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读:为什么古代府衙要挂“明镜高悬”?有何文化渊源

我们常常在电视里面看到,在古代官府的大堂上,官老爷座位后边的墙上,都高高挂着一块大匾,上边写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明镜高悬〞一般人会理解为,这寓意县官的心应当像镜子一样明亮,应当秉公执法,光明正大的判案,但这只是一层表面意思,其实它还有更深的含义。

文化解读:为什么古代府衙要挂“明镜高悬”?有何文化渊源

事实上,“明镜高悬”又被称为“秦镜高悬”,什么叫“明镜”?

“明镜”出自晋代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一书。据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意思是说秦始皇得到一面长方形铜镜,高5尺9寸,宽4尺,表里明亮。此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并能照出人心中的邪念。因为此镜出于秦地,故被称为“秦镜”。秦始皇得到这面宝镜后,常用它来照宫中人,一旦发现了谁心存邪念,就严厉惩处。

文化解读:为什么古代府衙要挂“明镜高悬”?有何文化渊源

相传项羽率兵进入咸阳,烧毁了秦宫,把宫内所有的珍宝包括那块方镜和宫女掳掠一空,此后,方镜也就不知所踪了。

唐代诗人刘长卿在《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一诗中写道:“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后来,许多当官的人为了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明,都在公堂上挂起“秦镜高悬”的匾额。由于人们对“秦镜”的典故不太熟悉,所以就将“秦镜”改为“明镜”,“秦镜高悬”便演变为“明镜高悬”了。

文化解读:为什么古代府衙要挂“明镜高悬”?有何文化渊源

综上所述,古人挂那块明镜高悬的牌子,一方面是警示判案的官老爷,要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如若有私,自有明镜可鉴。做了坏事会有恶报,做了好事自有福报。另一方面,也警示上公堂的犯人,应该从实招来,不能弄虚作假。因为自有神明在一旁看着,不能乱来。需知三尺头上有神灵,骗得了人,可骗不了神。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