—九臺斷裂等等!因此該區域,在過去五年,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43次,其中3.0到3.9級23次,4.0到4.9級14次,5.0到5.9級6次,6.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11月23日在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發生的5.8級地震。下圖是近五年來的歷史地震分佈圖(四級以上紅色標註,其餘地震用黃色標註)。


但是由於,該地區斷層歷史活動情況並不是特別活躍。因此,該地區雖然發生過接近6級的地震,但是後續應該不會有更大的地震尤其是7級以上的地震發生,震區的群眾不必過於驚慌。


地震博士

其實松原最近不止發生過這一次地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監測數據,過去五年這裡及附近地區一共發生過6次五級以上地震,2013年發生過一次5.8級的,地震可不算少了。需要知道,這次2018年5月下旬的地震,震級是5.7級。可以這麼說,松原是我國有感地震比較多的地方了。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松原發生地震很奇怪?兩個原因,一是在中學地理教材課本、以及其他關於我國地震帶的圖中,松原不在“地震帶”上,在那些圖上,東北的主要地震帶都在長白山區,以及渤海邊,像遼寧海城的7級大地震;第二個是松原地震後緊接著又有東北冷渦襲擊這裡,恰好有一個龍捲風發生在了松原,連續災害放大了人的恐懼心理。

事實上,我國幅員遼闊,地質結構可謂極其複雜,全國地震帶的圖那肯定都是主要地震帶,不在主要地震帶的地方,不代表就不是地震帶。像吉林松原就在大興安嶺旁邊,北邊有著名的火山--五大連池火山。這充分說明,松原附近的地質活動是比較活躍的,也是一個小地震帶。另外,人類目前對地質結構的探測、認識還不是100%完備,現在即使完全不是地震帶,也不代表就100%不會發生地震。

五大連池位置

而地震後發生的龍捲風,那就和地震完全沒關係了。這個龍捲風完全由當天影響東北的一個東北冷渦造成。東北冷渦是盤踞在東北上空的冷性渦旋,冷空氣常常“浮在”3000-5000米的高空,大家都知道,冷空氣本身就比較重,暖空氣比較輕。冷空氣從高空拋下的時候,還有勢能加成,所以一般冷渦都會帶來很強的對流天氣,有龍捲風也不足為奇。

造成松原龍捲風的冷渦


中國氣象愛好者

不算突發,從2013年到現在幾乎就沒停過,今天的餘震也100多次了,去年7-8月份,幾乎三四天就震一次,廣場上全是帳篷,昨晚的地震我親身經歷了,住7樓閣樓,只能躲在牆角了。我感覺也是和石油開採有很大關係,國家應該仔細查查了,誰敢斷言有沒有更大地震的可能?恐怕一些磚家不能信任吧?


董朝華4

松原市的地震可不是突發,這幾年幾乎年年都有,至於有沒有更大型的地震發生,不是專家不好妄加評論,但是原來吉林省很少有地震,一直也不在地震帶,自從松原發現油田並大量開發以後,開始出現頻繁地震,這種巧合應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重視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